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从传播媒介、生产者及受众的角度,举例分析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在娱乐化背景下的现状,解释说明娱乐化、泛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即媒介发展导致信息爆炸;资本家逐利导致内容低俗化;生产者准入门槛低导致内容良莠不齐;大众审美有待提高;政府监管把控不足。为此,提出如下应对: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现代媒介的发展;提高资本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大众传播中泛娱乐化的传播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数理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分析我国体育大众传播中的"泛娱乐化"现象.从体育泛娱乐新闻报道产生的机制、传播者、受众以及体育媒体等角度进行解析,认为体育大众传播的泛娱乐化是众多体育媒体对受众病态心理做出的呼应,体育新闻的娱乐价值已经脱离了体育娱乐本质.  相似文献   

3.
泛娱乐化是一种是以乐为标杆,把表现的内容和形式过度娱乐化,将原本不舍或者不应含娱乐元素的事物赋予娱乐的属性,同时能对人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1].泛娱乐化所推崇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对文化“浅表化”的热衷,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及目标完全背离的,这势必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坚持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能体现人文追求、满足受众需求、彰显体育文化。但是,必须避免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失度”,否则会使体育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最终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7,(2):33-39
随着体育娱乐文化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以及时代发展的大众文化转向,所引发的现实与理论危机也逐渐引发关注。文章对体育娱乐化转向的现实危机与再造途径进行研究,认为:社会转型促使体育文化由政治化向商业化方向转变;体育文化参与和表达的主题由过去的"精英化"向"世俗化"和"平民化"转变;体育文化的参与意识由娱乐有罪化向娱乐合理化转变,民众思维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是当代体育娱乐文化演变的主流趋向。体育娱乐文化过度商业化与世俗化促使体育原本的教育和精神价值弱化;在体育娱乐文化的强大场域烘托之下,极易引发民众盲目参与和跟风行为;体育娱乐大众化促使体育话语能力的体现者呈现多元行为表达趋向则是体育娱乐化转向现实危机的多元呈现。文章进一步认为社会急剧变迁催生"文化堕距"现象的出现,进而衍生体育娱乐文化的理论危机,迫切需要理论创新引领与现实互补;防止媒介体育文化传播娱乐化的异化和泛滥,着力营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娱乐方式;延续传统美学的兴味蕴藉传统提升受众品味,避免体育娱乐文化掉入市侩主义泥淖是体育娱乐文化危机的再造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体育电视化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视体育传播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将体育及其文化等内容制作为电视体育作品,即体育消息、体育评论、体育专题、体育竞赛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体育纪录片等,把现实体育转化为电视媒体文本的过程就是体育的电视化。体育的电视化拉近了现代人与体育的距离,改变了现代人与体育的关系。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弊端,如电视转播特权支配体育、体育暴力得到渲染、盲目追求娱乐化、破坏了体育传播的平衡、扭曲大众的体育观等。  相似文献   

7.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因而,体育以其丰富的娱乐性也很快成为了大众媒介娱乐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并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娱乐需求。但大众媒介中体育传播的过度娱乐化也逐渐呈现出了一种低俗化、色情庸俗化等倾向,这种失范化值得我们深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雪莲  施大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89+123-89,123
本文简要阐述篮球运动娱乐化的表现形式,着重分析篮球运动娱乐化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认为体育的产业化是篮球运动娱乐化的原动力,体育的娱乐功能是篮球运动娱乐化产生的基础,大众心理需求为篮球运动娱乐化提供了强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打破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思维定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加速传播的世纪,它将对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体育文化有多样性、选择性和民族性的特殊表征。在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在大众传播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将会导致内涵过于简单化和文化载体取材范围的狭隘化。此外,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思维定势还可能浪费信息资源,甚至导致大众对体育文化的误读。在思维定势指导下的大众体育传播,对体育文化传播的曲解主要表现在:其一,将体育文化内涵、外延缩小,在传播过程中只有狭义意义上的体育———竞技性体育,文化内涵所占传播信息比重很小。其二,传播…  相似文献   

11.
流传于黔东南黎平县四寨村一带的侗族摔跤活动,是一项糅竞赛和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有其独特的竞技特点和习俗规则.文章在文献资料和参与考察的基础上,梳理了黎平侗族摔跤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基本过程并阐析了侗族摔跤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背景下,开展闽南民间游艺校园导入的实验性研究。研究以培养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为基点,采取富有特色的实验方法,分别在厦门市的灌口中心小学进行"闽南童玩体验教育",在莲塘小学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校企联合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效。研究表明,闽南民间游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和谐,引导他们快乐地发展具有明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内涵、体育价值及其节日对当地乡土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组织开展苗族赶秋节活动,从最初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庆祝丰收年景不断向娱乐休闲的社会功能转型,赶秋节本身的体育价值逐渐呈现。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纽带,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友谊及加深感情的象征和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安全阀作用,也对民族地区的乡土体育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信息产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实际数据和文献资料的调查和分析,归纳了体育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基本特征,并从体育信息产业的真正内涵出发,阐述了影响体育信息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体育信息资源作为网络资源的重要内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体育领域。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信息产业化高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了解体育信息产业化发展现状,寻找体育信息网络建设存在的差距,提出体育信息产业化发展的相应对策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之一。在武术教学中利用武术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技击性、健身养性、表演、娱乐等多功能优势,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功能的阐释——以风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野看,民间体育除了其娱乐健身功能以外,还有着更加宽泛的文化功能。风筝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大致有四种社会文化功能:娱乐健身功能,承载民俗文化的功能,艺术欣赏功能和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在线授课”模式已经成为众多学校积极运用的授课形式之一,体育课程也通过延伸线上课程,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具合理性与实用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过程性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过程性评价”方法具有不中断性、及时修订性、清晰准确性等特点,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学、小组点评等评价类型,通过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的动态观察形式,完善其评价指标、教学预案,丰富文化内涵等策略,有益于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提升体育教学的内涵深度,使线上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优化,也更具实操性。  相似文献   

18.
王志威 《体育与科学》2011,32(3):79-83,78
英国传统体育从农业社会到信息化社会,历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扬弃的过程,并得到不间断地传承与发展。从其内涵、人文形成及其特点,现代化过程中的体育规则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渊源。探讨其如何从游离、松散到规则化、法制化,逐渐演变为公平竞争中具有休闲、娱乐等特点,并体现某些现代人文精神。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全球体育总体西化,同时提倡保护文化生态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有自信心,从宏观上,政府重视,政策保障,经费支持;在传播上,进入社区与学校;管理上,体育规则细化,执行规范化,发展机制多元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终极目标,是保护民族文化生态,并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