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融合政府、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这一途径,通过构建以资本分流、企业渠道匹配、信用评价体系3个模块为核心的泛融资模式,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效应的安全化和最大化。该模式将政府资金、银行资金以及民间资金进行有效分流,通过P2P、众筹及基金会等方式,为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引资,通过引入政府并融合电商平台建立多主体信用体系模块,以期降低违约风险。泛融资模式的建立为探索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融资的信用体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健康融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微企业生产创新能力弱、自由资金少、积累能力低、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了孝感市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孝感市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使孝感市小微企业更好的发展。运用调查法、数量研究法、文献综述法、定性分析法对孝感市小微企业融资能力、融资模式与融资绩效进行研究,研究得出孝感市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不断提升,融资模式逐渐拓宽,孝感市融资绩效不断提高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孝感市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增强、融资模式拓宽,对孝感市小微企业的融资绩效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高速发展,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大量关注。本文描述了宁波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分析了宁波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宁波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宁波需要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扶持P2P网贷规范发展,推动跨境贸易电商金融化发展,优化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高速发展,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大量关注。描述宁波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分析宁波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宁波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宁波需要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扶持P2P网贷规范发展,推动跨境贸易电商金融化发展,优化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征信的发展为纾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可行的新路。通过分析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168家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强烈,而大数据征信符合小微企业以非标准化数据为主的信息特点和以信用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随着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的推进,大数据征信在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量、缩短融资等待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数据征信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拓宽信用信息的来源和共享范围、嵌入小微金融流程创新信贷产品和模式、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等方面。大数据征信作为新生事物,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监管、推进金融科技融合创新,探索构建数字征信“元宇宙”等方式加以完善,以此实现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靠自身的资金不仅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融通资金成为企业扩大再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现代社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融资方式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也日益重要。通过对不同的融资模式对孝感市小微企业资金的价值最大化研究,解决孝感市小微企业如何让资金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充分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从互联网金融角度出发,创新性地加入区域创投机构,构建多方参与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平台;通过博弈论证明,互联网融资平台能够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成功率;最后从培育指导机制、加强风控机制和完善信用机制方面对建设科技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平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小、风险高、无担保和盈利能力不足等特点进行分析,首先指出形成孵化器融资难题的内因与外因。其次,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优点,探讨了三种孵化器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最后,建立起了适用于中国孵化器的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并进一步对平台的可行性、主要功能、业务流程与运营模式四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与风险监管措施。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有效拓宽了孵化器的融资渠道,为解决孵化器的融资难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决定了其传统融资的局限性,是其长期融资不足的根源。互联网金融具有契合"小微融资"的低成本优势,是解决江西小微企业长期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江西应适应金融发展新形势,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和配套措施,大力引进和扶植互联网金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小、风险高、无担保和盈利能力不足等特点进行分析,首先指出形成孵化器融资难题的内因与外因。其次,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优点,探讨了三种孵化器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最后,建立起了适用于中国孵化器的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并进一步对平台的可行性、主要功能、业务流程与运营模式四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与风险监管措施。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有效拓宽了孵化器的融资渠道,为解决孵化器的融资难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胡成  朱雪忠 《科研管理》2021,42(3):109-119
为推动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审核重心的新型专利质押融资模式顺利实施,本文运用信号博弈模型对该融资模式实施的市场均衡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博弈模型中的参数研究了其实施的困境。结果发现,该融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专利质押融资市场失灵”与“质押融资市场效率低下”的问题。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大专利数量伪装的经济成本、技术成本与失信成本,保障专利质押融资市场有效运行,在此基础上组合运用贷款补贴与科技政策工具调控可融资的企业数量,以提升专利质押融资的整体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技评价活动的“指挥棒”,科技评价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已经成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实现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科技管理手段。科技评价政策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评价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研究以1978-2020年的中国科技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特征、政策主题和合作网络的总体情况及变迁与演化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研究发现:政策主题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覆盖了各类科技评价相关内容,但对科技规划、政策和发展领域评价关注不足;建设性条款和分类评价成为高频政策内容,但操作性不足;机构合作网络经历了“节点逐渐增多、合作频次大幅增加”的发展趋势,各机构联系的紧密性较为稳定,但机构间权力分布则稳定性不足。最后,从合理分配政策注意力、完善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加强机构协同性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建伟  陈彦斌  刘琨 《科研管理》2020,41(10):11-20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7年相关样本数据,本文从外部审计的公司治理与信息传递功能出发,构建实证回归模型,研究了外部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高质量外部审计有助于营造企业创新氛围,推动企业创新活动;并且,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可分别通过缓解企业内部代理冲突和降低企业外部融资约束两条作用机制推动企业创新活动。该结论不仅丰富现阶段资本市场审计有关外部治理及信号传递的理论,并且对监管部门、审计师事务所、企业治理层、金融部门以及社会投资者在推动创新实践方面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三种常见网络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探讨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融资主要风险要素,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风险要素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提出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融资风险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Matsuyama与 G-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错配等变量,系统考察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予以模型刻画,进而提出核心命题。利用2003—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在测算金融错配指数的基础上,从政策扭曲与金融摩擦双重视角对上述核心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尤其是对企业“创新质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揭示,金融错配会通过政策扭曲和金融摩擦这两条路径影响企业创新。本文研究意义在于不仅从微观层面揭示金融错配抑制创新的内在逻辑,同时从双视角进一步剖析金融错配的影响渠道,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漆苏  刘立春 《科研管理》2020,41(10):227-237
探寻新创企业专利对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机制,即专利能否成为风险投资机构评估新创企业价值的有效信号体系。运用创业板中427家企业的数据,检验新创企业专利与风险投资估值的关联度。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新创企业的专利对企业吸引风险投资时的价值评估具有提升效应,且上述提升效应在早期投资轮和实力强大的风险投资机构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与创业者的创业经验之间无显著相关。研究为引导风险投资机构更有效的利用专利信号机制、优化其投资决策,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有效发展,为我国新一轮的创业热潮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主要供给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前期)、应用试验(中期)和产业化(后期)阶段,不同的阶段对融资具有不同的需求,需要寻找不同的融资支持。在前期,以股权资本为主,尽可能地引入民间资本;在中期,仍然需要以股权资本为主,可选择的途径有创业资本融资和股票市场融资;在后期,则以债权资本为主,可选择的方式是债券和商业银行贷款等。  相似文献   

18.
徐辉  周孝华 《科研管理》2006,41(1):98-107
产融结合有利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是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系统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产融结合显著增加专利申请数,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数,但非发明专利申请数并未显著增加,说明产融结合只是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并未刺激企业策略性创新;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在政府干预较多、金融欠发达以及法治水平较高地区更显著。机制研究表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融资约束是产融结合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实质性创新才是企业价值的源泉,产融结合提升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强化了实质性创新对企业价值的边际贡献。文章结论为合理评估产融结合所引发的微观治理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地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