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24-1030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过程理论出发,针对技术联盟的组织形式和特点,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过程模式。在具体分析了技术联盟过程中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从逻辑上推证出具有实证意义的8个子命题,建立了技术联盟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红兵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87-1696
 为探明企业组织层面上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差异来源,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并探索性的提出组织间学习、战略柔性与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关系的研究假设,以山西、天津等华北地区联盟企业的308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样本,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学习可以显著地提升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资源柔性与能力柔性);能力柔性正向作用于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而资源柔性却相反;组织间学习在受到资源柔性负向传导效应的干扰下仍然可以正向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组织间学习、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影响确实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联盟企业合作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个体知识转变成组织知识.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是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现有的知识转移理论,提出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影响的假设与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修正,揭示社会资本三个维度不仅时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效果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还分别通过知识转移机会、动机、能力(吸收能力)的正向显著中介作用影响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效果,为组织试图通过促进个体间非正式转移以提升组织绩效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汤建影  黄瑞华 《预测》2005,24(5):20-25,43
由于研发联盟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跨越了组织的边界,因此具有更为复杂的机制。本文通过分析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微观机制,从合作伙伴的技术资源强度、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技术知识的壁垒属性、伙伴间的相容性水平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15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上述四个因素对研发联盟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研发联盟改善知 知识共享绩效的措施以及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红兵  张素平 《科学学研究》2013,31(7):1041-1049
为揭开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大量存在的"有转移行为,无转移效果"的管理决策"黑箱",尝试从知识、联盟企业和情境三个层面出发,在回顾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出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国内201家企业的有效数据,选取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的信度、效度检验,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构方程建模软件LISEREL8.70进行理论假设的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础知识的关联性、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发送方的知识转移能力、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联盟企业间的承诺皆对知识转移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并不对知识转移有效性产生直接效应,而是通过承诺间接地对知识转移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升我国国家创新能力,关键要依靠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已成为企业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知识转移是技术联盟主体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组织公民行为是由一系列与工作有关的自主合作行为所构成,理论与实践证明组织公民行为对提升组织绩效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组织公民行为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作用还有待于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在组织行为学的视角上,通过分析组织公民行为与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关系,提出技术联盟组织公民行为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这在理论上丰富了知识管理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研究,并为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管理实践上有助于企业在组织行为学视角采取措施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机制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产业创新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产业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分别从知识自身因素、联盟主体因素、联盟情境因素方面探讨了组织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选取典型行业企业做实证研究,定量判定这些因素对产业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路径,从而为产业创新联盟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图书馆联盟相关因素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绩效,构建了联盟图书馆间知识转移绩效测评模型。然后设计问卷并进行网络调查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数据基本匹配,度量结构变量的观测变量的设计很合理;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组织文化;适当的激励机制会使知识转移更有效;组织间相容性对知识转移绩效无显著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技术型企业从两个途径获得技术创新知识,一是通过企业内部过程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创造;二是通过企业外部过程,与市场进行知识交换、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分享和传递知识。技术战略联盟间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获得经济收益,但同时联盟企业之间的独立性、知识的特殊性不得不让企业考虑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讨论、问卷开发与调查和统计建模过程,结果发现:技术战略联盟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竞合"关系,无论企业与竞争对手还是与非营利性组织形成技术战略联盟,知识转移和交换均可以使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并且,企业在与技术战略联盟进行合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技术成果的法律保护、竞争性保护措施以及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实践,维护企业的核心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效果。这种技术成果的保护过程在企业与竞争市场形成技术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过程中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2.
Access to knowledge is increasingly the driver underpinn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research. In emerging industries, such access is often managed through alliance structures between small entrepreneurial organizations. The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however, is dominated by studies of “Triad” nation partners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 which are often larger firms, collaborating for market access motives and usually with established 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prior research has concentrated on particular aspects, such as motives for, and initial circumstances of, alliance formation. Analyses of the dynamic aspec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iance partners are more scar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tudy of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lliance in which the technology is in the superconductivity industry (which itself is not conforming to traditional notions of an emergent technology), one partner is from a non-Triad nation and the primary motive for formation was access to knowledge. We argue that this study has revealed gaps in current alliance research and hypothesize how some more socially based and process-related considerations could enhance the debate on knowledge-seeking alliances.  相似文献   

13.
