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胡天濡 《科教文汇》2009,(28):218-218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是一个以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可视化四大支柱技术为基础,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数据挖掘作为DMKD的核心部分,目前被研究得最多,存在很多数据挖掘方法或算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分门别类。描述或说明一个算法涉及三个部分: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数据挖掘算法的输入是数据库,算法的输出是要发现的知识或模式,算法的处理过程则涉及具体的搜索方法。从算法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三个角度分,可以确定这样几种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阳  蒋国瑞 《情报杂志》2007,26(3):53-54,57
知识管理是知识有效利用的手段,数据挖掘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数据分析。知识发现作为知识管理的高级阶段,是实现数据转化为知识的必然过程。通过与传统管理技术的比较,针对两种主要的知识管理技术——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信息搜集手段的不断发展使得情报人员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就出现了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处理海量数据,并从中发现情报的问题.数据挖掘正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知识的一种很好的工具.从数据中的知识发现过程与情报发现过程的相似性,对如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信息中发现情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数据挖掘又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其目的是要在大量数据中“挖掘可理解的知识”.本文通过对2008年惠州边检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过关船舶和船员的稳定关系,边检部门可以据此合理安排边检人员数量,提高边检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租糙集理论作为一种处理不完备信息的有利工具,巳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的许多领域,特别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文章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钢结构缺陷模式识别的知识发现,在智能诊断的知识自动获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创造学界在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上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知识束缚创造力;二是认为知识与创造力成正相关;第三种是认为二者具有矛盾关系.一个形成共识的例子是:19世纪末,一些著名科学家认为飞机不可能上天的论断,以及之后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了天的事实,这被认为是"知识束缚创造力"或"二者具有矛盾关系"的经典案例.并且以此用来说明"知识多的人,其创造力并不一定就强;知识少的人,其创造力并不一定就弱".  相似文献   

7.
蓝红苑 《内江科技》2007,28(6):108-108,124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一个使用统计学原理和人工智能等算法进行知识发现的过程,目前它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主要阐述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功能,并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零售业运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SPSS知识地图的国内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峰 《情报科学》2008,26(6):924-928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1997—2006年与数据挖掘相关的期刊论文为基础,采用共词分析法与知识地图法绘制SPSS知识地图,进而分析国内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最终得出三个结论:①在数据挖掘研究中,Web挖掘已与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的应用形成鼎立之势;②数据挖掘热点研究方法;③数据挖掘热点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热点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分析、可视化等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2009年间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及其间关联.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计算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挖掘(Data Mining)能够从大量模糊和随机的数据中提取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对于知识发现、商业数据分析、数据融合以及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给出了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基于神经网络计算的数据挖掘方法,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基础观,分别研究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与新产品创新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互补型搜寻和辅助型搜寻的中介作用。利用276家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均正向影响新产品创新性,也均对互补型搜寻和辅助型搜寻产生正向影响。同时,陈述性记忆对互补型搜寻的正向作用强于辅助型搜寻,程序性记忆对辅助型搜寻的正向作用强于互补型搜寻。进一步地,互补型搜寻在陈述性记忆和新产品创新性间起中介作用,辅助型搜寻在程序性记忆和新产品创新性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简单介绍工程系统论的基础上,依据工程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9个基本要素和由6大分支系统组成的系统架构,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给出了从工程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学的3点理由。  相似文献   

13.
论创业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瑛  姜彦福 《中国软科学》2004,68(12):50-57
创业研究是在从宏观状态进入微观状态并试图打开创业过程黑箱的背景之下与战略管理研究产生关联的;而联系则在于资源、成长、国际化、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高层管理团队与治理等五个方面。本文从创业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的相互关系角度,将相关文献归为三类:交界面视角、整合视角、包容视角,并认为无论从早期诞生理由、相互联系特点,还是从有利于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增长角度来看,交界面视角都更加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4.
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绩效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2个视角对激励的“拥挤效应”研究进行了梳理。在分析2种理论观点及问题的基础上,对“拥挤效应”研究和实践的新进展,进行了述评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向荣 《现代情报》2007,27(5):148-150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仍存在着一些弊端。而采访决策决定着文献采访的行为和状态,引导文献采访工作的方向。本文抓住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论述了以知识管理的理论为指导促进高校图书馆采访决策科学化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克服这些弊端,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历史的角度对企业MIS系统各发展阶段的应用目标、特点、所处的市场及技术环境等进行了回顾.从产业界和学术界两个视角重点针对企业MIS系统行业化及协同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技术及应用通用性的视角对企业MIS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阶段企业MIS系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准确研判美国智库对于中美科技竞争的基本观点,是分析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竞争的舆论走向、战略认知与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方法/过程]选取美国8家主流智库的11份代表性研究成果作为研究样本,发现美国智库主要围绕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与美国如何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这两个议题进行全面与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美国主要智库已就中国科技实力对美国形成重要挑战这一点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在美国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应实行的具体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结果/结论]美国智库总体上对中美科技竞争持消极观点,这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出现转变的结果。这些观点的传播将影响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的取向,影响其他国家同中国展开的科技合作。中国应该在理性与辩证地看待美国主流智库观点的基础上,消除美国智库观点带来的消极影响,管控中美间在科技领域的战略竞争,努力拓展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空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化解中国在科技外交上可能面临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5种可能对中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型衍生企业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大学的科技实力、大学专业布局、科研经费总量及构成、大学的地理位置、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并通过对111所大学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以上假设中的5种因素对大学企业衍生活动是否存在影响。结果证明,大学企业衍生活动与大学的科技实力、专业布局特点、科研经费总量、大学的地理位置以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等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与科研经费构成之间的关系未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外部信息来源渠道不同将商业网络分为横向外溢网络、纵向外溢网络和本土商业网络,探索四种机构的支持在商业网络与自主创新绩效之间是否起调节作用。基于广东省处于产业集群的民营企业进行调查,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检验。最终的结论为:(1)国际商业网络与本土商业网络皆对自主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2)政府部门支持的调节作用在三种网络中都显著为正,科研机构支持的调节作用则只在国际商业网络得到验证;(3)金融机构支持和行业协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在三种网络中皆未获得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研究的迷途与正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should not lose its way.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mistaken viewpoints in the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and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correct attitude we should take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