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系统的良性运行,一个重要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具有科学价值的科研项目。目前,科研庆选择科研项目主要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本文在分析采用同行评议评审科研项目产生的各种差误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这种评审差误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发展完善同行评议模式,保护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行评议是指由被评议领域或邻近被评议领域的科学家以提问与讨论的方式对该领域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进行评价,是目前国际学术界通用的同行学术水准的评价手段,但仍有很多人对同行评议提出质疑。本文归纳了同行评议模式的五大不足,对其是否具有可替代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同行评议模式的6种方法。在没有一种新的评议方法可以代替同行评议模式之前,该模式还是最可取的,应该继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
谈美国的同行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行评议是国外科研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美国,使用的更广泛。就我们接触到的材料看,他们在科研管理的下述各个环节都普遍使用同行评议这种方法: 一、科研项目的审定、拨款科研项目的审定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科学研究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国家长远的和近期的需要,是否将有限资源(人、财、物)用于最有意义的、最有希望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同行评议是当前对科研项目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评议过程中专家评审能力的差别将会对科研项目评审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ageRank算法的评审专家信誉度度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高斯分布函数计算评审专家的评审能力,然后利用PageRank迭代算法对评审专家的信誉度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引入时间因子对评审专家的信誉度进行度量。基于同行评议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为科研项目评审及专家遴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研项目遴选制度的缺陷:证据及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健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51-1155
 虽然科研项目遴选制度在科研资助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但是,科研项目遴选制度并非完美无缺的。案例研究表明,科研项目遴选制度存在三大缺陷,即同行评议的一致性程度不高,遴选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以及人情关系可能影响评议意见。这是因为,科研资源与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并不属于评议专家,评议者与被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科研项目遴选过程存在“交易收益”,而科研项目遴选制度还要受到遴选成本的约束。  相似文献   

6.
科研立项同行专家评议的公正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强同志在《研究与发展管理》上发表的“谈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同行评议制度”一文中所提观点,我十分赞同,也颇受启发。为了进一步探讨同行评议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主要就同行专家对科研项目评审的公正性和影响其公正性的若干因素进行粗浅分析,以提高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同行评议作为评价事物的一种方法,最早始于15世纪欧洲专利申请的查新。17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学会刊物(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开启了将其用于论文评审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率先采用同行评议评审科研项目。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的中国科学基金制,成功地将同行评议运用到中国科研项目资助管理之中,形成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审制度,在2011年国际评估中赢得了最佳实践的赞誉。  相似文献   

8.
石进  苗杰  李明 《现代情报》2009,39(12):88-100
[目的/意义] 在线科研与开放存取日益成为学者科研的主流趋势,预印本系统作为一种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以学界自治为基础,具有科研交流效率高、速度快、民主化等特点,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质量控制与学术评价机制使其发展遭遇瓶颈。[方法/过程] 有学者提出了一种自组织同行评议模式适应开放存取环境下的学术评议活动,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展,提出在线论文评分模型和虚拟积分激励机制,实现对预印本论文的学术评价和对预印本系统用户的激励管理。[结果/结论] 弥补传统同行评议模式存在评审过程不够透明、评议结果不够公正、对评议者缺乏激励等问题。这种新的学术评价模式具有科学高效、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评价科研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水平的问题,分析了评价同行评议专家水平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一套包括科研活跃程度、评审业绩和工作态度等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给出了各指标的度量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实际需求,采用加权和法计算同行评议专家水平的评价值并进行排序,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给出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基金的评审普遍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它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管理。但同行评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批评,争议的核心主要是针对同行评议专家。因此,对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和评审能力进行评估迫在眉睫。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同行评议专家综合评价体系对专家基本信息和评审信息进行评价,基本信息包括专家个人资历、科研能力,评审信息包括评审离散率、评审有效性和评审态度。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确定了指标权重,为更好地筛选、调整专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杏林  贡毅 《科研管理》2019,40(8):293-296
近年来深圳市R&D经费快速增长,用于基础研究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本文首先综合分析和研究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简称NIH)、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简称NSFC)的科技项目评审制度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圳市的具体情况,将现行的深圳市科技项目评审制度和评价体系同NIH、NSF、NSFC等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为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促进科技发展在社会其他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迫切要求。NIH和NSF的项目采取不定期申报的方式,我国现有的科技项目大部分采用集中期申报方式,两国管理机构赋予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不同。深圳市随着R&D经费的快速增长,用于基础研究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加强科学研究与教育的紧密结合、把卓越管理的理念切实落到实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将通过研究两国的科技资助管理政策,分析管理机构在制度建设、考核的全面性与连续性、科技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特点,结合深圳市科技评价体系的发展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政策体系,突出科技评价重点指标,加强科技评价的全面性及连续性的建议。以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少强  张洋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05-1311
 结合信息科学理论及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从信息流的角度对科学研究评价活动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和解释。认为“评价”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过程,是为特定管理目标和决策提供关于客观对象之状态、属性、趋势等信息的过程。评价的两个基本步骤,一是事实认知,二是价值判断。由于创新知识能够以主观知识、客观知识两种形式存在,因此对科学研究的认知和价值评判依赖于两种主要路径:在“世界2”内依靠主观、定性的同行评议方法,而在“世界3”内则借助于客观、定量的统计分析指标。提出了科学研究评价过程中的“代理”假设,并运用该假设分别描述与解释了同行评议、量化指标评价过程中的信息行为及特性。  相似文献   