面向行业创新联盟的知识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业创新联盟内企业要将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知识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创新型虚拟组织,共同完成某种知识产品或提供知识服务,实现知识创新,这涉及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等多个参与主体的不同系统、不同技术平台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整合。文章在对行业创新联盟内知识信息需求和知识机构变迁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知识体系结构和网络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了面向行业创新联盟的知识资源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技术联盟网络特征和企业知识转移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模拟知识在技术联盟网络间转移行为,研究了企业学习能力差异性、网络结构对技术联盟网络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对知识在技术联盟网络间的转移产生影响;联盟网络越小、企业的邻接点越多,知识转移得越快;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其学习门限越低,越有利于知识的快速转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组织距离对战略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流动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保护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471家战略联盟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距离越远越有利于联盟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社会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和知识泄漏在技术距离和社会距离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保护能力负向调节知识泄漏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长峰  赵迪  史志武  檀程操 《科研管理》2013,34(11):131-136
负载均衡是特大型科技(工程)项目异构组织知识集成云计算网络空间联盟进行异构平台之间知识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关键问题,其解决机制将会极大地影响异构组织知识的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大大提高了异构组织众多相关干系人利益相关者间的知识共享。本文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结合复杂动态环境下特大型科技(工程)项目异构组织知识的特征和知识需求,构建了复杂动态环境下特大型科技(工程)项目异构组织知识集成云计算网络空间联盟负载均衡机制,基本实现了知识载荷的均衡状态,以及异构组织知识资源最优化配置,提高异构组织知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知识联盟,通过整合各种优势知识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整合过程基础上,结合知识创新内容探讨联盟知识整合模式,即基于标准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与基于模块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并引入定位理论深入分析联盟成员的知识整合。研究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各成员准确定位有助于明确其技术创新方向,优化配置各种知识资源,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Knowledge sourcing is important for firms, especially in fast-paced industries. However, few studies explore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based predictors on the comparative choice of employing acquisitions versus alliances for sourcing external knowledge. This study extends the limited existing research on this topic. It simultaneousl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domain attributes, seeker and source experience-based knowledge, and dyad knowledge similarity and digestibility on whether a firm chooses an acquisition or alliance when sourcing external knowledge. Data is comprised of 209 research-driven acquisitions and alliances of biotechnology firms based in North America.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ing through acquisition is more likely when the knowledge domain is more complex and valuable. Acquisition is also preferred when the seeker has greater acquisition experience and when the source has accumulated a moderate level of alliance experience. Alliance, in contrast, is the chosen mode for accessing external knowledge when the knowledge is high in specificity and when the seeker has prior alliance experience. In addition, increasing similarity and digestibility of the dyad's knowledge bases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valu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acquisition versus alliance. These results extend understanding of how firms decide to augment their knowledge resources in a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y. They also demonstrate that a multilevel KBV approach emphasizing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uncovers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strategy and structure in research-drive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Strategic alliances require mutual trust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s. To increase alliance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s in a strategic alliance are more likely to interpret each other’s equivocal behaviors in a positive way to sus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mechanisms to build interorganizational trust, blockchain facilitates trust among alliance partners via its technology advantages, for example, public ledger and distributed consensus. The de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 nature of a blockchain-based system assures that no single organization can add information to the chain without an approval from the alliance, nor can it make unilateral changes in the system. Drawing from the Affordance Theory, we propose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design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a blockchain-based system, as well as how this blockchain-based system influences interorganizational trust in a strategic alliance and how blockchain-enabled interorganizational trust influences alliance performance. The case studies of two eastern banks indicate that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blockchain can help reduce equivocal behaviors and improve interorganizational trust. We discuss the findings and conclude the paper with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知识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知识联盟失败较多的现象,对影响知识联盟动态发展的联盟维持费用、知识资源特征、社会相客性等结构性因素作了分析。建立博弈模型,分两阶段研究了影响知识联盟形成和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对企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并研究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