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集群功能阐述研究了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意义,依据信息产业集群特征,建立了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模糊证据评价模型在信息产业集群中的应用。以重庆市为例详细描述了模糊证据评价模型的应用步骤。  相似文献   

2.
首先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将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基础、技术创新水平、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制度环境和资金支持;然后,通过322份全国新能源专家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理论假设。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基础、制度环境和资金支持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没有通过5%的水平;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没有通过验证。  相似文献   

3.
在给出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基于模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Fussy-GRNN)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研究相比,从环境维度、网络维度、文化维度和规制维度等构建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很好地反映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活动的复杂性、动态性、多维性和网络化等特点,可以客观、有效地反映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能力水平。此外,进一步构建基于Fussy-GRNN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邵彬涛 《科技管理研究》2014,(3):176-179,191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与持续有着重要影响。从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着手,以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为例,明确各种类型产业集群的行业集中度与空间聚集程度,并进一步利用因子模型分析产业集群影响下的不同贡献因子对中原经济区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为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路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5.
回顾跨进电商集群品牌研究的相关理论,应用扎根理论对跨境电商国际集群品牌的形成进行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研究跨境电商产业国际集群品牌的形成机理,揭示跨境电商产业国际集群品牌形成的关键阶段、具体过程、发展格局、环境支撑与决定要素,并提出跨境电商产业国际集群品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概念,引申出企业生态位以及企业生态位宽度,然后以“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从科技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品牌资源、制度资源、人文地理环境资源六个生态因子分析与研究了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已经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高速发展,软件产业集群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引进和扶持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集群.但也存在着产业链建设总体配套环境较差,缺少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本土“根植性”微弱;依附外资,产业投入力度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系政策建议来促进湖南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产业集群结构形态及其运行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策群  王方 《情报科学》2008,26(5):657-661
首先从产品种类和企业性质两个不同角度认真分析了信息产业集群的基本结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信息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四类综合结构形态,其次对处于不同综合结构形态下的信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分别从成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技术创新等角度加以分析比较,同时也指出信息产业集群结构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到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明确指出了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集群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形成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学文  曹庆 《情报科学》2007,25(11):1617-162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四大信息产业集群。本文通过对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现状的介绍,重点从独立因素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并从非独立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以产业集群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江门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及产业集群政策环境,提出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政府"如何为"政策.并设计出政府相应的公共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经济组织模式,有着区别于一般组织形式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其稳定问题是关系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形成、结构等角度,认为产业集群属于网络组织类型.对其形成与发展动力、与环境的适应过程、运作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探讨产业集群稳定必要条件,认为能够响应并适应环境的混合型产业集群网络组织更容易形成并保持稳定状态,最后有针对性提出集群管理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信息共享不足、信息流动不畅、协同机制缺乏等问题,从信息生态系统的视角考察其协同运营的机制与商业模式,以强化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中的信息人、信息环境的整合、互动、共享和协同等机制为基础,构建一种基于信息生态系统观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这种以信息流为中心,将资金流、物流、业务流、价值流等集成一体化的协同模式,有利于提高这一产业集群中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开发与利用效能,强化价值创造、实现和共享的意愿和能力。通过实例表明,此模式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资借鉴的参考模式与实现途径,从而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内粘滞知识的形成机理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粘滞知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产业集群内粘滞知识的产生机理,最后提出集群内成员应该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创造共同的知识情境、加强集群效应和培育共同的集群文化以降低粘滞知识的粘度。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创新发展中,产业链的构建和行业集群信息网络发展决定了面向企业的行业集群信息网络协同发展模式。基于这一认识,以化工行业为例,分析了行业集群信息网络服务协同构架,探索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的信息协同服务制度建设和面向产业集群的行业信息网络重组协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BDA电于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然后分析跨国公司对BDA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借助跨国公司促使BDA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应逻辑及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cluster供应链组织系统体系结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出发,在比较与传统厂商关系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的不同的基础上,说明了企业cluster式供应链系统的特点。然后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结构模式及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7.
杨阳  李二玲 《资源科学》2021,43(1):69-81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呈现绿色化和集群化趋势。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是将二者结合实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构建了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典型绿色农业集群——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从绿色网络形成和组织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条件。研究发现:①微观主体层面,各类农业主体在绿色创新和环境规制作用下进行绿色化转型,形成了绿色生产性主体、绿色经营性主体、绿色服务性主体以及绿色规范性主体;②中观网络层面,绿色主体在知识溢出和专业化分工作用下进行结网互联,形成了绿色组织网络;③宏观环境层面,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推力,与环境规制的约束力以及支持性政策和中介服务的拉力作用下,形成了绿色发展环境;④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是绿色创新和环境规制在价值链网络中的流动和协同,即规范性的绿色发展环境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促使集群内主体的绿色化转型,进而在外部经济效应下以绿色主体专业化分工组织出的绿色网络形成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是集群内全产业链的绿色化,是绿色创新和环境规制对3个层面中每个环节、每个行为、每个主体的绿色化和协同。  相似文献   

18.
产业共性技术与区域产业集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辨析产业共性技术、产业集群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共性技术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并总结了在产业集群内促进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通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成文  田杰 《情报杂志》2012,(3):108-111,137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是全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研究其信息产业集群模式,能为国内其他地区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并能指导国内信息产业集群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内涵,并研究了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内部关系模式、发展与演化模式、创新与升级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论述了其模式的特征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