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高技能人才即部分企业内精通岗位知识技能,存在较强综合素质且工作实践期间可有效处理难题的人才。就油田企业而言,需明确高技能人才具有的重要性并对其有效培养,方可确保企业走上可持续性发展路径,收获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此次研究先对高技能人才在油田企业发展中的意义进行了阐述,而后提出了油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引入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为诉求,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为切入点,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具体应用实施。以此期望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曹国平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167-174
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分属于不同类别,在管理、培养、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社会生产服务中彼此联系且有一定交集。在人才评价改革和职业发展贯通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界定并厘清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内涵,分析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探讨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贯通渠道及其转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3种关系。为适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基于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基于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基于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资格标准互认、基于文化凝聚力和软实力促进互利共赢,在人才素质水平和结构上进行大幅提升与调整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人才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高技能人才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  相似文献   

5.
艺术类高职院校和企业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主体机构,两者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运行机制,成为提高河北省艺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培养艺术类高技能人才的系统优势,分析该模式成功的社会因素,为我省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疆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疆交通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之一,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能够加快轨道交通类各层次人才的培养步伐,促进新疆轨道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汲取国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华,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学院实际,研究和探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海科技》2003,10(6):1-1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人才开发,建立促进优秀人才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的机制。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完善激励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摘自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8.
梁玲玲 《科教文汇》2010,(29):159-159,166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观念,重视师资建设和高职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发展,才能将高职人才培养的工作重心落实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命上来。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实用人才,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准确定位应是是培养适应建筑人才市场的,服务于建筑工程第一线的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准确把握这一目标定位,设置为就业服务的课程方案,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完善建筑类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类高职院校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仁广 《今日科苑》2009,(11):156-15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承担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对高技能的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主要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9)
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已经为无人机应用市场打开了巨大的人才缺口。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育人使命,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快速高质量地填补无人机应用专业人才缺口。本文对高职无人机应用专业建设中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莎 《科教文汇》2012,(30):170-171
以适应汽车工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为根本,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分析国内汽车制造市场人才需求,探讨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建设世界交通强国的大背景下,探索交通类职业院校的成人教育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职能,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经济现代化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制造强国战略下,技能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标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技能人才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矛盾共存,技能人才供给与制造强国战略需求不相适应,高层次、创新型产业人才匮乏,技能人才总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阻碍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实施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大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力度,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战略转变,应围绕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真正主体的基本目标,以出台《国家技术创新法》为保障,确保企业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动力,切实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强化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为基础,激励企业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改革收入分配、福利和高层次人才管理、培养模式为重点,促进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以整合利用外部科技资源为方略,助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需求量大为增加,高技能人才的科学培养及合理使用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总结出政府、企业、院校如何三位一体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可值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然而,高技能人才的紧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加大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后,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重视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培养体系的一次创新,而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成为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对上汽通用五菱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提出了文化输出与海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主的海外人才培养策略,并从海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学院建设、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和当地技能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提出了一些实操建议,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