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燕 《科教文汇》2007,(10X):196-196
“N1+N2”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文章以“熊猫”“鲸鱼”等词为例,分析了与偏正结构“N1+N2”相反的特殊类别,中心语素在前、修饰性语素在后,结构是前偏后正的逆序定中复合词,并讨论了这种特殊结构形式上的分类及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怡 《科教文汇》2007,(12Z):196-196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好容易”和“好不容易”以及“好热闹”和“好不热闹”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试图从语音形式和语法结构的规律,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使用的范围。并运用信息论中的否定羡余理论和元语言理论试图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N1+所+V+的+N2”是“所”字结构的一种句模。“所”和“所”字结构字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方法复杂,给汉日翻译带来极大不便,以至于使翻译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层面,难以变成一种科学。为加速汉日翻译领域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实践提供参考,笔者选取了“N1+所+v+的+N2’的日译”作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同英 《科教文汇》2007,(7X):173-173
现代汉语中“能+V”结构中,“能”不仅可以作助动词,还可以作结构助词。V根据其性质大致可分为四类:日常行为类、言说类、特长发展类和其他类。本文对考察了“能+V”结构的表里值,并对其色彩义的形成作了认知方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燕立乾 《科教文汇》2011,(22):84-85
本文就现代汉语中"好不AP"这一奇特的现象展开讨论,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这个现象所体现的语言规律,对这一肯定和否定不对称的现象加深认识,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正确的表达思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许玉洁 《中国科技信息》2006,(1B):150-150,151
句式“NP+VP+AP”是汉语中很常用、很重要的句式。重点分析AP的配价特征及语义指向特征,揭示A组的AP是双价形容词,其它三组的AP皆为单价形容词。论证分析了四组中的AP分别具有不同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7.
樊国萍 《科教文汇》2008,(30):248-248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表示饮食类意义的动词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六个大类并找出该类的典型代表词。根据这六个典型代表词的句法格式、及其语用意义。分析该动词与其搭配成份之间存在互相制约,互相选择的关系。考察“吃、喝、含、吞、尊、喂”与名词宾语的搭配情况,分析“动+宾”语义结构对主语的制约和其搭配规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词性,是“本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的再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最著名的数学难题。陈景润证明了“1+2”,世界数学界认为是“筛法发展的顶峰”,又公认用目前方法的改进不能证明猜想A,并且期待以新的思想研究猜想A。本文证明了猜想A成立的充要条件,揭示了猜想A是17个猜想的混合体,全部合数可以划分为16类,给出了证明猜想A全新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流行开来,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和发展,也跟这一结构特殊的表现力有关,社会的发展是其外在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好容易"和"好不容易"以及"好热闹"和"好不热闹"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试图从语音形式和语法结构的规律,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使用的范围。并运用信息论中的否定羡余理论和元语言理论试图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代玲玲 《科教文汇》2009,(36):252-253
对于第一语言就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差一点儿没+VP”的两种含义可以直接通过语感和具体的语境。但是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理解并且熟练掌握这个句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对“差一点儿”句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帮助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好容易"和"好不容易"以及"好热闹"和"好不热闹"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试图从语音形式和语法结构的规律,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使用的范围.并运用信息论中的否定羡余理论和元语言理论试图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杨青 《科教文汇》2008,(33):248-248
现代汉语中的因果连词“因而”由上古的跨层非短语结构逐渐发展凝固成因果连词。其发展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因”的虚化,二是“因而”的连用并凝固成词。“因而”词汇化的主要原因是受语境影响及汉语词汇复音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建香 《科教文汇》2008,(36):249-249
“也”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是个副词,似乎可有可无,然而在文学家笔下,它有着奇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中一些复音词可以从古代汉语文言文中看出其连用并且凝固的痕迹,这种情况就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笔者从现代汉语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着眼,反观古代汉语中几组同义词连用———“同义连文”现象。  相似文献   

17.
“模拟+实车”是一种行之有效、科学先进的现代汽车驾驶员培训的组训模式。本文通过“模拟+实车”组训模式的分析,为汽车驾驶培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文献对汉语单句和汉语复句的句法结构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没有重视对汉语特殊连锁复句的研究,这种特殊句型的表达式为:NP1+VP+NP2,φ+VP+NP(φ=NP2)。本文将在乔姆斯基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利用树型结构对这一特殊句式进行浅议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毅强  曹立勤 《科教文汇》2009,(36):256-258
要认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句子本貌的区别,必须先弄清两种语言基本句型的区别,而要弄清两种语言句型的区别,首先要辨清两种语言句子的句核。英语的句子句核可以表述为“S+V”,两部分都有形式的要求,两部分在人称和数上有一致性的要求,相互间还有逻辑联系上的要求和逻辑联系形式化的要求。关于汉语句子旬核的表现,理论界存在较多的争议,这首先表现在关于“话题”的范围和特点的争论上。通过分析发现,“话题”可以从功能、内容和形式上加以界定,而且,“话题”完全可以用于描述汉语句子句核的首脑部分。两种语言句子的句核表现出了鲜明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炳嫒 《科教文汇》2007,(10X):198-198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损害等语义。本文拟就《四世同堂》“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式进行数量统计和句法结构特点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