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以“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院校科研导向不足、合作机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技术转化困难、缺乏行业对接等问题,通过“智能管道探测清洁机器人”项目、“机床主轴相变冷却技术”专利和“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项目的案例分析,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并提出可行的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职院校的专利转化与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从提升教师专利意识、制定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专利服务,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专利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韩瑜 《科教文汇》2009,(29):55-56
校企合作已成为邮电高职院校发展指向和路径的自觉选择。本文通过对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样本剖析,查找出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发展障碍,试图为促进邮电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一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现状,本论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以专利为切入点,在佰腾网检索获取广东省高职院校“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的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率、技术领域分布、专利合作与专利转化等方面对广东高职院校,特别是18所一流高职的专利进行量化分析,总结现状及规律。发现18所一流高职在“十三五”期间专利申请量占广东省高职院校专利申请总量的65%,发明专利授权率显著提升,但是存在院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文章从政策制度优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管理人员能力、丰富专利转化模式方面提出提升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医科院校是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由于校企联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不足、成果转化政策有待完善等原因,转化水平仍旧较低.结合徐州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经验和探索,提出校地、校企联动,培育技术经理人,鼓励兼职离岗创业,增加收益激励等措施,逐渐完善转化队伍,将科技成果逐步推入市场,提高医科院校成果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过量的扩张进入到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是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六项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冯心炜 《知识窗》2023,(11):126-128
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缺少系统化、国际化的培养体系,文章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双语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基于高职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跨境电商专业运营体系,并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设计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双语项目化教学、双语教学方式、校企评价机制、岗位职业对接标准,为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成果转化直接影响我国科技发展。随着我国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实施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科技成果日益突出。但由于高职院校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定位不准确、管理不到位、激励缺失等问题。因此,在协同创新驱动下,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和科研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落实落地,助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化既指一种专门性职业既成的状态,又指某种职业发展成专业的过程.专业性是专业化科技管理队伍的本质特征.高职院校科技管理专业化的特殊性主要由高职院校科技管理的目标、组成、活动、服务对象和功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职院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指从业人员不断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体现出人员所达到的专业化水平与程度,其关键是管理者管理行为的专业化.高职院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对策是:建立高职学院科技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训练,提升科技管理人员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科技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欣 《内江科技》2019,(8):125-126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本文在对校企合作视域下职业素养教育内涵理解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健全职业素养培育机制、建立职业素养质量反馈机制、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等面探索了促进职业素养养成的培育路径,以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11.
曹双梅  靳果  郭鼎  薛麦然 《科技风》2023,(12):159-161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普遍存在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转化质量低等现象。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而且企业、政府等社会因素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起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培养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树立转化意识、提高成果质量,同时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增强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市场的驱动作用、健全技术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推动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分析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关键因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的高职院校尤其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归纳总结校企合作、技能融合发展与国际胜任力等因素的意义,努力培养专业技术扎实,能够熟练并灵活应用数字化技术,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世界各地胜任工作的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但科研成果的后程管理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科研成果管理全过程的视角,分析科研成果后程管理的缺失现象,提出科研培训服务、搭建科研成果信息发布平台、完善校企合作研究运行机制、发挥二级研究所的作用、改革科研成果奖励机制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中校企合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一个关键环节.结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文章对现阶段校企合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27)
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工匠大讲堂"为例,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工匠型人才为目标,借助校园现有讲坛文化育人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校企合作、英模入校等将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探索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新体系,并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6.
徐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152-152,194
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背景,深入分析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教育实践。对国内许多高职类院校校企业合作中出现的学校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滞后性,毕业生技能水平不能很好适应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论述了高职类院校开展校企业合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工学交替”、“校企互动”、“引进企业”是重要的模式;校企合作能产生规模效应,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文章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形成独具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议:校企合作要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校企合作要以校内教育为基础,校企合作还要着力提升企业在岗员工技能,校企合作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的意义、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并以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对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校企深入合作,调整了课程体系,制定了课程标准,组建了校企双向融合的师资队伍,共享实习实训资源,改革评价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评价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构成出发,选择广西一所示范性学院和一所示范性重点培育单位为范本,从职业素养、教学研究、教学组织、资源建设等四个方面,用详实的数字,具体分析了两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对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数据,找出差距,进而提炼出广西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贾同振 《科协论坛》2008,(1):110-1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也已从当初规模建设的起步阶段逐步进入到提升内涵的发展阶段.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加强科研工作是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学院内涵提升的有力保障.如何健全科研机制,完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推进学院科研工作不断深入和发展,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应该积极面对、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