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的实质在于:无论契约行为是否有效,物权行为仍依据自身效力状态来确定自身的效力。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分析需要澄清其外在的制度框架:其与不当得利制度的衔接、第三人交易的保护功能、其移转所有权的法律关系的外壳。物权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因此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制度上具有衔接性。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衔接的情形是指: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中的嵌入。  相似文献   

2.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善意取得理论中,该制度只适用于动产而不适用于不动产。而我国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它将作为物权法制度的一个特色载入历史,并对我国以后要制定的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雷蕾 《今日科苑》2010,(12):172-172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仅限于动产,即善意取得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不动产一般须登记,以登记作为其公示方法,出让时须出示其权利证书。对于不动产物权变动,我国采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即债权合同加过户登记的债权形式主义。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公信力使社会公众相信登记物权人(登记名义人)享有物权,而与之交易。该相对人支付合理对价,即为善意第三人。法律应当保护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的、信赖利益。因不动产善意取得而丧失物权的真正权利人,可以通过异议登记、更正、起诉登记名义人赔偿损失、要求国家赔偿等方法,维护权益。  相似文献   

4.
货币作为特殊动产,在物权属性、占有、取得与消灭上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货币仅能成立所有权,但其所有权权能受限;又因货币占有所有一致,而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违法取得时例外,占有人不取得所有权,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5.
武文婷 《金秋科苑》2011,(10):160-16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善意取得理论中,该制度只适用于动产而不适用于不动产。而我国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它将作为物权法制度的一个特色载入历史,并对我国以后要制定的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俊  王淳 《科教文汇》2008,(12):149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以牺牲原权利人的利益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在适用时应严格按照其构成要件谨慎适用.即票据是受让人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取得票据须依票据法上的转让方式取得、取得票据须基于善意和必须是给付相应的对价而取得票据.  相似文献   

7.
善意取得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久莉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19):296-298,300
本文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出发,对善意取得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本文的重点在以不动产和担保物权为代表的特殊善意取得制度上,较全面地论述了将不动产与担保物权纳入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对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立法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完善善意取得法律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其主旨在于通过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进而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本文论述了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分析了我国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现状及不足,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是合理的,但这只是从整体上所做出的判断,不能绝对化,应有一定的限制或例外:货币及无记名有价证券即使为盗赃,也适用善意取得;以公开拍卖方式或在公开交易市场受让的赃物,应保护善意受让人的利益;对于所有权人的返还请求权设定一定的期限限制。  相似文献   

10.
马民虎  张雁 《情报杂志》2003,22(6):88-90
提出了国际软件版权法发展的五个新动向: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强调对投资利益的保护;其内容的不断丰富;对技术措施的保护;自由软件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在产品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的范围包括消费者、使用者以及其他受害主体。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上述主体应当享有直接请求权,即直接向产品责任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赔偿金的权利,以更好的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关于水权价格的含义、水权价格确定的意义和对水权价格的影响因素,然后阐述了实物期权理论的思想方法、基本概念,最后对按不同实物期权的类型执行水权价格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指导我国水权市场建立和培育科学的水权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权利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变量,对于权利观念的理解始终是所有政治哲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以往学术思潮不同的是,在哈贝马斯看来,权利既非自由主义者眼中以单一主体为基础的“人权”,也非共和主义视域下以公共主体为依归的“人民主权”,而是一套以“主体间性”结构为载体、兼顾私人自主与公共自主的综合体系。这种全新的权利观念超越了传统学说的偏狭立场,蕴含着极强的理论价值,对于现实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海燕 《大众科技》2013,(8):151-152
由于夫妻共有房产单方抵押的效力问题至今仍然为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处理相关效力问题的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夫妻双方是否实为知情,并了解交易方是否为善意第三人,并已履行相应的关注义务。文章通过对建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预警是情报分析工作的核心与难点。有效识别征候是成功预警的前提,一组有效的指标集合又是征候识别的基本依据,征候识别的精准度、对征候价值判断的准确性均需以精确的指标为参照。所以,探究预警监控指标集的构建方法是进行正确预警的基础性工作。[方法/过程]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归纳与案例演绎的方法,在明确了"指标""征候"等预警基本概念及指标来源的基础上,设计提出了指标集的构建流程,明确了指标集的构建原则。[结果/结论]通过从巴基斯坦为防御国的视角出发,以印巴冲突为例,探究预警指标集的构建路径,基本确认了预警指标集"确定指标来源、提取指标、指标效度验证"的构建流程,明确了各流程的操作方法并探讨了该构建流程的普适性作用,为预警指标集构建路径在其他预测性领域的运用、预警指标体系与智能技术的结合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使自己的隐私不受不合理的侵犯或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自由处分的一种人格权.在与公权力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公益优先为原则,但在特别情况下,应当优先保护隐私权;在与私权利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护隐私权.我国现行法律在立法思想、立法体系、立法定位和保护方式上仍存在不足,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相匹配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科学确立了感觉优先原则。该原则是对认识对象存在性的判定原则,后来被迁移为对认识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合法性的判定原则。但它受到经验证实原则和经验的"客观性"要求的双重限制。在实证科学语境下,"客观性"的真实含义是"可公共感知性"和"与主体无关性"。人们对感觉优先原则的不适当推广导致科学霸权主义,对经验客观性的要求又导致科学研究的大众主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各地法院先后受理并审理了多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但是从案件的受理、审判到结案,各个环节都显示出法官们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认识上的分歧.因此,从理论上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予以梳理,统一认识,以指导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与审判是非常必要的.但限于篇幅,作者仅以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作一分析与探讨.作者认为,基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价值取向,从保护公民知情权、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权保护原则、利益衡量原则、及时原则以及不公开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与其载体物的分离是普遍现象,知识产权客体与其载体物的非同一性导致了权利归属具有可分离性,而载体物的变动或知识产权的变动分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且两者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故在实践中知识产权与载体间发生的权利冲突现象属于正常现象。曾备受关注的大型壁画《赤壁之战》著作权与所有权发生冲突一案即具代表性,该案的判决虽饱受争议,但其实质反映了建筑物上著作权与物权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德国的判例实践提供了解决冲突可借鉴方案即试图平衡建筑物上著作权人与物权所有人利益。制度协调与权利穷竭是解决知识产权与其载体物上其他权利间的冲突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专利侵权滥诉,是指专利权人在明知或者应知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并不真正具备专利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合法的假性专利权的前提下,仍然向法院起诉未经其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者侵犯其专利权的滥用权利行为。专利权人明知其假性专利权而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恶意诉讼行为;专利权人在应知而不知其假性专利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属於过失诉讼行为。假性专利的恶意诉讼行为和过失诉讼行为都是专利侵权滥诉行为,专利侵权滥诉是滥用专利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