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多年来,我国种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种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在2011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地位,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但目前我国的种业局面并不乐观:一方面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一批优良品种受到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青睐;另一方面,一些本地品种却在竞争中失去了优势地位,将市场拱手让给国外品种。种业在发展过程中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种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基于2013—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种业企业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动态分析,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分析政府补贴与市场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种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全要素增长率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市场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面影响;政府补贴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效果会受到市场集中度的调节,市场集中度过高会抑制政府补贴的积极效果.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的协调和控制种业市场集中程度等促进我国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农作物发展的实践表明,没有现代种业就没有现代农业.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种业发展的要求明显提高.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5.
生物种业是农业的核心基础产业,文章研究旨在从农业科技的角度为四川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提供借鉴。四川省生物种业原始创新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种子生产及供种能力和种子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科技对策是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力度、加快种业科技成果应用、提升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供种技术水平、加强种业科技平台与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种业国际合作交流等。  相似文献   

6.
概述国际生物种业贸易竞争焦点与趋势,总结我国种业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种业贸易发展空间巨大;种业进出口额总体上呈逆差;在全球种业贸易中地位较高,但与种业贸易大国差距大。科技创新力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种业基地不稳定和市场监管不规范是阻碍我国种业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应从加快种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种业科研投入、做强种业跨国公司、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近年来,虽然我国种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其生产经营中仍表现出"多、小、散、乱"现象。从世界种业发展历史来看,种业并购整合是种业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种业并购信息是种业并购整合的基础,如何科学地构建种业并购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并进行合理评价,是我国种业界遇到的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平台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情况、平台服务、运维管理和客户满意四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结果是信息准确性、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全面性三因素排在前三位,信息被采纳率、人才队伍、创造价值排在倒数后三位。希望该结论可以为以后的平台建设给予参考,以推动种业并购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夏青 《华夏星火》2014,(1):20-22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扶贫开发和现代种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畜禽良种的选育与培育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育种经验,对比国内外的育种模式,得出畜禽种业发展的运行机理是在客体要素约束下相关利益主体多目标行为决策整合的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困境,为提升我国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培育与发展育种主体、整合服务资源、优化育种模式和完善健全制度标准体系4个方面探寻出适合我国畜禽种业有效运行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筱 《华夏星火》2013,(3):14-17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虽有几千家种子公司却尚未出现一批有较强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种企,市场份额被跨国种业巨头不断挤占,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做大做强农作物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当前迫切需要完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相对于农业科技强国已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我国农作物种业仍面临着国家创新体系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效能低下、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文章在分析全球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剖析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制约我国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问题和障碍。建议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的独特规律和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宏观统筹优化整合全国种业科技力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中国特色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基础上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相似文献   

12.
面向现代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丽 《现代情报》2005,25(9):163-164,166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对信息的需求特征及我国目前信息咨询服务的现状,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合,以主动服务的姿态将信息咨询服务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要素中去,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防通信工作是保障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现代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针对我国目前人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人防通信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推进我国人防通信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进步,以此来保障我国人防通信工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粮食总产增长的80%依赖单产提高,单产提高的60%~80%源于良种贡献。"十三五"结束时我国品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也已达50%。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国际种业是农业产业争夺的重要阵地。这些国际种业公司大规模采用了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所谓的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是结合传统的杂交育种,或以优良品种为基础,利用基因组信息、基因操作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加速育种进程,以达到精准育种的目的,创制满足不同需求的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在测算安徽省合芜蚌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度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快合芜蚌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世界种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种业和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种业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如何使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林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提高绿化面积覆盖率的同时,对其他行业的正常运行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林业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的优化和管理方面的健全,对林业发展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针对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和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促进现金流量最大化,保障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19.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种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种业市场化、全球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中,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今后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还提出在“十二五”期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现“事企脱钩”.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种业应更新观念,迅速定位,进行体制创新,打破事企不分的现状,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企业管理与机制创新,快速推进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的进程;顺应市场需求,调整育种目标,建立稳定的育种队伍;实行ISO9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引导和促进种业市场国际化,将种业快速升级.  相似文献   

20.
分析台湾形成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战略,为福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宏观环境分析(PEST)、德尔菲法、层次分析(AHP)和态势分析(SWOT)等方法,增加SWOT量化步骤,构建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AHP-SWOT量化模型;在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分析基础上确定关键战略因素,并计算因素力度和相对重要性、构建战略判断矩阵。结果表明: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中,海峡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显著互补优势是最大优势条件,海峡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战略则是最大机遇;最优策略为利用海峡两岸产业发展互补优势,抓住我国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和新兴科学技术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并提出福建要加强科技研发的生产要素投入、加强与台湾科学园区和台企的合作、进一步探索闽台合作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