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要外来物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生物入侵(Biologicalinvasion)是指生物由原来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新环境中,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或人类健康造成灾难的过程。生物入侵是全球范围的生态学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遭受过或正在遭受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危害。外来种入侵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灭绝、毁灭农业生产、影响国际贸易、危害人类生命、威胁生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我国的外来种入侵问题也不容忽视。已经有记载的外来种数目就达200种。这些异地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我国;同时,我国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为这些外来生物在全国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生物入侵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危害,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有效预防外来生物入侵,迅速遏制已入侵生物的扩散蔓延,是保护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保证农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也是最脆弱、最容易被外来种入侵的生态系统之一。我国已查明的海岸带外来入侵物种有196种,占我国入侵种总数的1/4以上。人为引种和船舶运输是外来种入侵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海岸带生物入侵会造成土著种生长和繁殖受限、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严重的生态后果,同时对海岸带渔业和农业生产乃至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科学管理海岸带生物入侵问题,建议尽早对我国海岸带外来物种开展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实施主要外来种的风险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外来种的入侵机制及其生态影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压舱水管控,为海岸带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交往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物种等的交流范围与数量也与日俱增,这些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或无意地引入或输出了大量物种,结果造成了许多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生物入侵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全球性问题.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可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管理法律与法规体系,建立外来物种的科学引入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生物入侵宣传,发动公众参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生态控制的研究和严格管理,以达到充分利用外来物种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减轻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三种危害:生态危害;健康危害;经济危害,针对江苏外来物种入侵的当前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强已入侵生物的治理和控制,防止其进一步蔓延扩散,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预防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警惕外来生物进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生物入侵造成数以百计的物种灭绝,其生态代价是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无法挽回的,已构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威胁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水产业的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相当巨大。据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报道,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与立法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我国外来物种入侵和管理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它国家对生物入侵预警与管理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加强外来物种管理与入侵物种防治方面的立法,成立国家外来入侵物种鉴定与预警信息服务中心和国家外来入侵物种应急控制联合办公室,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加强培养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公众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伟 《中国科技信息》2008,(12):196-197
本文分析了外来生物的入侵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入侵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最佳防范期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物也疯狂——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如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等。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带来的生物入侵问题正在成为新的威胁,这种威胁同时又加剧了粮食、资源、环境和能源危机。外来生物入侵一般是指通过自然扩散和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某物种由其原产地侵入  相似文献   

10.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遗成很大危害。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入侵生物种类多,来源广泛,文中着重分析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富,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震惊中外的太湖蓝藻危机事件暴发,太湖富营养化及其蓝藻水华治理成为国家和全民关注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对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蓝藻水华暴发的科学解释和未来十年太湖水环境的治理及生态恢复等,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自建站以来对太湖进行了全面、长期的监测,开展了浅水湖泊系统研究、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环保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在太湖站野外科学平台的支撑下,联合院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步创建了湖泊现代过程物理、化学、生物多学科协同的野外原位研究方法,发展了湖泊科学环境要素过程与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新局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湖泊关键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阐明了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特征、区域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作用机理;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及生态恢复的方法与策略,应用于太湖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填补了大型浅水湖泊湖沼学研究的空白,不仅使我国的湖泊科学研究在国际湖泊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崭露头角,也使得太湖站成为了无可替代的野外科研支撑平台和国际知名的湖泊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物质流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建  王仰麟  吴健生 《资源科学》2006,28(6):189-195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物质流分析通过度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定量评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简述物质流分析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物质流分析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对比于国外的蓬勃发展,该方法在我国尚未获得普遍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国内已有的研究也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探讨相对薄弱;实证研究又以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为主,但多侧重国家尺度,少区域物质流分析;而产业部门物质流分析则相对较少,且偏重能源矿产采掘业,对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关注较少。研究同时指出,可持续性阈值、物质使用环境影响的度量、不同物质重量的可加和性、隐流系数的计算、系统内部物质流分析、数据获取与应用范围限制等理论与技术问题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物质流分析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主要外来入侵种的现状及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月琴  卢剑波 《科技通报》2007,23(4):487-491
浙江省作为我国的沿海开放门户,人口密集、对外贸易频繁.20世纪90年代以来,凤眼莲、松材线虫、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生物不断入侵与扩散,严重威胁着浙江省的生物多样性对浙江省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浙江省平原河网地区,尤其是在水质富营养化的杭嘉湖、宁绍、温台平原河网地区,凤眼莲已经泛滥成灾,阻碍航运,破坏生态环境,给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自1991年象山县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后,短短13年的时间浙江省发病面积达到了3万公顷,累计造成3000多万株松树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多元,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4月15日发出的第二号公告公布了12个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区,包括宁波市的北仑区、象山县、宁海县,舟山市的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杭州市的西湖区、富阳市,湖州的吴兴区、长兴县,嘉兴的平湖市等地.本文在调查及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主要外来入侵种的分布与危害现状,并初步提出了防范生物入侵的对策.有利于浙江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农林牧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因子、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异质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明确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重要区域,分析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指导,为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监管提供基础和前提。在对已有三级生态区划方案的基础上,依据建立的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以中国县城尺度为最小区划单元,采用空间叠置的方法,综合中国土壤侵蚀模数、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环境问题(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将中国分成33个水源涵养功能区、57个水土保持功能区、19个防风固沙功能区、11个沿海防护功能区、62个产品提供功能区和8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并概述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目标、措施的确定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生物有机体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胁迫。气温升高和降雨格局的改变使得生物有机体的性状、种间关系、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以生物有机体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进展,结合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利用现有基础研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反馈调节的主导学术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以期全面阐明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6.
熊文靓  付慧真 《情报科学》2021,39(11):117-126
【目的/意义】跨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以跨学科研究特征为主的跨学科性研究探索,不仅为厘 清跨学科研究主题提供重要线索,而且为跨学科研究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跨学科性研究为研究对 象,借助Coherence Score与LDA相结合主题挖掘模型识别跨学科性研究的主要主题,并通过文献计量法从宏观和 微观层次探索跨学科性研究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对跨学科研究的跨学科性评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跨学科研究不仅来源于社会科学、生态学等学科跨界探索的内在驱动,也源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性等复杂问 题的外在驱动;跨学科研究评价指标与方法复杂综合,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发展趋势;多种形式的跨 学科教育与科研合作是促进跨学科研究落实的根本。【创新/局限】多维剖析跨学科性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 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验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177-183
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海南蓝碳开发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蓝碳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地区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视角,运用公共物品、外部性、协同治理等理论可以对蓝碳开发进行理论分析.基于开发价值与理论分析提出海南蓝碳开发的路径建议,包括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生态保护建议、基于外部性理论的经济发展建议和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地区合作建议等.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验室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原始创新的平台。如何强化目标导向的国家实验室战略性基础研究,并与产学研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提高我国前沿技术和战略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是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是美国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的核心力量,在世界同类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基于基础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战略性基础研究组织运行模式及产出特征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基于明确的战略定位和研究方向,组织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在经费投入结构和研发团队结构、基础研究产出水平、学科领域布局等方面各具特点;国家实验室通过与政府、非营利机构、大学和企业以及国家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开展协同研究与创新,同时开展差异化的国际合作研究,形成以发达国家为主、并不断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国际合作模式。研究结果对我国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