13.
陈光  陈凯华  龚旭  苑怡  方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27-1433
同行评议是科学共同体的自我规范机制之一,是科学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同行评议,它是遴选高质量基金项目的重要保障机制。为了使同行评议科学、客观、公正,稳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文章从同行评议机制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出发,分析了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面临的挑战:不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专家和管理队伍规模不适应项目申请数量增长,专家评审行为缺少对象反馈且评审专家遴选有待优化,以及项目评审流程缺少监控手段等。据此,文章提出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建设“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的同行评议监督与评价系统思路。文章阐述了RCC机制的动态性和科学性,总结了其在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和提高项目评审效率中的潜在用途,为进一步推进RCC机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实践显示,同行评议的RCC改革方向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RCC制度设计、加强评审质量监测并营造RCC评审文化。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完善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的重要性,指明该机制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行的发展路径,为RCC监督与评价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新时期稳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章娟  段志光  王彤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09-181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h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和专题组讨论法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法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进行了评价。各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不同计量方法对于同一资料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定性评价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和h指数法结果不存在相关性,与层次分析法结果呈弱相关。提示当前机械地将科学论文评价等同于文本评价、同行评议越来越注重和依靠文本机械量化的现象,都是忽略科学论文评价真正目的的反映。因此寻找和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联结点,成为科技评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科技管理决策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从专家业务能力和评审信誉两个方面构建同行评议专家信誉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度量,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进行实证研究,对科学合理可操性的专家信誉评价体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破“四唯”后如何立“新标”,这是当前科技评价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迫切需要有好的理论和方法支撑。对此,文章主要针对科研人员成果评价提出BRIDGE理论,即将要“破”的以SCI论文为主的量化评价中合理的要素结合进要“立”的以同行评议为主的“新标”里,从而架起了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之间的“桥梁”。BRIDGE理论的实际应用表达为“六步法”;其中,第二步( recode)与第三步( insight)两个关键步骤实现了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分层的专家评议。BRIDGE理论是对定量定性相结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发展,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7.
Assessments of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academic research program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g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in hiring and promoting research staff, and in building academic reputation. Most assessments are based on peer review or on bibliometric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both bibliometric data and peer review assessments of 169 research groups in economics, econometr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evaluations are achieved in two independent rounds in 1995 and in 2001, permitting replication of our study.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In the first part we want to see to what degree bibliometric information relates to peer review judgments. The results convey how evaluators weight different output categories in their final overall judgment of academic quality. The results also have practical meaning, since they indicate what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bibliometric data is for future peer review outcome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study we aim at explaining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output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by organizational factors, like size of the research group, composition of staff, sources of research funding and academic discipline. In this part, a composite indicator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review committees’ overall assessment. The bibliometric data most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peer reviews’ overall assessment are used to construct data envelopment analyses’ efficiency scores as measure of research productivity.The main conclusions from our study are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international top journals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peer review assessment results. Chang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bibliometric information, as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evaluation round, do not alter this conclusion. Size of the research group appears to be the only permanent characteristic associated with research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Siz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research quality but negatively related to research productivity. Larger groups appear to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quality, but as groups become larger, they also experience problems in maintaining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the research team's members. The remaining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ppear to be temporarily related to research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first evaluation rou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iscipline variable: research programs in more quantitative areas and characterized by a higher level of paradigm development like econometric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achieved higher levels of research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than programs in more diverse and less quantitative areas lik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is relation however is not permanent, since it becomes insignificant in the second evaluation round. Instead, funding relations become more apparent in the second review round. The relative amount of national funding in the research group's funding become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cademic quality, whereas the portion of income from committed research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academic quality of the programs’ research output. This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importance of alternative sources of research funding in the period of the second review.  相似文献   

18.
将程序正义引入学术评审领域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扉南  陈浩 《科研管理》2003,24(1):34-39
专家评审已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成为学术领域中一切行政决定的基础。如何组织好专家评审,使其真正起到维护公平竞争的作用,对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种新视角对构造科学的评审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思考,论述了在学术评审领域中引入程序正义原则的适应性、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并初步探讨了专家评审的程序正义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支持下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科研绩效定量评价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六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年会” ,于 2 0 0 0年 10月 2 3- 2 5日在上海海运学院举行。国际著名情报科学家、《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博士和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副总裁A·克莱因先生特地为大会发来了贺信。出席会议并发表学术演讲的有 :美国长岛大学图书馆情报学院院长M·凯尼格教授、储荷婷教授 ,比利时林堡大学L·埃格赫教授 ,比利时工业技术学院R·鲁索教授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H·克雷奇默教授 ,荷兰莱顿大学科学学研究中心普赖斯科学计量学奖获得者H·莫德教授及该中心的E·诺亚斯博士和丁颖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杜祖贻教授。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亚太市场开发部中国地区销售经理刘煜博士授权宣读了论文“引文的价值及应用 :科学计量学和中国科学的亮点及趋势分析”。国内出席代表百余人 ,他们是来自 19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和对科研评价分析感兴趣的理论工作者。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代表们交流了学术思想 ,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研究影响评价是一个跨学科新领域,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与研究组织已将其作为科学决策的实用工具.着眼于医学领域,对国际上研究影响的定义、评价框架、影响分类和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国际上通常使用混合方法来评价医学研究影响,包括文献计量、同行评议、案例研究和经济学分析等,但需要采用利益相关者访谈验证自制评价框架的有效性;同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最佳的研究影响框架,影响归因有难度.最后结合实际,为我国医学研究影响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科技评价范式由绩效评价转向影响评价;提高科研人员创造、捕捉研究影响的能力;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理论研究;构建资源库以提供数据支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