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对多用篮筐案例的审查意见内容及答复经过进行阐述和分析,以判断本案中外观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申请是否互为抵触申请为例进行讨论,并结合专利法第二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五十九条得出本案中外观专利申请与实用新型不互为抵触申请,并对其原因进行了阐述。同时,笔者深入思考,认为外观专利申请与实用新型和发明存在互为抵触申请的可能,将会导致重复授权,建议审查专利申请之间是否为抵触申请时应结合专利保护内容进行全面判断,同时期待相关法能够完善对抵触申请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与现有设计抗辩制度,但由于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对现有技术、现有设计与抵触申请的概念作了明确区分,因此,排除了抵触申请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行政与司法的意见与实践对此亦有分歧。从现有技术抗辩和现有设计抗辩的独立价值出发,在专利侵权抗辩中,"现有技术、现有设计"并不应当严格限定为"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侵权诉讼法院对抵触申请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的审查并不会超越其职权范围。因此,应当允许抵触申请以参照适用现有技术抗辩、现有设计抗辩的方式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3.
在初审审查中,申请文件存在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的缺陷时,申请人常采用补交附图对申请日重新确定的修改方式。与普通申请不同,对于同一日提出同样发明创造的"同日申请",单独对其中一件申请进行上述修改会对另一件申请产生严重的实质性影响,例如新颖性的破坏、抵触申请的产生等,从而制约授权的前景。本文通过分析"同日申请"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克服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的缺陷时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为代理人或申请人在选择申请策略或修改策略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笔者通过从立法宗旨上讨论我国目前重复授权和抵触申请的审查标准,指出重复授权和抵触申请之间存在的一些异同,并对上述异同进行分析,最后对重复授权和抵触申请的审查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抵触申请是专利法中的重要概念,其不仅应用於专利审查程序中,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运用抵触申请进行抗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於抵触申请在相关程序中的作用的话题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与争鸣,如张荣彦先生的“也谈现有技术抗辩的认定”(以下称“也谈”)、张晓都先生的“再谈现有技术抗辩的认定标准与现有技术抗辩的抵触申请”(以下称“再谈”)等,这些讨论对於如何正确运用现有技术抗辩是非常有益的。在此,笔者针对两文中所涉及的问题,也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结合在专利咨询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抵触申请和重复授权的判断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抵触申请和重复授权存在的一些异同,并对上述异同进行解释,以帮助广大专利申请人或社会公众对此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是实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最常涉及的内容,也是最考验申请人或代理人答复技巧的地方之一,除修改申请文件之外,意见陈述是阐明本申请具备创造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件申请的最终走向,意见陈述经常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答复创造性审查意见时意见陈述中的要点和误区,希望在国务院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下,能够促进代理人业务水平的提高,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专利,加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论文的公开、抵触申请、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等问题对专利授权的影响,并给出了消除这些影响的方法,以提高发明专利申请的可授权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字面含义、适用场合、设立目的以及判断方法四个方面对专利审查中评价新颖性时涉及到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和辨析;并提出从文义解释出发正面分析、从抵触申请制度中设立这一概念的目的出发整体衡量、从其与等同特征的关系出发反面校验的判断方法,希望能够对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概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与此同时,为了寻求专利在海外市场的保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申请专利的数量逐年递增。目前,大部分国内企业对于海外专利的申请过程虽然有所了解,但对于审查意见答复的经验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实践过程差异较大,申请文件的修改规则不尽相同,这给申请人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从审查意见答复时申请文件的修改方面入手,探讨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申请文件的修改差异,意在为希望"专利出海"的企业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37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认为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的目的在于确定发明专利申请是  相似文献   

12.
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中规定了本国优先权的享受条件,审查指南中对于本国优先权的享受条件进行进一步解释时使用了"中国首次申请"一词,而在实际审查过程中,围绕"中国首次申请"一词在文字上存在一定的歧义,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方式出现了两种观点。本文结合两个实际案例对于"中国首次申请"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审查指南的修改做出了一些建议。此外,本文探讨了中国台湾地区的专利申请在优先权中的地位,并对中国台湾地区的申请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发明专利申请时,申请人往往不清楚是否应该提前公开发明专利。如果希望弄清在发明专利申请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提前公开发明专利,需要对专利以及整个专利申请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正PPH即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全称为专利审查高速公路。专利申请人在首次申请受理局提交的专利申请中所包含的至少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被确定为可授权时,可以向后续申请受理局对后续申请提出加快审查请求。PPH包括常规PPH和PCT-PPH。常规PPH:后续申请受理局使用来自某个国家/地区的审查单位的工作结果。常规PPH可应用于巴黎公约路径和PCT路径的申请中。对于通过巴黎公约路径的专利申请,当申请人从首次申请受理局收到在先申请的可授权意见时,可以向后续申请受理局对后续申请提出加快审查请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之一,简要说明对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具有解释作用,使用状态参考图在特定情形下亦可用于表示除用途、使用方法和场所之外的其他内容。若不考虑使用状态参考图对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影响,将会与简要说明的记载发生明显抵触,则在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时应当考虑使用状态参考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禁止重复授权原则是专利制度的基石,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原则是维护专利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平衡的关键。本文讨论了狭义重复授权和抵触申请判断标准的异同点,详细阐述了禁止重复授权可能引发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件"节能"内燃机案例,基于技术方案,发现存在"油气混合"及"做功过程"技术缺陷,难以实现节能效果,由此,从"实用性"和"公开不充分"探讨其可专利性,最后基于技术阐述个人对该申请的评述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解某某以青岛H公司的一种手机(以下简称"被控侵权产品")侵犯其"手机自动隐形拨号报失的实现方法"发明专利权为由,将H公司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H公司认为,原告在涉案专利审批阶段,为了使涉案专利克服审查员所指出创造性方面的缺陷而获得授权通过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书面形式对其涉案专利保护范围进行了部分限定和放弃,因此,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不允许将其已经限制和放弃保护的部分再重新纳入其保护范围,即应当禁止权利人反悔。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解某某于2001年12月1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手机自动隐形拨号报失的实现方法"的发明专利,该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向解某某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认为解某某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不具备专  相似文献   

19.
从政策预期目标与企业申请行为适配的视角,探讨研发补贴申请环节的政企博弈关系,寻求在研发补贴政策实施起点的企业申请行为端规避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偏差。构建研发补贴申请环节的政企博弈模型并进行均衡分析,求解实现市场完全成功的贝叶斯均衡情况下的约束条件,经过模型求解与数值仿真,发现"符合条件企业积极申请、不符条件企业不申请"这一"目标—行为"最优适配的均衡,受到研发补贴激励效应、企业造假成本、政府监督效率的影响。进而梳理研发补贴申请环节的政策优化设计"措施—导向—目标"效应传导关系,指出要实现研发补贴申请环节的政策效率优化目标,必须以"造假成本"提高、"监督效率"提升、"激励效应"增强为导向,并从政策指向明晰化、政策功能多元化、政策评审专业化、政策过程制度化等措施上提出了政策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专利申请由于其授权后保护期限长,且因经过实质审查,权利的稳定性强而越来越多地受到专利申请人的青睐。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中,审查员与申请人或代理人之间是通过审查意见通知书及其答复就申请文件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申请人或代理人也是在对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答复中实现对申请文件的修改和完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要求申请人对审查员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答复,在实践中,有些申请人由于对专利法缺乏了解,不知道该如何答复,也不知如何修改申请文件,不恰当的答复和不正确的修改不仅给后续的审查工作带来障碍,还影响到申请人专利权的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