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环保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选取我国31个省(区、市)的环保产业发展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4个区域环保产业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环保产业竞争力较强的省(区、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及中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环保投资与政府扶持是影响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通过建立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在科技竞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地区科技竞争力与地区经济实力基本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4,(10):22-26
利用DEA模型对我国31省(市、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然后通过空间数据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区)的高等教育配置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和贵州省的平均超效率值则高于东部地区均值,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扩散效应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在对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度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ANN模型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BP网络,并对200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网络运行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评价结果与专家的判断基本近似.根据评价结果,采用最短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5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落后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和中西部及沿海和内地的差异.可见,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简便、实用,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是一条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省域高技术产业综合评价体系,依据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采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呈现东强西弱态势;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入大;但高技术产业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环境有待提高,西部偏远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东部地区可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承接国际高端高技术产业转移;中部地区和西部部分地区需健全促进高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西部偏远地区需加强高技术产业承接基础配套设施;东北地区可激活高技术国企活力,支持高技术民营企业发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使用区位熵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高技术产业2002年和2012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比了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区位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高技术行业在西部不同省份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且在变化趋势上也各有不同。最后,在全文分析基础上为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约束视角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魏巍 《软科学》2015,(4):71-74
基于1993~2011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将趋于下降;对外开放和交通基础设施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污染天堂假说"得到验证;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资源越丰裕地区能源效率越低"命题并不稳健。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将全国分为东、中、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企业研发投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较大,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影响较小;东部地区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和企业研发投入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受企业研发投入影响较大,西部地区受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影响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1986-2003年中国东部11省(市)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东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中、西部地区如何借鉴东部地区吸引FDI的经验来发展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86-2003年中国东部11省(市)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东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中、西部地区如何借鉴东部地区吸引FDI的经验来发展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构建VEC模型进行分析判断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内在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层面进行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却呈现显著抑制作用;(2)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而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其呈现抑制作用;(3)技术进步对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强化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耦合理论构建分析我国技术进步和环境耦合发展的模型和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上看,2008—2012年我国技术进步与环境2个子系统的持续发展度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再向高度协调发展跳跃。从截面数据实证结果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市)的技术进步环境偏向效应还太显著,技术进步总体尚未与环境形成长期的相互促进关系,两者的协同机制仍需改善优化。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全国技术进步与环境耦合呈"东西较高,中部塌陷"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运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模型、岭回归以及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从全国和区域的视角研究了1991~2010年全国与区域范围内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环保投资会对环保产业总产值产生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调节程度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引入变量与环保产业总产值之间的相关性;从区域范围看,东部地区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的影响作用较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投资效率与投资结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要不断提升投资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平衡区域发展,发挥环保投资的实际效力,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地区要抓住两头:一是要走与发达地区联合的路子,尤其是要与东部地区的联合;二是要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苦练内功,优化发展环境。认清中部六省优势的相似性,选择各自产业发展的特色。中部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全面开放是寻求突破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上游地区矿产与水资源及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晓峰 《资源科学》1992,14(1):26-30
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黄土高原地区,跨晋、陕、甘、宁、青、蒙、豫七省(区)。总面积约73万km~2,总人口7269万人,耕地面积约1.8亿亩。这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和重化工等原材料工业基地。该地区的自然资源结构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将起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由于该地区地处我国东部与西部的连接地带,所以其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势的发挥对于增加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9—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构建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各省在考察期内的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且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整体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增长幅度相当小,生态环境水平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并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省份在全时间段内的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均表现为扩张式,追赶省份与模仿省份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差距逐步缩小,但生态环境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庞路静  张目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209-216
基于大数据产业发展与金融集聚的现状和特点,选取2013—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指标原始数据,运用犹豫模糊语言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对31个省域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31个省域的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类型跨越了初级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濒临失衡衰退、轻度失衡衰退和中级失衡衰退等5个等级;空间上,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协调发展程度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总体特征;时间上,2013—2017年广东、安徽、湖北、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上升一个等级,而辽宁则下降一个等级,31个省域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升多降少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金融发展的内涵包括金融规模、银行业结构、金融生态环境3个主要方面,从这3个角度剖析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衡量各省份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基于因子分析结果,建立全国范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静态面板模型,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且发展水平为东部中部西部;(2)发展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促进技术创新;(3)股票市场的发展相比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更有利于技术创新;(4)银行业竞争程度越低越不利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5)信用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推动技术创新;(6)外资投入带来的技术外溢未能被当地企业"消化吸收",且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农业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构建农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本研究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2008-2017年间农业科技创新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突变级数法的静态评价方法和基于信息集结角度的多时间段跨省区变化速度的多维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东部多数地区,其整体变化趋势有下降趋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西部地区,使其变化速度有明显上升趋势,且高于东部地区;江苏、安徽、陕西等省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变化速度均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