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亚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11-1217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主力军。3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以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成为未来重要工作方向。中国科学院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统筹全院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持之以恒为乡村振兴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020年我国按计划消除绝对贫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未来扶贫开发的核心任务。文章梳理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重大战略的基本逻辑,分析了脱贫攻坚成果仍存在的薄弱环节,阐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要思路和重点内容。建议继续坚持“精准化”方略、树立消除绝对贫困的底线思维,通过推进扶贫工作制度化建设、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拓展脱贫人口增收渠道、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等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乡村文明建设等有机衔接,形成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物质基础。文章总结了锡林浩特市产业扶贫工作主要做法,分析了现阶段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接续推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杜国明  黎春  何仁伟 《资源科学》2020,42(4):649-660
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区域贫困治理思想的不断完善。本文在总结个体扶贫与区域扶贫的辩证关系、贫困区域与区域贫困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系统梳理了贫困区域治理思想,旨在丰富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全球2030年减贫目标的国际行动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为:区域贫困治理思想包括贫困空间分异、贫困区域开发策略和贫困区域管理3个方面,与精准扶贫方略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工具;依据贫困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以此划分出贫困县域类别、村域类别,并把脱贫难度大、贫困县集中的地区划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于资源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区域开发与发展理论,形成了以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组成的区域贫困开发策略;依据贫困区域的鲜明层级体系,构建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对象体系和退出考核评估机制,以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成的贫困区域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加快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并实现共同富裕,我国贯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时刻,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继脱贫攻坚之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基层工作者应当从结合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的经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的衔接,以脱贫攻坚历程中的问题与需求审视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孔祥智等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的《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一书,总结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从脱贫攻坚战的现有经验与策略中抽丝剥茧进行深入分析,将乡村现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难点与对策一一铺陈讲述,为乡村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深刻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面向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服务提升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系统开展了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试验与示范研究,发现了喀斯特坡地地表-地下二元水土流失特征,地表侵蚀产沙一般低于50 t/(km2·a),但人为干扰加剧地表侵蚀;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阐明了喀斯特景观格局与关键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研发了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技术体系,开展了生态工程背景下喀斯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估,提出了喀斯特景观保护的优化管控措施,构建了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科技扶贫模式,形成了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与区域脱贫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国家精准扶贫评估理论体系及其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以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精准扶贫评估是提升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对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实际,探讨了乡村贫困化分异规律及其科学认知,梳理总结了国家精准扶贫评估理论、技术体系,深入分析了评估理论与技术在历年评估调查中的应用及其贡献。研究表明:(1)乡村贫困化的“孤岛效应”“边际递减效应”,以及政府“扶”与农户“贫”之间的供需结构,是实施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的科学意义所在,客观要求深入开展考核评估,以评促改,有效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绩效;(2)乡村贫困化的理论认知与实践需求是确立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的重要依据,对于细化扶贫成效评估指标、探明指标内涵、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3)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技术体系是一个包括评估关键技术、评估支撑技术、成套设备支持系统和评估大数据平台的完整系统,持续支撑了2016—2020年国家精准扶贫成效评估,较好地发挥了“质检仪”“指挥棒”和“推进器”的作用,为全国脱贫攻坚考核与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强富美高"新宿迁的重大任务,宿迁市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水平等措施提升金融服务乡村发展需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应对乡村振兴总思路,农业、农村、农民各类主体对金融需求的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和扩大。在此基础上,剖析宿迁市农村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中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并提出了适合宿迁特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库伦旗是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帮扶的旗县。文章回顾和总结了2013-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库伦旗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分析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引领下科技扶贫面临的挑战,认为解决贫困农牧民的发展观念,发挥产业配套经营、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优势以及将科技扶贫与人才扶贫相结合,才能促进库伦旗长久、根本脱贫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瞄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的乡村振兴以及扶贫成效的升级,在全县扶贫调研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为依托,利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喀斯特生态及畜禽养殖等科技资源,开展人工植被复合经营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研究;巩固和发展喀斯特地区林下种草养牛和中草药特色产业,组织技术培训;精准施策,重点发力,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带动原有贫困户产业致富,帮扶毛南族整族脱贫,并巩固环江县科技扶贫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水城位于川滇黔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的乌蒙山区。这里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达18.9%。作为水城的定点帮扶单位,中国科学院在脱贫攻坚阶段围绕当地生态环境及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基础,推进大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因地制宜帮助水城打造特色产业,助推水城于2020年3月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水城踏上了向乡村振兴的迈进之路。2023年,笔者团队赴水城调研后发现,中国科学院继续秉持科学精神,助推水城升级产业、提质增效,让水城在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现代畜禽养殖业既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农村、农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它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破解"三农"困局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如期、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助推精准扶贫,发展贫困地区畜禽特色养殖产业,使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道路,既可带动当地饲料、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当今扶贫产业中新的闪光点。文章阐述了畜禽特色养殖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分析了科技创新在畜禽特色养殖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畜禽特色养殖助推科技扶贫的相关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我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在增进人民福祉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贫困治理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必要对我国扶贫实践进行解构,同时回顾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社会的多维变迁历程,以挖掘我国扶贫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文章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梳理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进特征,并从政策密度和政策强度两个方面对扶贫政策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得到我国扶贫政策的累计效力;最后,选择若干能够衡量农村社会多维变迁的指标分析农村社会多维变迁与扶贫政策累计效力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扶贫政策累计效力与农村地区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地区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贫困易发高发的地区。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探讨该地区减贫转向特征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流域地区发展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构建了面向流域减贫与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及其空间整合分析框架。在界定黄河上游地区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的减贫转向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20年后将实现减贫转向;地理资本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仍受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较弱等方面的制约;该地区与黄河流域和全国比较发展差距在缩小,呈现区域收敛趋势,但欠发达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减贫转向和区域收敛的背景下,综合集成构建了该地区可持续减贫及由传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仍有超过7 000万的贫困人口,且区域分布广、贫困程度深。促进贫困地区的转型发展、贫困群体的生计改善,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深入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成机制,梳理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提出加快精准脱贫的可持续途径。研究认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机制和减贫的基本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应着眼于区域转型发展过程来着力破解贫困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的区域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体系、土地政策体系,着力建立和完善以区域发展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解困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中国科学院党组领导下,以猕猴桃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为抓手,服务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需求。文章系统归纳中国科学院猕猴桃科技创新成果、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助力农村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并总结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为制订我国农业产业相关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实施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扶贫攻坚计划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两大主要模式。2011年国家大幅提高贫困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分布特征、贫困内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在分析新贫困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当前扶贫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精准扶贫的理念,包括:建立多维贫困区域识别指标体系,开展精准化贫困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以及实施基于不同地理空间尺度和贫困地区类型的差异化的分类扶贫政策。文章最后针对当前两大扶贫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拓展精准扶贫内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及综合施策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贫困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长期困扰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性难题。随着2020年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新时代中国的反贫困重点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从解决绝对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转变为综合施策推动相对贫困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个人和区域尺度可持续性入手,初步构建了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模型,解析了2020年之后内部与外部约束条件,提出了确保脱贫不返贫且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施策路径。提出建议:引导人口及发展要素合理流动,重塑城镇乡村互动与等值发展面貌,深入推动资源和生态优势价值化,聚焦青藏高原等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攻坚;将"十四五"作为应对相对贫困长期性的起步期,制定灵活精准的相对贫困人口和地区识别标准,注重各类反贫困政策工具与资源的整合,形成集中式、分布式、流动式相结合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