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注射用青霉素钠中有机溶剂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外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果:平均回收率丁醇100.2%~101.5%;乙酸乙酯95.0%~103.1%;乙酸丁酯97.8%~101.5%,变异系数丁醇1.9%,乙酸丁酯2.3%,乙酸丁酯2.1%。结论:方法玄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中甲醇、异丙醇、乙酸丁酯有机溶剂残留量。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在大口径弹性石英毛细柱上进行各组分分离,各组分间的分离度均符合要求,柱温:8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顶空瓶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30min。平均回收率:甲醇100.8%;异丙醇101.2%;乙酸丁酯100.5%。该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克服了各组分分离度达不到要求的缺点,重现性好,精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头孢替安中有机溶剂丙酮、二氯甲烷、乙酸甲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丙酮98.0%;-103.8%;二氯甲烷96.7%-102.O%;乙酸甲酯108.0%-102.5%;变异系数;丙酮1.5%,二氯甲烷2-2%,乙酸甲酯1.9%。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孢噻肟钠中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采用外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中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1]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甲醇98.6%~102.3%;乙醇99.3%~102.6%;丙酮97.6%~99.5%;二氯甲烷98.4%~103.6%;四氢呋喃97.2%~100.2%.变异系数甲醇2.6%;乙醇3.1%;丙酮2.3%;二氯甲烷2.5%;四氢呋喃3.2%.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孢噻肟钠中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采用外标法预空自动进样,在中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甲醇98.6%~102.3%;乙醇99.3%~102.6%;丙酮97.6%~99.5%;二氯甲炕98.4%~103.6%;四氢呋喃97.2%~100.2%。变异系数甲醇2.6%;乙醇3.1%;丙酮2.3%;二氟甲烷2.5%;四氢呋喃3.2%。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孢拉定中有机溶剂丙酮、甲醇、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外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丙酮97-1%-99.9%;甲醇98.8%-101.6%变异系数丙酮2.6%,甲醇2.5%。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头孢曲松钠中甲醇、丙酮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选正丙醇作内标物,在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柱温90℃保留5分钟。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70:1。载气:高纯氮气。流速:2.0ml/min。结果:平均回收率、甲醇99.7%、丙酮101.0%。结论:该方法进样量准确、重现性好、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头孢曲松钠中甲醇、丙酮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选正丙醇作内标物,在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柱温900C保留5分钟。进样口温度200。C,检测器温度250°C,分流比70:1。载气:高纯氮气;流速:2Oml/min;结果:平均回收率;甲醇997%;丙酮1010%:结论:该方法克服了进样量不准确的缺点,重现性好,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头孢替安中有机溶剂丙酮、二氯甲烷、乙酸甲酯残留量。采用内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丙酮98.0%-103.8%;二氯甲烷96.7%-102.0%;乙酸甲酯108.0%-102.5%;变异系数;丙酮1.5%,二氯甲烷2.2%,乙酸甲酯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头孢曲松钠中甲醇、丙酮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选正丙醇作内标物,在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柱温90℃保留5分钟。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70:1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物质的量比为2,3,4的钴铁水滑石,XRD、TG-DTA和IR分析均表明它们晶形好,纯度高,以其焙烧产物为催化剂研究了乙酸正丁酯催化合成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焙烧产物都可以催化乙酸正丁酯反应,其中4CoFe效果最好,3CoFe次之,2CoFe第三;以4CoFe为催化剂,在最佳合成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为2h,催化产率为79.0%。  相似文献   

12.
石岩 《科技风》2014,(18):54-54
在农业化学科学研究领域,对于催化合成反应的研究不断深入,且相关的研究内容可以作为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动能。为了探究催化合成2,4-二氯苯氧乙酸正丁酯酯化反应的最佳提取条件,选择了能够加速其反应的化学物质,并且研究了温度变化、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于催化合成2,4-二氯苯氧乙酸正丁酯酯化反应的干扰性。本文就催化合成2,4-二氯苯氧乙酸正丁酯进行深入探究,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对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实践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孢他啶中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采用外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1]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结果:平均回收率丙酮98.6%~102.3%;二氯甲烷99.3%~102.6%;乙酸乙酯97.6%~99.5%;变异系数丙酮2.6%;二氯甲烷2.5%;乙酸乙酯3.2%。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25)
本文运用Aspen Plus软件对萃取精馏工艺分离丙酮-甲醇共沸物的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筛选出最佳萃取剂为二甲基亚砜,物性方程选NRTL。运用Sensitivity工具确定了此流程最佳工艺参数和分离效果,产品纯度如下:丙酮的摩尔分数达99.9%,甲醇的摩尔分数达99.7%。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提炼生产一直采用青霉素发酵滤液→乙酸丁酯萃取→碱化抽提成盐→减压共沸结晶工艺,在萃取工艺过程中是在青霉素发酵液完成预处理后,其滤液在输送至POD机前加酸使其与滤液充分混合后,加入破乳剂、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奈件下完成青霉素酸萃取过程。此工艺因青霉素理化性质所限,损失了部分青霉素。本文所研究的是在提取操作过程中,青霉素滤液在输送至POD机前增加一部分乙酸丁酯,使其与滤液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滤液与稀酸、破乳剂、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条件下完成青霉素游离酸萃取过程。该方法能够减少青霉素在提取过程中水解,增加收率,且既不影响萃取剂使用量的固定条件,同时也不影响溶质向萃取剂的转移,对现青霉素G工业盐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7ACA中甲醇、丙酮和二氯甲烷三种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闪点是指在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加热试样,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汽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本文利用闪点测定仪对松节油、丁酮、乙酸丁酯、甲醇通过实验在不同的情况下所组成四元的混合液体闪点的变化进行的研究,并以此推算出四元混合液体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随配比改变而变化的经验公式,并讨论了公式的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稻草、麦秆等农作物秸秆资源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以稻草和麦秆为原料,用复合添加法制取糠醛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20%硫酸(液固比为2:5:1),加入复合添加剂(I)(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磷酸、重钙等)或(Ⅱ)(主要成分为磷酸、重钙等)添加比例为15%-30%(占原料重量%),常压100°蒸馏2h,出醛率达理论出醛率的70%-80%,废渣全部变为中性复合肥料。  相似文献   

19.
刘海涛 《内江科技》2013,(9):101+63
本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调味面制品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脱氢乙酸,并在实验中采用了Kromasil-C18色谱柱(150mm×4.6mm),以0.02mol/L的乙酸铵-甲醇(93:7)为流动相,柱温:25℃,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30nm处进行检测,整个分离检测过程15分钟完成。以上5种物质的回收率为96.6%104.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1.19%。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硝酸作为消解剂对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利用ICP-AES同时测定车用汽油中的Fe、Mn、Pb和Si元素。通过加标回收实验与方法精密度计算,验证了该方法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77%-4.69%(n=6)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1.1%-108.0%之间。结果显示,与常规单一检测法相比,该法高效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