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虎 《科教文汇》2008,(19):263-263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  相似文献   

2.
企业生态管理、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介绍企业生态管理和生态城市建设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三个方面要求实行企业生态管理的必要性,并且从政府、企业和市民三个视角提出了完善企业生态管理,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建设生态城市的可拓学模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在对哈尔滨进行详细的分析的前提上,通过对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特征分析,确定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了哈尔滨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拓学模型评价的方法,对哈尔滨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且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提出了哈尔滨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对城市生态转型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三个阶段,希望为我国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的生态城市建设带来一些思路和借鉴,为中国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米玛 《西藏科技》2013,(12):36-38
文章从区域研究的角度出发,以拉萨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原地区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分析拉萨市城市生态系统现状,构建拉萨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拉萨市2002年至2010年9年间的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高原地区的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是一个包含着多个子系统的复合巨系统。为了更好地认识智慧城市,了解智慧城市的系统结构,本文在介绍智慧城市的背景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智慧城市系统包含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子系统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智慧城市系统对几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了分析,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研究背景以及中外学者对其内涵的认识,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研究理论: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化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理论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并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在生态城市评估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随之走向一个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交通拥挤、植被破坏等。新时期下,城市化的发展不应仅仅满足人口的城市迁徙,更应该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力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城市,使人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并且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定义入手,探寻城市生态规划的实现途径,并对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并存的复杂系统,使用硬系统方法( HSM)来分析生态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软系统方法论(SSM)的生态安全状态分析评价方法,探求分析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共存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方法论,分析区域自然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生态安全状态的作用合力.应用软系统方法分析生态安全状态,不仅要关注生态安全在物理层面上的问题,更应注重解决造成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等软问题,协调生态利益与树立生态安全文化观念是区域生态恢复和建设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区域生态安全是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半结构化问题,使用软系统方法加以分析才能透视问题的实质,获得比较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伟山  张义丰  袁境 《资源科学》2013,35(8):1677-1684
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六维路线图,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生态制度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人居环境体系、环境支撑体系、资源保障体系和生态经济体系六大体系;从制度保障、生态人居、环境支撑、经济运行和意识文化5个方面选择35项指标构建了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测度方法,并对沈阳市和平区、苏州市相城区、西安市浐灞区、成都市温江区和贵阳市等5个典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相城区、成都市温江区和沈阳市和平区属于生态文明建设模范城市;贵阳市和西安市浐灞区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最后针对各市、区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对其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概念演进过程及其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生态学理论缺失、生态工程技术缺少、生态管理缺位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并从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构造及其生境营造角度,全面剖析了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原理。最后探讨了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构筑的基本范式,包括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方案规划设计、生态工程与智能工程建设、生态适应性管理模式建立等,以期为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探索生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现状和成功经验,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史飞  严力蛟 《科技通报》2007,23(4):603-608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根据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提出应用未确知测度模型来评价和辨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并结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特征,建立包含经济一自然一社会三个亚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9个城市为例,评价它们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得出杭州、宁波、绍兴处于健康状态,其它城市则处于临界状态,分别指出它们的优势因素和制约因子所在,为浙江省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者.文章在考察新加坡、日本、美国、欧盟等圆家生态城市建设历程、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重视城市规划、注重法律保障、强调公众参与三方面总结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突出经验,以期对我围城市的未来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南四湖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水源涵养源和生态保护屏障,也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南四湖作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由于人类的开发与干扰,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自200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后,南四湖湿地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湿地的生态系统仍旧十分脆弱。本文通过解译高精度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通过模型对南四湖湿地地区建立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EVI(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Index)值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的结果表明:①南四湖湿地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人类干扰,自然湿地受到干扰最大,大部分转化为人工湿地,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占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的99.95%;②南四湖湿地系统中29.5%的地区处于四级重度脆弱地区,50.2%的地区属于三级即中度脆弱区,仅10.1%处于二级轻度脆弱区;③半自然半人工湿地地区抗干扰程度较强,水稻田、沼泽湿地抗干扰程度较弱。从量化角度看南四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A backstepping-based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decentralized stabilization approach is presented for the expanding construction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large scale interconnected 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expanding construction of large scale interconnected systems is to add some new subsystems into the original system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original system. For stabilization of the expanding system, it is more realistic to keep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laws of the original subsystems unchanged. And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laws of the new subsystems must be designed to stabilize both itself and the resultant large scale system. In this paper, neural networks are used to approximate the unknown nonlinear functions in the new subsystems and the unknown nonlinear interconnection functions.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laws and the parameter adaptive laws of the new subsystems are designed by using backstepping technique for the expan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scale interconnected system. Based on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the uniform and ultimate boundedness of all signals in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proved. Two illustrative examples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esent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崭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和新焦点。对美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行动最新动向的考察与洞析,可为中国人工智能管理体系、基础研究、实施路径、人才培养和产业融合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以美国两份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以及其他六份重要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文本为主要依据,分析和归纳了美国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投资、人才队伍培养、领导地位增强、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美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行动对中国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启示,主要体现在优先投资、人才培养、生态建构、产业应用、标准与工具研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羿芳  朱斌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28-135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产业生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内涵,提出了构建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的观点,探讨了促使集群创新状态持续强劲的机理,阐明了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包括:制造型创新生态网络、研究类创新亚群落、中介类辅助创新亚群落、集群内部创新生境、外部创新生态环境五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瓶颈制约着产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安全。人工智能芯片的兴起将为我国突破传统芯片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带来机遇。鉴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遵循创新生态系统的行动者A(Actor)-创新活动A(Active)-位置P(Position)-链接L(Link)模型,对中国情境下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行动者维度人工智能应用企业从应用需求、政府产业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基础研究改造现有生态系统的机会,即行动者对传统芯片产业生态系统的改造;从创新活动维度发现合理的产业投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产出能有效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成长,归纳为加快创新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从创新生态系统位置维度,人工智能应用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半导体产业链中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发展获取发展机遇,将此归纳为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位置;从创新生态系统链接维度,优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从科技成果到高价值知识产权,归纳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链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电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和供应链运营中心("五E一中心")建设中,存在电力物资供应链数据分布相对分散、规范化和结构化程度不一等问题,影响供应链数据挖掘和能源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时空数据质量感知、异常数据感知、供应商信息系统标识感知等维度剖析数据感知技术在电力物资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构建包括数据资源层、数据清洗层、数据校正层、数据分析层和可视化交互层的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多源感知数据清洗技术、基于隐藏规则挖掘的异构异常数据修复技术和基于供应商信息系统标识的全息画像认知技术,实现数据治理、问题数据自动纠错;并基于电力物资供应链生态圈全寿命周期管理发展需求,提出数据感知技术在电力物资智慧供应链延伸及拓展应用方向:从上下游对接、全链业务融合贯通及画像需求出发构建生态圈,基于多源感知能力实现信息全面互联共享,实现整个智能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应用与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