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始终伴随着社会分层。19世纪中后期经典社会分层理论逐步形成,并就社会分层的实质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人们认识社会、分析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重大转变。针对如何认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新课题,追溯到经典社会分层理论可为我们分析当下中国复杂的社会分层结构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贯穿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理念。然而当前社会存在严重的阶层差异与阶层固化现象,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对此,社会阶层心理学从社会客观现实、民众主观感受和心理干预策略几个方面出发,围绕着社会分层阻碍社会公平的心理机制、不同阶层感知社会分层与公平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增强阶层流动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这几个核心问题展开了研究。未来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研究应更加完善本土化的理论,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并且进一步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社会治理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是社会存在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分层会引发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矛盾,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最主要的依靠手段是增强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而要产生社会的流动和开放,必须给予各社会阶层充分的流动能力.流动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育知识状况和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大小和多寡.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分化,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缩小相互间的流动能力差距,扶弱而不抑强.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是社会存在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分层会引发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矛盾,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最主要的依靠手段是增强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而要产生社会的流动和开放,必须给予各社会阶层充分的流动能力.流动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育知识状况和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大小和多寡.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分化,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缩小相互间的流动能力差距,扶弱而不抑强.  相似文献   

5.
正一、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的现实要求(一)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出现了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的现象。近几年,一些理论工作者在社会分层问题上做了大量地研究,虽然学者们对社会分层的划分标准并未统一,但是我国确实出现了社会分层日趋严重的现象,社会结构的分层和高校贫困生的增多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要来自社会阶层中的中下阶层和下等阶层,而我国中下阶层和下等阶层的比例又  相似文献   

6.
怎样理解社会分层现象 开宗明义,先要澄清概念。“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恐怕是个生疏的概念。如果从字面上推测,大约可以理解,是指把社会分成几个层次的现象。确实,在社会学上,这个词最初是从地质学中引入的,是用地质中的分层现象比喻人类社会中社会群体之间的层化现象。 100多年来,社会分层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弃学、弃考现象存在多种原因,包括国家教育政策方面的原因、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念方面的原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原因以及家庭和个人经济条件、对教育的价值期待等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图从社会分层视角来进行探讨,主要从社会结构固化、社会分层流动受阻、教育不公平及教育分层、"获得性无助"的分层意识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旨在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当前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弃学、弃考现象进行剖析,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帮助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应对学生群体的弃学、弃考现象。  相似文献   

8.
教育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一向受到社会化理论学者的重视,而学校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和进行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与传递过程是带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学历社会”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已经对社会分层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研究社会分层对大众的影响。文章在社会分层量化效应的基础上,从层距性、时间性、结构性3个维度,构建社会分层冲击效应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简要分析了政策选择所导致的社会分层对大众心理的冲击性影响。这些政策在构建现有社会分层模式中的作用各有不同,以收入分配政策、房产政策为代表的分配政策,不仅扩大了社会分层的层距性,而且时间过程很短;医疗政策、教育政策为代表的民生政策不仅没能缩小差距,反而堵塞了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户籍制度为代表的身份政策则在社会流动中形成壁垒。各项政策造成的冲击效应叠加,重塑了大众的社会心理结构和现实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社会,受众获取信息的机会和能力存在差别,出现了数字化社会中的信息分层。根据信息分层理论,以"全棉时代"网络舆情为例,探讨舆情中的情感极化现象,分析网民的信息认知、获取和再加工过程容易受同质性信息的影响,形成情绪合力,网络用户在情感、意识形态和态度方面出现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表现,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体育社会里,也存在着社会分层,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着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社会分层的概念和标准、和谐社会构建的概念及意义、建立合理体育社会分层的必然性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寻求合理体育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共有的统一战线属性是社会组织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前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决定社会组织吸纳的必要性。社会组织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同构性,决定社会组织吸纳新的社会阶层的可能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借助网络空间形成的具有开放性、非均衡性、非线性关系和涨落的网上自组织系统,深入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组织,已成为新时代社会组织的重要生成方式。社会组织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会已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虚拟社会的管理既是确保虚拟社会自身稳定、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现实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需要。虚拟社会的开放性、匿名性、高技术性等特点,给虚拟身份管理、网络犯罪治理、舆论引导与监管、网络空间安全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技术支撑平台、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构建和完善虚拟社会管理体系,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其分层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竞技体育社会分层的变化为我国新时期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体育资源享有程度对体育参与的影响为视角,试图对竞技体育的社会分层理论做出初步的探索。在社会分层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之路,指出构建科学的竞技体育分层结构,使我国竞技体育良性、协调、持续的发展,实现体育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5.
阮冰琰 《科学学研究》2010,28(4):496-499
科技奖励的社会分层直接影响着科技奖励制度的实施效果。我国现行科技奖励按奖励主体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分层,这种方式存在许多弊端,有必要对我国科技奖励的社会分层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政府奖根据行政级别进行社会分层,社会力量设奖则通过预先功能定位和社会选择来实现分层,社会力量设奖与政府奖两大系统共同构筑我国的科技奖励系统的金字塔结构。  相似文献   

16.
孙玲  尚智丛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74-179,210
探讨的是我国当代科技人员社会分层的标准与结构。借鉴一般人类社会的分层理论和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种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和三元标准(专业技术职称、行政职务和社会/学术声望)的分层模式,把我国当代科技人员分为高中低三大类八层级的结构。希望通过该研究丰富我国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理论,同时为科技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制定科技管理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敏 《科教文汇》2009,(30):9-10
传统的社会分层模式,主要是按照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进行划分。随着教育在个体社会身份赋予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正逐渐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新维度。充分利用好教育这个手段来获取社会地位,推动个体地位的升迁,这些都将有助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越来越小,也构建起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会,并且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虚拟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虚拟社会快捷、开放的信息传播特性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抑制虚拟社会的消极不利影响,将其纳入现实社会的管理范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国内虚拟社会的发展路径、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价值观的差异和虚拟社会管理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引发对虚拟社会管理这一关乎中国未来重大问题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马太效应、光环效应等社会分层效应对读者心态影响的阐述,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社会分层效应对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直接影响,并说明要提高这部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应正视社会分层效应的负面影响,图书馆员应加强导读活动,以提高这部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实质上是中国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一个生动的反映。农民工问题的存在和激化,损害了农民工自身的权益,也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当代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存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改善现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