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2005-2012年21个省份22个农业专利子类组成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基于能够消除超散布性和偏离泊松分布的负二项分布模型,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和动态纠偏最小二乘虚拟估计(BCLSDV)同时从产业间和产业内分析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产业结构升级和非农FDI分别具有显著正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而农业FDI产生了负向技术溢出;地区层面,东部和中部地区非农FDI、农业FDI和非农进出口均存在负向技术溢出,西部地区非农FDI和农业FDI分别产生了正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应充分利用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以产业相似度矩阵为权数构建产业间技术溢出指标,运用2005-2011年中国15个工业产业面板数据,从整体和不同技术产业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产业间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间技术溢出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考虑全球生产网络因素后,产业间技术溢出作用程度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多依靠资本和研发投入拉动;从不同技术产业来看,控制全球生产网络因素前后,低技术产业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对北京传统行业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个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研究框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程组对北京市样本数据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产业的技术效率主要受市场竞争和部门间创新产品贸易等方式的影响,而技术进步主要受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的影响;从高技术产业与传统行业的具体对应关系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与行业间的投入产出关联程度密切相关。在生产技术、产品供求等方面关联较大的行业受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较为显著,并且偏向技术密集型行业受高技术产业的影响较大。基于本文所得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2000-2016年中国制造业15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从垂直(前向、后向)和水平两个维度测算产业间R&D溢出量,考察多维产业间R&D溢出对制造业TFP的影响及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并探讨产业间溢出效应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各类产业间溢出都有助于TFP增长,但产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仍是影响TFP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本制约产业间溢出效应,并使其具有非线性特征,食品和烟草制造业等6个低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有待提高;分行业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TFP增长主要依靠自身研发存量,行业间R&D溢出没有呈现出良性循环,低技术产业则更多地依赖关联行业的技术进步,而内生创新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检验"市场换技术"政策入世十年来的经济效果及其对产业安全的可能影响,基于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利用中国2004—2010年30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考察"市场换技术"溢出环节的直接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人才流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吸收环节的内外资技术差距、研发强度等因素对内资企业绝对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溢出环节的直接溢出效应、人才流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而竞争效应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这是外资企业市场不断扩大,而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吸收环节的通道不畅通是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6.
传统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忽视了行业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部门行业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甚至相互依存。鉴于此,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1997—2015年部门行业数据,测度了中国东中西区域以及30省市、自治区七大部门的要素投入(资本与劳动)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部门间TFP的溢出贡献。研究发现:东部工业在部门TFP溢出的贡献下基于效率驱动,其他行业均基于要素驱动;部门间溢出效应呈现东中西差异,东部溢出最大,中西部次之;各省市增长动力差异明显,应针对性的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目前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作用逐渐显现,但由于国内技术水平落后、政策环境的缺陷等等原因,这种技术外溢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最明显的问题是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前后向联系较弱。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5,(10):1-5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中国投入产出表(135产品部门)数据实证测算了高技术产业内各行业间以及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影响程度。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各行业部门无论在高技术产业体系内部还是在整个工业体系内都表现出更强的后向关联性,这意味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自身各行业间的良性互动发展,而且有助于带动整个工业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目前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作用逐渐显现,但由于国内技术水平落后、政策环境的缺陷等等原因,这种技术外溢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最明显的问题是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前后向联系较弱.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婧 《科技与管理》2004,6(2):59-61
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是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示范、关联效应、人力资源流动而实现的。从我国目前情况考查,加工贸易发挥了一定的技术溢出作用,但由于国内技术水平落后、政策环境的缺陷等原因,这种技术溢出效果并未充分地发挥,最明显的问题是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前后向联系较弱。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程组以北京为例对高技术产业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于行业技术进步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研发投入能够强化行业间产品创新的技术溢出;行业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利于提升对市场技术知识存量溢出的吸收能力;基于行业间的新产品模仿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有显著作用;从行业间关系看,偏基础性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s affect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Using 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SFM) we estimate the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R&D and ICT for a large sample of OECD industries between 1973 and 2007, identifying four channels of transmission: input accumul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pillove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ICT has been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production inefficiency and in generating inter-industry spillovers, while R&D has raised the rate of technical change and favoured knowledge spillovers within sectors. We als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s to output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documenting that R&D and ICT accounted for almost 95%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OECD area.  相似文献   

13.
