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梅祥院 《科教文汇》2009,(18):227-228
老子思想教我们无为、无我、居下、寡欲、柔弱、不争,为一般人所难以接受,但中华文化有了老子思想,不但增加了广度,也增加了深度和韧性。在当今科技时代,老子思想仍有其应有的地位和功用。  相似文献   

2.
张春芳 《科教文汇》2013,(35):46-47,76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开端之作。托尔斯泰在其思想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与老子不期而遇,老子所代表的东方思想吸引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解构老子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可分成三个阶段的研读实现的:研读翻译、选择性解读和最终的升华。融汇老子与其契合的思想到托尔斯泰主义中,并在其中实现了对“道”“无为”的动态阐述。托尔斯泰在东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方式,使得其作品凝聚了东方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精神的多元思想。  相似文献   

3.
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用简练玄奥的语言表述了他的思想,而这也是老子存在身份的唯一可靠依据,本文从《道德经》中分析出老子立言、行道、传教的言说身份,并以此角度来归纳解析老子哲学的具体内容,以求在此切入点对《道德经》有一完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用简练玄奥的语言表述了他的思想,而这也是老子存在身份的唯一可靠依据,本文从《道德经》中分析出老子立言、行道、传教的言说身份,并以此角度来归纳解析老子哲学的具体内容,以求在此切入点对《道德经》有一完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在齐国传播,并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主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兴起为老子思想进入齐国进行传播提供了捷径,而齐国的历代国君为了治理国家而对"士"的重视,尤其是稷下学宫的出现和繁荣,更使得老子思想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朦 《科学中国人》2015,(9):123-124
说起“道”家,其开山祖应该是老子,先秦时期道家的音乐文字实在过于简略,老子其人对于音乐究竟如何看,难求答案。因此要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观不得不从《庄子》谈起。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大家、文学大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道家思想的开拓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音乐思想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渗透于我国历代社会的每一领域.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分析了老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制约和对现代图书馆学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危琼辉  王建设 《科教文汇》2007,(2):172-172,174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在齐国传播,并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主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兴起为老子思想进入齐国进行传播提供了捷径,而齐国的历代国君为了治理国家而对“士”的重视,尤其是稷下学宫的出现和繁荣,更使得老子思想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9.
《老子》以"道"为其主题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形而上学的始作俑者,《老子》形而上学思想关注的问题是世界的第一原理,即世界的原初原因是什么,以及作为世界原初原因的"道".文章对比了中西形而上学思想的不同之处,提出了老子形而上学思想的路向,着重论述了其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想,最后在结语中总结了其形上学思想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0.
乔昱 《今日科苑》2021,(10):34-40
历来多有学者对《老子》中的"愚民"之说加以指摘,我们或可将老子的治民思想称为"愚民",但此"愚民"非彼"愚民".老子提出的"愚民"思想,并非愚弄生民、刻意阻碍民智之开化,更不是所谓的"反智主义"."愚"在《老子》一书的语境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愚"的状态正是老子所希求的.老子所说的"愚"并非富有贬义的愚蠢、痴傻,而是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的表现.老子的"治论"与其"道论""教论"一以贯之,"愚民"并不是诈伪的帝王心术,而是老子在周末"文敝"的背景下以"道"之所导向的"朴"为世道人心所作的开示.  相似文献   

11.
张磊 《科教文汇》2007,(9S):178-178
《老子》以“道”为其主题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形而上学的始作俑者,《老子》形而上学思想关注的问题是世界的第一原理,即世界的原初原因是什么,以及作为世界原初原因的“道”。文章对比了中西形而上学思想的不同之处,提出了老子形而上学思想的路向,着重论述了其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想,最后在结语中总结了其形上学思想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2.
老子从天地不仁开始讲到圣人应该取法于天地的不仁、虚静,圣人应该像天地顺应万物一样顺应百姓自然的生存发展,应该除去过多政教法令,无为而治。老子这种“不仁”、“虚静”的思想其实都是老子“自然无为”这一政治思想的扩展。  相似文献   

13.
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罗晓光与申静合著的《‘老子'中的管理思想研究》从一个很独特的视角入手,研究管理的理念与思想。《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哲学典籍之一,其深邃的思想已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浪潮中,研究几千年前的哲学家的思想,并试图寻找其对当代管理的意义,似乎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感觉。然而在本书中所提出的管理念与思想却恰恰适应了新经济环境下对管理的要求。 总结全书,《‘老子'中的管理思想研究》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该书以《老子》的哲学观点为依托,提出…  相似文献   

14.
张惠军 《科教文汇》2009,(13):200-200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宇宙、社会和人生的许多内容,在经世理事方面,老子提出了带有智慧的见解和主张,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以柔胜刚、以弱胜强,不敢进寸、而却退尺,功成身退、天之大道,图难于易、为大于细,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些辩证思想时至今日仍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从天地不仁开始讲到圣人应该取法于天地的不仁、虚静,圣人应该像天地顺应万物一样顺应百姓自然的生存发展,应该除去过多政教法令,无为而治.老子这种"不仁"、"虚静"的思想其实都是老子"自然无为"这一政治思想的扩展.  相似文献   

16.
孙佳伟 《科教文汇》2008,(35):218-218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以哲理著称,同时也长于政治。老子的政治思想作为道家的主导思想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中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他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提出了一个新的治民的政策,也为统治者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理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涂湘奇 《知识窗》2008,(9):44-45
老子:骑着大青牛归西? 有史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逼著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从此没了消息。这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但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结论。有人说他出散关,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说老子到印度传教,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历代不少人认为此说只是道教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来的。也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直观比照追问、不作形式化陈述、以类比替代证明、诗化和格言化的语言 ,是《道德经》言说的基本特征。文章分析阐述了老子有关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模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健崭 《科教文汇》2011,(31):71-72
老子与墨子分属不同阶层,彼此思想存在较大差异,但通过分析他们的道德理想、伦理准则和道德实践范式,可以发现二者所包含的伦理意蕴有较大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20.
《老子》中“道”与“德”的关系、“道”与“名”的关系、“道”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历来是阐释老子思想时的难题,诸多老学研究者给出了多种多样的解答。隋唐之际,唐玄宗李隆基在注疏《老子》时立足于其“妙本”思想,对以上诸问题进行了合理的阐释,指明“德”与“名”等概念皆是低于“道”的次一级概念且不具有实体性质,从而理顺了“道”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