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与新趋势,阐明了我国现已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也出现了由南向北的投资战略趋势,依据黑龙江省特点,提出了黑龙江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应建立以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发展战略的新型工业产业集群以及建立与俄罗斯、省际、省内间的区域协调机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区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崛起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转移动力、转移战略和路径以及转移效应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总体上,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研究趋于成熟,在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力机理机制、准入门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域发展战略,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未来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可将触角伸入企业或消费者群等微观层面,以及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联动效应等中观层次。  相似文献   

3.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目前,全球正进入新一轮产业转移周期,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新特点,研究新一轮新兴产业转移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推动新兴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产业转移规模大幅度下降,并呈现出更加注重东道国家消费市场、研发中心与生产转移结合紧密、新兴产业成为新热点以及围绕能源、原材料、技术和科研成果激烈争夺的态势,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重要性突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应积极引导区域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市场战略资源,促进技术转移与生产转移结合,加快新兴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打造面向未来的新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当前,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荆州市正面临着通过吸纳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基于荆州的实际情况,研究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对荆州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荆州市工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平台及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等四方面,讨论如何增强荆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国内产业呈现出由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河南省应紧紧抓住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潜在威胁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理论与现实研究表明,河南省只有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政策法规制定、创新机制构建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才能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产业梯度系数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统产业转移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框架下解释了产业转移的机制,并在比较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模型,求解了某地区某一行业长期均衡时,转移出的最佳厂商数量,并得出了产业转移最佳厂商数量后,各区域厂商处于最优状态、我国各区域之间相对收入差距减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最后,建议我国各区域应继续采取招商引资来促进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获取社会福利最大改变量及支持政府应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山东工业推进产业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产业转移是落实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已启动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的编制工作。本文就山东工业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现阶段山东工业推进产业转移的意义、基本方向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相对于其他地区成本上升的原因,提出其进行产业转移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国内外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转移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梯度推移论。所不同的是文章对我国的经济区域和经济梯度进行了再划分,并以此划分为依据对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如何在国内区域间进行梯度转移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世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其外部性常导致环境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迄今为止,世界上典型的工业化国家都未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中国工业污染主要来自制造业,而制造业引进外资的比重较大.因此,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确定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设立合理的环境标准,从而减少制造业向中圆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李晓钟  杨丹 《软科学》2016,(11):19-23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相似文献   

15.
石化产业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产业,制定石化产业低碳发展模式是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深入分析我国石化产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耦合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石化产业低碳发展的脱钩模型,并分别对石化产业的减排脱钩弹性、能耗脱钩弹性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我国石化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绿色食品产业地区结构反映绿色食品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与状态.通过建立信息熵模型对2003-2010年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类型区进行划分,讨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均衡程度与产业发展规模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表明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地区结构呈现显著的“不均衡”和无序发展状态,特别是2007年以后,信息熵呈收敛下降趋势,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处于成长阶段,产业发展和结构有待调整与优化.研究结论对于揭示绿色食品产业区域非均衡演变特征,发挥绿色食品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以及为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佛山陶瓷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陶瓷产业区。进入本世纪后,佛山陶瓷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及政府节能减排的推动下,正在经历大变革、大调整,大批佛山陶瓷企业开始向外扩张、转移、再次布局设点。本文就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现状,探讨了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成因,以及将来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中西部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城市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对中西部城市如何结合自身优势,避开产业转移的一些主要弊端,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要把握好移入产业的层次,精细策划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项目.做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策划与招商引资。同时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市场主体结合起来,加强自身吸纳与承栽能力建设,培育企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平台.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耦合机理的角度对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机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开发区产业耦合机制建立与强化的过程,指出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风险因素并对开发区产业演进的路径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主体,创新效率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时空演变过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2001-2017年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测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利用重心模型、重心移动距离模型、重心耦合态势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时空演变过程及与经济重心的关系及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不高,发展不平衡;创新效率重心朝东南方向移动,经济重心朝西南方向移动;创新效率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重叠度高,变动一致性高;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调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