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核心竞争力的含义,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判断以及培育方略等方面,研究了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文章认为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塑造品牌优势,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且需要不断创新来再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为确保可持续发展,企业就必须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能力。在企业核心能力管理的5个环节中,核心能力的识别和评价是第一个环节,合理具体的量化评价奠定了企业核心能力规划、培育等后续环节的基础。模糊综合评价法是量化分析中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客观公正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企业竞争情报能力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能力成长环境的角度构造出包含6个要素的企业竞争情报能力培育模型,并对培育模型中各要素进行了具体阐释,最后结合能力结构模型给出了企业竞争情报能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核心能力的系统性识别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企业核心能力的正确识别是培育核心能力的前提,也是核心能力理论在我国工商管理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的前提。针对目前存在的对核心能力以及相关概念的模糊认识,本文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系统性识别,包括核心能力的概念识别、关系识别、特性识别及其识别程序。  相似文献   

5.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作用和主导作用的职业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我国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基本形成。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相对滞后,构建参评机构、学生、教师、企业,四位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改进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环节的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6.
企业核心能力的比较知识优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比较知识优势观,并给出了核心能力的识别方法及培育方法。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是优于竞争对手的、难以模仿的知识体系,它体现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知识优势;判断企业是否拥有核心能力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拥有能够支撑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为此需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艳 《科技与管理》2005,7(6):40-43
揭示了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其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旨在为高新技术企业正确认识和评价其核心能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一部分。本文以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中心建设,以及核心能力培育的情况为例,对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的经验与特点,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和介绍,以供有关方面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工业企业核心能力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能力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实质上看,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外在表现,核心能力培育是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与归宿。当前,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据此,从核心技术能力,核心市场能力和核心组织适应能力这三个方面,介绍知识产权战略在其培育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余彩霞  焦玉英 《情报科学》2005,23(8):1237-1241
企业信息能力是处于信息时代企业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企业信息能力进行评价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信息能力。本文探讨了企业信息能力评价内涵演变,企业信息能力评价体系构成以及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论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郭斌 《科研管理》2001,22(1):92-100
本文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理论,通过研究企业核心能力的动态演化来揭示企业创新过程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技术过程与组织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核心能力演化存在较强的影响力,而产业动态则对核心能力的演化起着选择机制的作用,在产业演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竞争焦点”,预见产业竞争焦点的变化并进行适时的企业核心能力跃迁对于企业竞争优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必须适时完成“跃迁”过程,使企业核心能力能够适应产业动态的更迭。  相似文献   

12.
高锡荣  杨娜  万倩 《现代情报》2016,36(11):8-15
基于SECI知识螺旋,构建了企业知识生成“风暴眼”模型,并将模型作了系统动力学表达、训练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企业可以有效吸收外部知识并在内部进行知识转化循环,从而产生巨型的知识生成风暴。但当环境恶化或者企业知识存量以及知识转化能力下降时,知识生成风暴就会减弱甚至消亡。结果显示,创造知识的企业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并防止已有知识的流失,才会走向并保持卓越。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pt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 and the firm's innovation system (FI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emise that firms that better utiliz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SI) available within their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 perform better due effect this has in enhancing the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ICs). The differen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a firm are regarded as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firm's innovation system.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within an RIS include external sources (EXT) and external expert organizations, the latter of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This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dual role of KIBS as both sources of and bridg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RIS.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mailed survey using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he utilization concept and the dual role of KIBS we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ternal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affects al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firm, while external expert organizations affect only the firm's R&D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capabiliti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RIS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empirical evidence on how firms can interact with the RIS by utilizing SI to enhance their TICs and achiev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14.
运用并拓展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从企业异质性视角讨论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双刃剑效应。通过模型推演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双刃剑效应表现为双门槛、三区间效应:对于既有生产率高于研发创新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能够刺激其研发创新并促进生产率提升;对于既有生产率低于研发创新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无法激发企业研发创新,进而不影响生产率;对于既有生产率进一步低于幸存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虽不影响其研发创新,但会令这些本应被市场竞争淘汰的落后企业得以弥补亏损、继续幸存,从而在数据上表现为政府补贴“阻碍”企业生产率提升①。利用门槛回归方法,本文支持了上述模型推论。政府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异质性,择优补贴、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5.
