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利用碳排放及低碳优化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空间载体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经济载体,在不同利用方式下扮演着碳源/碳汇的角色。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制定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策略,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平衡、引导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理论-方法-实践”的范式,梳理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及低碳优化的研究脉络,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方法、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其模式与政策4方面总结现有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未来应围绕“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构建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研究的系统框架、基于全域全要素管控设计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现路径、统筹‘规模-结构-布局-强度’以优化碳排放约束下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原则制定差别化的生态系统碳汇提升方案和耦合多元要素以探索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的多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编制低碳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闵惜琳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96-99,107
从低碳经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出发,构建低碳系统测算环节图,根据能源消耗、治理环节,将低碳评价所涉及测算方法按碳排放、碳足迹、碳源控制、碳汇建设、碳中和五大类进行归纳和评述。各方法分别涉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率等碳排放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沈镭 《资源科学》2021,43(11):2160-2172
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分类是开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履行其管理职责、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实现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最基础性前期工作。针对学术界、管理层和实际工作者对自然资源分类的不同意见和分歧,本文创新性地从空间、属性、用途、管理等视角提出了一个含有3个一级大类、11种二级门类、62种三级类别的新分类框架和分类方案。该方案不仅区分了自然资源的地理空间,便于分类管理和实际操作,而且区分了自然资源的不同用途与属性,很好地反映了作为物质或能量的自然资源与作为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之间类型上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推进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完善,并与国际接轨、提升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能力,以及推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与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等部门在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重大任务和目标上的有机衔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贺  王绍强  王梁  程书波  姜正龙  张子凡 《资源科学》2020,42(10):1883-1899
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需要对其要素进行长期、连续、稳定的综合观测,从而获得相关的基础数据,掌握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和资源间相互作用过程信息。由于目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观测指标体系,导致不同区域间资源观测和管理存在差异,使得国家尺度上对自然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合理利用难以实现。因此,亟需构建一套适用于国家尺度、科学、系统、规范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本文以解决认识自然生态变化规律、预判发展趋势的基础数据支撑能力不足问题为出发点,参考国内外现有观测(监测)指标体系,确立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建立和选取的基本原则;在自然资源要素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正、反演相结合、模块化等构建方法,建立了由36个归类模块、6个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系统和若干个赋能模块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大气-地表-地下多层次,个体-景观-区域多尺度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网,获取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以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评价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由单资源分部门管理,转为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两统一”集中管理,不仅要综合考虑某种资源状态变化引起的其他相关资源状态的变化,还要考虑对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规划,更要考虑未来的资源状态对国家重大决策的安全保障。因此,构建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国内外现有观测网研究特点和不足,明确了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观测网络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提出了包括要素、技术、质控、服务和运维五维一体的总体框架,采用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与观测台站布设技术、自然资源要素耦合机理与指标选取技术、多源数据整合与数据处理技术、模型模拟技术与自然资源综合评价4种关键技术,开展自然资源要素长期、稳定、连续综合观测,探索自然资源各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变化动因机制和演化趋势,解决认识自然生态变化规律、预判发展趋势的基础数据支撑能力不足问题,服务于新形势下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重大资源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场所和主阵地。文章针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研究思路,立足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架构,提出了全民所有者的基本职责。在此基础上,从健全产权制度、编制分级行使所有权的资源清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利边界、以信息技术助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以及加强资产管理与资源监管的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人工蜂群算法,构建了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应用人工蜂群算法,建立了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协调性评价模型,得出评价指标的量化结果,实现了对国土空间规划项目的协调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闫理 《科教文汇》2013,(29):193-195
本文旨在探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城市建设与低碳法律制度完善问题。从“增加碳汇”、“控制碳源”两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绿化建设、改变生活方式、调整生产模式这三个建设低碳城市的核心任务,并针对这三方面提出完善低碳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国土空间规划是用途管制的基础,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的保证。青海省天峻县高寒草地占区域面积78%,分别坐落在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在青海省天峻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高寒草地进行了差异性用途管制研究,认为生态空间红线内的草地按禁止开发原则管理,红线外的生态空间草地及农业空间的高寒草地根据限止开发原则进行管理。研究结果为加强高寒草地用途管制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碳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将低碳竞争力界定为低碳产业、低碳环境、低碳效率、低碳发展四个竞争力的能力的总和。通过分析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上构建了低碳产业竞争力、低碳环境竞争力、低碳效率竞争力、低碳发展竞争力所组成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作出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1.
张海燕  樊江文  黄麟  汤宇磊  岳颖  杨玉  刘晓煌 《资源科学》2020,42(10):1870-1882
自然资源综合区划是土地、矿产、森林、草地、湿地、水和海域海岛等复合自然资源空间异质性的直接反映,是分区、分类、分级推进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构建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布设的重要科学依据。目前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理论研究较为欠缺,且技术方案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准确的评价范式。本文基于自然资源格局、演变和功能特性,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管理为出发点,阐述了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的概念框架;按照主体性、整体性、多尺度、等级性和发展性五大原则,提出了区划技术方案,并初步开展实证研究;最后,比较了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与自然区划和生态区划的差异。本文研究成果可增强对自然资源耦合关系和分异特征的科学认识,促进多学科建设,服务于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自然资源。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耗尽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低碳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释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制约因素,构建了低碳转型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转型等级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评价模型,以17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ML指数及TFP分解值在不同年度的差异化变动进行了实证评价,以检验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国土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属性和功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加强生态国土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国土建设的科学内涵、基本框架、技术路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阐述。生态国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发挥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到自然资源领域的各个环节。基本框架是以源头保护、节约利用、整治修复为主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集中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自然生态,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国土基础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支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开创生态国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万群  王成  杜相佐 《资源科学》2016,38(3):387-39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形成的生产空间格局既可发挥村落资源禀赋能力,保障农民就地就业,又能促使村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目标实现.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以自然,区位,设施,劳动力,流转等为限制性条件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然断裂法(Jenks)对耕地图斑进行5级分类,以集中连片为划分原则,以充分利用村域资源禀赋为目标,将大柱村生产空间厘定为四个区域:优势区,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相应提炼出农业企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发展区,专业大户集聚区和特色家庭农场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格局,为充分发挥西南丘陵山区村域资源禀赋,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生产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括了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条件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按"基底-生态优先、承载-发展约束、驱动-内外关联"3个逻辑递进环节搭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框架,形成了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划定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功能区域,到评价测算三类功能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依据承载能力制定不同功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策略的学术思路。提出了生态-移民-城镇化建设工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分类分批解决能矿资源采空区历史遗留问题等生态恢复保护战略路径。建议采取的高质量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壮大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发展特色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产业,借助"三线"国企创新潜势发展机电、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型战略产业,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机制和资源优势价值化分配体制,健全空间精细化管治、区域差异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国家战略引领、"一带一路"开放需求拉动、黄河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