徐德英  韩伯棠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55-1563
通过拓展多维邻近的概念,引入信息化邻近与交通便利度两个邻近维度,基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199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方法,对地理邻近、信息化邻近与交通便利度单维度及其交互邻近下中国研发创新的省际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相关性逐渐增强;研发资本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要高于研发人员;除信息化邻近外各邻近下的省际溢出效应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单维度邻近下,地理邻近的作用效果最大,但是在信息化与交通便利度交互邻近下,地理距离将不再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三维度交互邻近下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并没有显著增强。最后讨论了上述结果背后可能的发生机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存芳  王维  杜沈悦  董梅 《资源科学》2019,41(4):613-626
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外溢效应,是一个基于新兴管理实践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经济统计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系统分析政府科技项目资金影响下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横向产业内外溢和纵向产业间外溢机制基础上,选取由中国东部省区进入陕西省的煤炭产业1997—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对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既有产业内外溢效应,还有产业间外溢效应;②中西部资源富集地政府科技项目资金对于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产业内、产业间外溢效应及其当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都有显著的强化作用;③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对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产业内外溢效应的强度明显高于其产业间外溢效应的强度;④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固定资产投入和劳动投入对于其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很小。研究结论可为调控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和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顾阿伦  滕飞 《资源科学》2014,36(9):1773-1779
能源和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节能减排和水资源优化管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制订的宏观能源政策中,没有考虑对于水资源的影响,而有关水资源的政策中也没有考虑到对能源消耗以及GHG排放的影响,缺乏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分析。本文从中国能源-水的关系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评价模型,建立能源部门和水供应部门的关联系数,分析工业节能政策对于节水的效果,对选定的重点部门如黑色金属行业、石化行业、建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和轻工重点行业,测算"十一五"期间以上部门实现节能而带来的节水效益,揭示节能与节水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行业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有近2/3左右流入制造业的情况下,本文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比较区分了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并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如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资本密集度差距和东道国国内市场竞争水平)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内外资企业差距较小或中等,且外资企业相应能力水平较高时,溢出效应才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17.
借鉴国内外文献,将产业间R&D溢出效应的资金来源划分为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结合技术相近性概念,对上海市大中型企业溢出可能性进行排序,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系统矩估计方法,考察内生性创新努力、产业间政府资助R&D溢出效应和产业间企业R&D投入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一期、二期的创新产出对当期创新产出影响为显著的正效应;企业内生创新努力程度对企业创新产出也为显著正效应;产业间企业R&D投入溢出效应对创新产出表现为弱的技术负外部性,产业间政府资助R&D溢出效应对创新产出表现为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建清  刘诺  范斐 《科研管理》2019,40(1):42-51
通过构建R&D存量测算模型,对比分析区际贸易、投资和无形技术外溢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并以桂林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形技术外溢短期内显著促进了桂林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长期看来则呈现负效应;区际贸易技术外溢对桂林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无形技术外溢;投资技术外溢未能显著促进桂林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桂林市R&D投资对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其贡献要小于区际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但其正效应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产业间水权交易潜力及制约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楠  梁爽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05,27(5):90-95
对我国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揭示了我国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内在驱动因素;从用水效率和经济激励角度对三次产业在水权交易中的地位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前者的着眼点在于三次产业间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后者在于现有产业间水价存在价格歧视,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可能驱动的产业间水权交易量进行了初步估算;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将成为产业间水权交易的潜在供应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与工业用水结构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考虑到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战略等因素,工业将成为未来水资源的潜在需求方;第三产业比重与生活用水的线性关系显著,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的比重增加,它将成为潜在的需求方;揭示了产业间水权交易的特征,即产业间水权交易主体的集群性、客体的差异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和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同向性等主要特征;此外,针对制约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因素从制度完善、降低交易成本和定位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产业间水权交易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