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 《青海科技》2009,16(2):19-21
本文通过在青海省积石峡水电站生活区进行的4种大树移栽实践,阐述了这4种树木的生态习性、移栽要点、移栽方法和养护管理方式,并对生长情况、成活率及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牧交错带粮食作物,采用贝叶斯准则进行生态气候适应性多因子综合评价分析。初步分析得出粮食作物在半干旱、干旱环境的自然生态适应性,从而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对农牧交错带进行了系统辨识。介绍了该地区各种作物种植优势问题,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3.
乡土树种在城市生态绿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针对哈尔滨市乡土绿化树种开展调查研究,综合树种的生长性、适应性、抗逆性、繁殖性、关学性、经济性等等多方面筛选出城市绿化乡土树种评价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化处理,初步建立一个能够全面系统描述城市绿化树种基本性状的城市绿化乡土树种评价指标体系。以哈尔滨市为基点,结合乡土绿化树种实际应用的情况,提出我市主要城市乡土绿化树种的评价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发展三熟制不仅需要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其制约、影响因素多,关系复杂,且作用大小不一。为了综合地评价和比较浙江北部平原稻区稻田“两水一旱”和“二旱一水”三熟制的生态适应性,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1987~1988,绍兴市农科所)和广泛的调查,在系统分析6种不同种植制度对气候、土壤、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需求及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差异的基础上,选择26个评价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全面地评价了不同种植制度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种种植制度中,(鲜)蚕豆—早稻—秋玉米的总生长期短,所需的有效积温少,化肥、农药和资金的需求量低;大麦=春玉米+春大豆—晚稻的总生长期  相似文献   

5.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阐述了持续发展与土地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从下述5个方面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即综合整体性、尺度性(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重点尺度)、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空间镶嵌稳定性、空间格局评价、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分析)、干扰与人类影响(干扰与适应性、人类的影响)以及多重价值与多目标性。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评价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生态文明评价相关文献的年度发表量、期刊分布、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进行系统研究与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生态环境评价、水生态文明评价、区域生态文明评价、产业生态文明评价以及评价方法,找出了生态文明评价研究领域的核心著者与主要发文机构。同时,发现生态文明评价的评价理论较为缺乏、研究团队间的创新合作不多、评价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生态文明的领域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调研方法综述美国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及评价框架。从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自然灾害及社会开发活动三方面评述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结果表征及评价结果应用。基于生态风险评价进展,提出加强我国生态毒性数据的积累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全过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加强不确定性分析等建议,为长效生态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生态环境价值的研究引起了广泛重视,人们开始讲生态价值,算生态价值,用生态价值,特别是探讨生态环境价值的内涵与定量的评价方法,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哲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阐述生态环境价值相关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生态环境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相关评价方法。目的是促进人们提高对生态环境价值定量评价方法及其意义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经济学、生态哲学的研究,以利于低碳经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要素与外部动力要素,揭示诸动力要素驱动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运行方式。从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两个方面,构建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合理地对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水平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0.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目前尚无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依托沙漠化防治区建立基于PSR框架的评价指标,以及基于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空间评价的可行的评价模式。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是准确衡量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指标选择以反映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为原则。以沙漠化防治区为例,植被生长、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侵蚀等情况是衡量防风固沙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而指标的动态变化才能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能够表征植被生长、植被退化演变、土壤粒径和土壤侵蚀的四类因子作为主要评价因子,应用不同年份的变化值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及可操作性,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依据泵系统经济运行的相关标准,结合油田现场应用情况,以泵系统运行参数和效率为主要考核因素,提出了一套稠油输送双螺杆泵系统的适应性评价方法。另外,以塔河油田现役稠油输送双螺杆泵的运行情况为例,对其在工况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建设生态城市的可拓学模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在对哈尔滨进行详细的分析的前提上,通过对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特征分析,确定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了哈尔滨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拓学模型评价的方法,对哈尔滨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且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提出了哈尔滨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等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理论、方法研究。研究结论:现阶段,我国学者侧重于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构建指标体系和确定安全阚值,未来的研究重点可能在安全评价的研究机理过程和其影响尺度效应上,并逐步重视借助计算机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郝辑  张少杰 《情报科学》2021,39(1):157-162
【目的/意义】构建科学的生态数据评价模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从针对性、严谨性入手对数 据进行归纳分析,为提高评价体系的准确性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本文以我国省际生态指数为例,运用 熵值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优化,通过数据模型的构建,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能够科学、精准地评价我国省际当 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数据指标。【结果/结论】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模型,合理地解决了评价体系评价不精准、不符合 实际的问题,展示了省际生态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省际生态发展评价问题的解决途径,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评 价方法是科学的。【创新/局限】本文利用改进的熵值法,得到我国省际生态指数数据评价模型,用于后续的综合评 价。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部分研究采取了数值模拟方法,未来要完善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提高结果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5.
借助模糊数学中的层次分析法、模糊贴近度法以及要素权重设计等方法,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专家进行识别分析每一位被测试者,用微软的Visual Studio.Net、C#作为开发语言开发了一套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应用系统,此系统可以对员工个体综合素质能力评价、现岗位适应性评价以及相关岗位适应性评价等方面做出具体描述,改进了过去依靠测评专家逐个进行筛选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曲靖市为典型研究区域,根据农业旱灾系统的特性,构建农业旱灾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变模糊集合理论,构建农业旱灾适应性定量评估的多指标多级别评价模型。依据划定的云南省曲靖市农业旱灾适应性评估分级区间界限值,计算得出各研究单元的旱灾适应性等级,并借助GIS绘制出研究区域的农业旱灾适应性评价的等级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整体适应能力处于弱与一般之间,各子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基于可变模糊分析法的旱灾适应性评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区域,传统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支持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次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方法,把模拟预测得到的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分布作为重要因子加入生态适宜性评价框架,生成更适合于未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决策的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空间化展现城市用地扩张背景下的2050年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生态适宜性分布情况,并与传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量化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有效降低了不适宜及较不适宜开发用地与未来城市建成区重叠度较高的矛盾(分别由9.74%和22.7%降低为0.0%和14.5%),能更好地匹配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和生态空间规划,突显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本文实证了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更好地为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耐度定律、花盆效应、生态位理论等教育生态理论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机制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确立了构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及应注意的事项。采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桑树的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姚芳  倪吾钟  杨肖娥 《科技通报》2004,20(4):289-292,297
阐述了我国桑树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主要包括:耐寒性、耐渍性、抗旱性和抗污染及抗病虫害特性等.并以其生态适应性为基础,探讨了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韵潜力,以期为进一步拓展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妍妍  饶胜  陆军 《资源科学》2010,32(5):804-809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目前尚无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依托沙漠化防治区建立基于PSR框架的评价指标,以及基于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空间评价的可行的评价模式。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是准确衡量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指标选择以反映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为原则。以沙漠化防治区为例,植被生长、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侵蚀等情况是衡量防风固沙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而指标的动态变化才能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能够表征植被生长、植被退化演变、土壤粒径和土壤侵蚀的四类因子作为主要评价因子,应用不同年份的变化值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及可操作性,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