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在对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必修课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武术必修课中实施的步骤与方法,并先后对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和2005级的同学进行两轮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体育院校武术必修课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武术必修课教学中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武术技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调查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中,构建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智力技能合二为一的“体智式”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建立了系统的培养学生教学目标体系、四段式与课内外一体化灵活、开放式的教学操作和客观性、科学性评价等新的模式框架内容;树立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教学、训练、评价、科研、创新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教学实践,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5级和2006级学生进行武术必修课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必修课教学中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教学、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武术技能;对快乐体育的认知误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特长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是影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武术必修课中实施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主-合作"学习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方法,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的成果,结合游泳技术课教学的特点,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教学效果显示:此学习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武术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文章运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其能较快地掌握武术动作及演示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这与高校缺少一个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等有关.为此,提出了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微格教学是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微格教学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中田径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方法相比微格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田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将董奇、周勇提出的"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理论"引入到教学中,在教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自我监控教学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球类课整体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球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整体设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球类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改革,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球类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验.结果显示:新的课程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优于旧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课中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逻辑分析法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课中教学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全面教学能力包括紧密联系的教授能力和自学能力 ,实践性很强 ,对于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形成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课中采用全面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可行的 ,可以提高田径课的教学效果。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根本转变教育观念 ,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育师资,体育师资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基层体育的普及与开展。武术技术、理论及教学能力,不仅来自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来自自我的学习与提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武术教学的特点及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来论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学技能是体育院校学生成为一个合格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教学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格教学作为提高网球专修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易于控制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3.
王建民 《体育科研》2006,27(2):87-9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科研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践课教学总体发展趋势良好,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高校对实践课科目设置、教学时数以及学分分配存在偏颇;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进行切合实际的增减,改革教学进程,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对部分教学内容所需时数作相应地调整。  相似文献   

15.
吴晓红 《体育科技》2013,(6):102-106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传授“知识为本”转向发展“能力为本”.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指示精神,参照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方案,结合专业特色,研制了一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教学能力是培养高质量体育师资所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全面、方法合理、措施规范、结果真实可信,是一套能全面、客观、公正反映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研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体育师资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在客观分析“研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式”教学的实施程序和发展“研究式”教学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验法,探索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果显示: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应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有意识、有目的培养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进 《体育科研》2008,29(6):85-89
微格教学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中运用微格教学是可行的,有利于高校体育学生熟练、快速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并且对高校体育学生的教学技能的提高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普遍忽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动作示范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等,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其它体育专业学生和人才的根本差异,是学生今后职业能力的必备条件。通过实验教学发现:在术科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还反而会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为学生今后就业、走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汪孝英 《浙江体育科学》2001,23(5):16-18,60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围绕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和个主要环节,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提出了通过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确定,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正确运作及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等途径,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