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川西)生态脆弱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庆 《资源科学》1999,21(5):81-84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川西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力恢复与重建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厘清生态退耕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退耕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剖析2000-202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时空分异特征,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面积为27617.84 km2,年均退耕面积为1380.89 km2,退耕指数为10.27%,退耕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林地和水域,占退耕总面积的75.20%。②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值集聚区趋于山区集中,并由东北向西南扩展,低值集聚区趋于省际边缘、市区及周边地区集中分布,呈现向东北转移态势。③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的共同影响。坡向、海拔高程、生态工程数量、路网密度、年均降水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生态管控面积比、城镇化水平、年均气温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本文结果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科学推进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湖南省临湘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例,分析了目前县域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并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自身特色农业产业的新路子旨在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提供借鉴的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   总被引:127,自引:4,他引:123  
程序 《资源科学》1999,21(5):1-8
在回顾了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定义、起源、历史变迁及生态景观的独特性及在农业上的重要地位后,初步总结了在此带内几十年来的治理和研究的经验教训。其主要问题是支撑性基础研究不足以及缺乏跨学科的综合与合成。针对国际上现代生态学的动向和研究前沿,提出了加强农牧交错带基础性研究的4 个领域,并对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刍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农牧交错带以其典型的生态脆弱性特征与生产经营上的农牧过渡性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胁迫下,土地利用方式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该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后期的美国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交错带的用地类型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的扩展以及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收缩.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现代强度开发利用过程,引起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演化,主要表现在:由于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以放牧为主转变为以农耕为主,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加大,使草原环境日趋恶化,出现了草地沙化、草地质量下降及其第二性生产力转化率低下、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草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的特征.与此同时,农区环境也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天然森林植被的退化十分严重,森林被大量砍伐,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林地向耕地转移的趋势.沙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有限水资源的超量开采,使沼泽与湿地面积持续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断发生演替.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人口负荷研究   总被引:112,自引:5,他引:107  
在综述了前人对农牧交错带的认识后,给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区域界线;认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农牧交错性是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双重影响的结果,其空间格局有6 种区域组合类型;随着人口负荷的加大,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保证这一地带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重建研究——以武川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开垦,农牧用地不协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文章分析得出,牧草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退耕还草是重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根本途径.文章从区域实际出发,以武川县为例,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重建--退耕还草的具体方案.研究表明,武川县大约需要用30a的时间进行退耕还草,目前须退还11°以上全部坡耕地,2010年前须退还7°以上的坡耕地,2020年前须退还50%的6°以下坡耕地,2030年前须退还另外50%的6°以下坡耕地.  相似文献   

8.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重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开垦,农牧用地不协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文章分析得出,牧草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退耕还草是重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根本途径。文章从区域实际出发,以武川县为例,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重建——退耕还草的具体方案。研究表明,武川县大约需要用30a的时间进行退耕还草,目前须退还11°以上全部坡耕地,2010年前须退还7°以上的坡耕地,2020年前须退还50%的6°以下坡耕地,2030年前须退还另外50%的6°以下坡耕地。  相似文献   

9.
水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动态。文章从生态缺水的角度,以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缺水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6年武川县天然草地、灌木、乔木、农作物生长季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50.3mm、193.4mm、213.3mm、158.6mm,最小生态缺水量分别为93.1mm、38.2mm、251.5mm、96.6mm,植被生态系统继续向退化方向演替。合理调整植物品种结构,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是当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受尺度的限制,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遥感影像很难对特定村落景观进行分析,而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更好的反映地类空间信息、地物的尺寸、形状等特征,该文利用高分辨率的SPOT-5影像,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地貌部位的村级景观单元在景观结构上的不同特征.位于农牧交错带的沽源县,由于其高亢的地势与农牧交错的特殊人类活动方式,使其形成了显著区别于华北农区而又不同于内蒙牧区的特殊的农田与牧场犬牙交错的地表基本景观结构.论文归纳出牧业占优势的南部山地牧林农景观、以农为主的中部丘陵平原农牧过渡景观、农业占优势的西部波状高原农牧景观、牧业占优势的北部河漫滩冲积平原牧农景观4个景观结构类型,对其不同的景观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草地退化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草场退化、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现存的生态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分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动态.文章从生态缺水的角度,以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缺水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6年武川县天然草地、灌木、乔木、农作物生长季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50.3mm、193.4mm、213.3mm、158.6mm,最小生态缺水量分分别为93.1mm、38.2mm、251.5mm、96.6mm,植被生态系统继续向退化方向演替.合理调整植物品种结构,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是当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科学准确地评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贫困动态对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贫困距离指数,在整体、局部和旗县三个尺度上分析了该区2000—2014年的贫困动态。结果表明,在县域尺度,2000—2014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所有贫困县均脱贫。全区贫困县减少了167个,贫困县人口减少了4569.76万。贫困缓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公共财政收入与脱贫县贫困距离指数相关性最大(R=-0.51,P0.01)。在快速脱贫过程中,该区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加剧。脱贫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长了2.11倍,脱贫地区旗县间人均收入的变异系数增长了41.67%。因此,建议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进一步精准扶贫时,应该注意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减少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区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准确地评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贫困动态对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贫困距离指数,在整体、局部和旗县三个尺度上分析了该区2000—2014年的贫困动态。结果表明,在县域尺度,2000—2014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所有贫困县均脱贫。全区贫困县减少了167个,贫困县人口减少了4569.76万。贫困缓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公共财政收入与脱贫县贫困距离指数相关性最大(R=-0.51,P<0.01)。在快速脱贫过程中,该区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加剧。脱贫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长了2.11倍,脱贫地区旗县间人均收入的变异系数增长了41.67%。因此,建议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进一步精准扶贫时,应该注意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减少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区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必要性及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的科技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地。在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规定的8大重点生态治理区域中,有3个处于农牧交错带及其毗邻地区;科技部西部开发规划4大生态治理区域,农牧交错带也位居其一。2000年6月,科技部将《西部开发科技规划的研究编制》专项列入“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科技发展规划》被确定为该专项的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全部成果由总体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组图和附表组成,约23.5万字。本文是该项目总体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作者为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产栽培马铃薯与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称为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的马铃薯,其营养丰富、具有粮菜兼用,产量高、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综合加工和用途十分广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利用马铃薯的资源优势,提出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问题。使马铃薯在产业化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农业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调整,农业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农产品供给从全面短缺走向了总量基本平衡。但是,近年来由于农产品的相对过剩,市场因素的逐渐增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不在是简单的种什么,而是如何去考虑“一产上水平”的贯彻和落实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西藏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按照结构调整的动态发展原理着重分析农民增收与西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牧交错带的畜牧业在国家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对科技的需求强烈,应加强开展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牧交错带的畜牧业在国家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对科技的需求强烈,应加强开展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