许春 《科研管理》2016,37(7):62-70
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多元化战略特别是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会损害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技术迅速变化的年代,传统的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优势理论受到了挑战。固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给企业带来组织惰性。非相关多元化意味着企业将拓展新的产品领域并投资新的技术。非相关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发展一种动态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探索了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从而改变了企业创新的力度;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实施企业建立的多事业部组织机构中部门经理面临的短期财务业绩考核约束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使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不发达资本市场增加了研发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通过投入不同于原有产品技术的创新增强了自身适应动态变化环境的能力。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2400个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根据中国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程度分类回归发现,超过90%的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低于5%,在0到5%区间范围内,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由于大举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产品会遭遇较高的风险,这些企业只是尝试进入一个新的产业。由于新的产业与原来的产业所需要技术完全不同,新旧技术之间不存在协同效应,因此进入新领域的初期这些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非相关多元化程度超过5%之后,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投入力度的相关系数为负,但是并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企业历史、企业高学历员工比例及其代表的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机会等因素都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总经理短期激励则显著减少了企业创新投入。 本文还根据中国企业的制度背景进行了分类分析。无论对于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非相关多元化都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非国有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对创新投入的促进效果略高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偏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和研发创新。国有企业总经理短期经济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力度要超过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历史促进了创新投入。国有企业负债率、企业经营利润率以及获利的不确定性与研发力度呈现正的联系。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企业所在产业的外部技术机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高管薪酬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荣  刘爱东 《软科学》2009,23(9):107-114
基于业绩基础的薪酬制度是所有者用于减轻代理成本的一种治理机制。选取2007年我国228家家族类上市公司和770家非家族类上市公司,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家族类上市公司来自家族的高管薪酬、家族高管薪酬与其职工年收入的比值明显比非家族类上市公司高,并且薪绩敏感度低;然后通过家族类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家族高管薪酬治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独立董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家族高管薪绩敏感度,但以家族高管的高薪酬为代价,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家族高管薪酬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家族类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理军  陈劲  金珺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93-1402
 基于企业研发职能的实现条件和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企业研发体制的分析框架,认为研发体制是由企业研发理念、研发策略、研发投入、研发组织与管理以及研发绩效评估等构成的系统;尝试性地应用这一框架描述了10个中外著名跨国企业的研发体制,探索了这些企业研发体制的共同发展趋势及其在产业、发展背景方面表现的差异。这一研究从研发对企业战略与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研发部门或者企业管理的视角,认识企业研发职能实现的系统特征。应用这一分析工具可以评估企业的研发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Antecedents of corporate spin-offs in Spain: A resource-based approa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explore the antecedents of corporate spin-offs for a sample of 3462 Spanish firms between 1992 and 2002. Using a resource-based approach, we identify three reasons firms engage in spin-offs: (a) to create complementarities, (b) to appropriate residual rents, and (c) to focus on the core business.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spin-offs are more common among firms that belong to a group able to create networks and new knowledge that can be exploited through spin-off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spin-offs are more frequent in firms that wish to exploit strategic advantages achieved through knowledge investments and in firms that increase efforts to the focus on the parent firm's core competenc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相互套牢的创业企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在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的框架内,从缓解企业家与投资家相互套牢问题的角度,在扩展企业家风险偏好、假设企业状态变量不可证实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企业家事前努力水平、企业家与投资家讨价还价能力、企业中期绩效信号、投资家投资额、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建立了创业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控制权配置方式下的双方收益与企业价值,确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表明:相机控制与投资家控制交替实现控制权最优配置;当企业家讨价还价能力较强时,或较弱时,如果绩效信号较低,投资家控制最优,企业价值不会随之变化;当企业家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并低于临界值,如果绩效信号较高,相机控制最优,反之投资家控制最优,企业价值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战略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健  李焕荣 《科研管理》2003,24(4):87-93
传统的战略研究把企业看成一个自治的实体,通过建立核心能力或市场定位来获得租金,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忽略了企业战略网络及其社会关系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文在论述了战略网络的涵义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关系和网络观的角度,分析了战略网络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证明一个企业的租金部分来源于其拥有的核心能力的贡献,也有部分产生于其自身的战略网络及其社会关系。因此,整合战略网络思想于企业战略研究之中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