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发展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绿色发展视角,运用熵值法对近年来全国及各省域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各组成要素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区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东部省区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强于中西部省区市;农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的省域差异,西部大部分省区市在环境友好和资源利用方面优于东部省区市,科技创新对全国尤其是东部省区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技金融与生态概念相融合的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的崭新视角,首先依据生态原理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其次建立评价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对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展开评价分析;最后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2009—2016年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空间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基本聚集在东部地区,东部与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的差异最显著且该差异逐年递增;总体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且处于萧条区的省份多;未来可能会形成东部地区辐射扩散、中部地区稳步增长、西部地区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省域农业科技创新特征与内涵及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从农业科技创新支撑要素、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3个方面构建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地区差距较大,且排名呈现“区域锁定”现象;创新能力领先省份同时具备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投入和产出能力,而落后省份在三方面均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风险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飞  董锁成  李宇  黄永斌 《资源科学》2014,36(4):801-808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排放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从环境压力水平、环境压力强度方面选取11项农业污染风险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东部沿海地区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的风险,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将东部沿海地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农业污染风险区。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都市区、河北省南部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及沿海地区、上海都市区、闽南地区、广东省西部地区及海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农业污染风险尤为严峻。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因地制宜的农业环境经济政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9-2017年农业科研机构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水平的中介角度分析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科技生产率之间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可以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也可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需要从"直接"向"间接"转变,注重提升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会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企业的投入而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因此本文从速度特征的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实施能力投入、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从三个维度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静态评价,进而从速度特征的视角,基于时间维度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分析出其三个维度的变化速度状态以及变化速度趋势,并以我国31个省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实施能力投入、创新产出等共同决定,各方面的动态变化都将引起总体创新能力的变动,且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尚有不足之处,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理,从区域科技能力、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赋权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科技竞争力具有地带性差异,表现从东到西由强到弱的阶梯状分布趋势,科技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集中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科技产出最多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呈"T"字型分布,科技潜力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区;地区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对区域科技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各类区域创新系统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创新系统按照创新能力和所处区位的不同进行了两种不同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使用列联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别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的差异化。对不同创新能力地区科技经费投资差异化的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不同的地区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基本相同,不存在差异化。而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研究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存在差异化,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投入较高和企业投入较低是造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群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个部分,分析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依此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的统计数据,基于速度特征视角,运用突变级数法和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东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省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但各区域动态发展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中部经济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及稳定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动态评价结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西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和动态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05-2014年西安科技创新的面板数据,运用综合权重TOPSIS法分析了西安的科技创新能力,采用BCC模型、超效率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分析了西安的科技创新绩效。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西安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综合能力均呈现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而科技创新的绩效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除2010年外西安科技创新均为DEA有效,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呈现逐年改善趋势;当前,西安科技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下降,技术进步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本文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农业创新驱动过程模型,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所建立的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采用熵权TOPSIS法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广西2010~2016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增速大幅放缓;投入能力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产生直接拉动作用,但此模式不可持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专利申请授权数与人均教育投资支出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效应;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水平较低,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科技成果评价政策文本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共词与聚类分析法揭示在中国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注意力的变迁,反映政策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创新能力经历了“跟跑”、“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和“并行、领跑为主”三个阶段,显示中国创新能力日益提升。同时发现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政策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政策的焦点从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导向与评价内容并重演进的规律,这对预测今后的科技成果评价政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科技创新自身特征,从科技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3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广东省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3个维度发展各异,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略有上升但波动起伏较大。针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技投入、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大人才引进力以及推进技术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HR-LCV三步法模型,测度与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创新能力、系统内部融合程度及其制约因素。研究结论显示:(1)农业科技研发团队与农户技术效率的提升受制于其规模效率,专业协会组织作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其技术效率显著高于传统农业科技推广部门;(2)专业协会组织的融入显著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创新能力,整体处于“协调且一般有效”状态,但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农业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极弱融合”是主要制约因素;(3)农业科技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尚未实现深度融合,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尤其是农业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间的“极弱融合”,其原因主要表现为科研及研发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不足与农业科技采纳与应用不足。据此,作者提出了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完善、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业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及构建与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6年我国31省市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Matlab软件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各省市科技创新能力两极化严重,共分为4个梯队,北京位居榜首,江苏、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次之,安徽等中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省市紧随其后,而青海、西藏等内陆不发达省市则较为落后。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省市的共有特征表现在四方面: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高、原始创新能力强、良好的创新资源和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最后针对模型评价结果,对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