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系统回顾欧洲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案例及其比较研究,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理论推导确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法,并选取欧洲创新驱动发展两种不同类型的区域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最终提炼出开放和封闭两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刻画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且采用FSQCA对我国31个省份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发展(共生基质)与产业集聚(共生网络)是引致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共生环境缺乏是导致区域创新非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2)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分为自发-自主型、 开放-综合型与自发-综合型3类,区域创新非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有2类,并且与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3)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中,充分发挥共生网络功能依赖于特定的共生环境。在特定的条件下,共生基质、共生网络与共生环境之间可以通过等效替代实现“同归殊途”。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实践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理论依据。从目前来看,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发展已相对成熟,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之相比,创新驱动发展理论在研究内容、研究概念和实践运用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通过系统回溯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明确了"区域"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构建了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了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检验,为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作用是导致了区域创新水平的“竞次”还是“竞优”。鉴于此,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方法,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创新产生空间外溢效应。(2)中国式财政分权显著改进了区域创新水平,深化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推动作用。(3)中国式财政分权影响区域创新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效应,财政分权程度增加会显著提高相邻地区创新水平,是形成相邻地区创新“趋优竞争”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区域创新空间策略的外在驱动力,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不平衡性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缩小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区域差距,打造创新驱动共同体,促进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理论与现实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剖析制造业创新驱动力内涵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总体、东中西分区域和分省域的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7年,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力虽然总体上呈逐步上升态势,但不同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制造业创新驱动力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此,本文进一步采用基尼系数对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的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力的差异性呈现出逐渐拉大趋势,即体现为明显的“马太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更好地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要素驱动、技术驱动和体系驱动下,协同创新会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要素驱动是技术驱动的基础,技术驱动源于要素驱动中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技术驱动又成为支撑体系驱动的基础。利用哈肯模型,分2000-2010年和2011-2018年两个阶段,对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19年间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协同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由要素驱动转换为技术驱动,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效率成为驱动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深圳和广州在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过程中起重要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7.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中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期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相对性和质变性的基础上,借助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等三阶段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与高质量创新核心路径,并将中国区域发展划分为三大梯次,对三大梯次的高质量发展态势、高质量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驱动导向评价体系是创新驱动发展落地有效的重要保障。目前学术界关于创新驱动导向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涵盖国家、区域、企业三个层面,研究方法主要以“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多维层次分析法”,指标选择以定量指标为主。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创新驱动导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从创新驱动导向的发展脉络、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三个角度,阐述了创新驱动导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建立R D资本化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增强创新体系评价的政绩考核多元化以及建立国有企业和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新常态经济下,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导向的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科技创新驱动和区域对外贸易升级优化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广东省2010~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广东省出口量,广东省外贸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广东省外贸企业专利申请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客观实证分析,通过采用VAR模型构建和JOHANSEN-GRANGER检验等研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结果显示:广东省外贸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对广东省出口量具有十分显著的驱动和促进作用。GRANGER-Cause检验结果显示,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变化是促进科技创新驱动进而促进广东省区域贸易升级的GRANGER-Cause,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改革政策推动下,科技创新驱动通过外贸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外贸企业专利这两者形成一个"合力"作用于区域对外贸易升级优化,最终形成一个科技创新驱动与区域对外贸易升级的互相作用的机理。文章提出了应分步骤扩大和深化广东外贸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力度与支持力度,实行广东省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凸显科技创新驱动的作用,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在外贸升级优化的带动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组态视角,以中国31个省市作为案例分析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讨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是驱动区域高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形成区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共有5条,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4条,两者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政府投入、市场、组织等驱动因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可以通过互相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区域创新水平提高背后多因素间复杂互动本质的理性认识,可为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与技术创新范式的改变,区域化创新政策要求大学通过知识创新成为区域创新系统(RIS)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对传统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挑战。组织模式是协调组织与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可以使大学与区域更好地协同创新。基于此分析框架,对德国基于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园计划"进行研究,可为我们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外部风险冲击、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数字转型的必由之路。本文以28个省市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分析对象,通过指标评价方法测度其韧性,并使用fsQCA方法研究治理利基组态对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研究识别了导致高韧性的“知识-资源”驱动和“市场驱动”两种组态,以及导致低韧性的“资源主导”和“知识主导”两种组态。研究发现有助于数字创新生态及其治理理论的发展,也对制定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俊红  王林东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25-1735
本文以中国大陆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创新驱动能力最高,中、西部次之;创新驱动能够显著促进全国和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结论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与技术创新范式的改变,区域化创新政策要求大学通过知识创新成为区域创新系统(RIS)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对传统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挑战.组织模式是协调组织与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可以使大学与区域更好地协同创新.基于此分析框架,对德国基于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园计划”进行研究,可为我们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源匮乏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WEF的评价体系,我国目前尚未充分满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条件。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某些区域或某些区域内的特殊经济体可以率先具备实施创新驱动的条件,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带动关联区域的跨越式发展。这就为我国在科技资源匮乏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本文在上述思想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科技资源匮乏”与“创新驱动”的本质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回答了科技资源匮乏地区能否实施创新驱动,为什么要在科技资源匮乏地区实施创新驱动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创新驱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能力的我国“十三五”集群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群创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突破方向。创新在空间上具有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集群创新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能力评价是国家创新布局的科学依据。文中使用Porter基于集群创新的国家创新能力模型,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使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我国创新布局的区域均衡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创新格局主体分布在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以城市为依托的全国创新格局呈现区域基本均衡的态势。建议"十三五"时期启动我国集群创新战略,设立我国卓越创新集群计划——构建20个全球性卓越创新集群和30个全国性卓越创新集群,拓展我国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创新,对于青海省这样一个后发展地区,想要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想要搭上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快车,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不断加强藏区科技示范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努力为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顶层设计的高屋建瓴驱动着青海藏区科技创新的方向,基层实干透视着青海的藏区科技创新正在快马加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2001—2015年收录的1756篇创新驱动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 Space等可视化软件,对中国创新驱动研究总体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2012年"十八大"后,创新驱动研究文献呈迅猛增长趋势,表明中国进入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的发展新阶段;目前,创新驱动研究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和有较高影响力的核心期刊群;研究机构大部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部省会城市,西部地区明显偏少;研究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创新驱动的科学内涵、区域创新、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制度创新、绿色创新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最后,结合经济新常态对创新驱动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可能的六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华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04-111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实质是围绕如何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结构性失衡以及发展动力不足这三个核心问题而嵌入在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动态交互关系。基于VAR模型的要素交互关系实证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同效应测度,揭示了技术、人才、资本等科技创新要素及相应驱动机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反映了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影响因素。在新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发展高等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提高知识创造及供给质量,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的能力,加快构建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资本链和产业链多维度融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提升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要求,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协同,对于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展开主体分析、政策分析、空间分析及生态分析,并研究了知识协同的流程和机制。[结果/结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知识协同基础,能够通过构建良好的知识协同机制有效驱动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