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消费者角度,将Lancaster产品特征模型引入到破坏性创新企业市场进入的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企业的市场进入进行分析,基于消费者的偏好特点,分析最优消费行为,并据此研究破坏性创新企业能否成功进入的问题,然后从产品设计、定价策略、广告策略三方面对破坏性创新产品可能颠覆市场的企业策略行为进行分析,对直接从企业角度探讨破坏性创新的现有理论进行补充,加深对破坏性创新作用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卢锐  吴云  王军 《中国科技论坛》2012,(2):42-47,63
破坏性创新理论作为一种非连续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低端破坏和新兴市场等独特价值进入非主流市场,建立起新的客户价值结构,改变了行业既有的竞争规则,破坏了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基础。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技术和商业层面分析了比亚迪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比亚迪所存在的突出优势和弱点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臧树伟  李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22-131
后发企业选择以何种方式、何种时机进入市场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其市场进入的成败以及能否更好地实施后续追赶计划,作为当前创新领域和战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破坏性创新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借助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案例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时机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市场时机选择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层级分明的市场竞争是后发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在技术时机选择方面,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技术获取成本和技术获取难度对于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起着重要作用;在产业时机选择方面,新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以及成熟的产业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发企业市场进入的成败;在政策时机选择方面,产业政策扶持和融资政策扶持则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市场侵入模式的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在现实的企业创新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基于"成本-主流性能"的组合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创新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的创新侵入市场的模式。持续性创新在本质上具有高端侵入的特征,而破坏性创新则注重从市场的低端侵入,从侵入模式来分析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也为"在位企业"和新进企业的创新策略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5.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4):582-590
破坏性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有效利用自身资源避免与成熟大企业正面竞争的有效战略。基于破坏性创新对于市场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市场知识的多维度特征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通过对364家佛山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市场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破坏性创新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市场知识的内隐性和特异性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破坏性创新,但会通过知识整合能力对破坏性创新产生间接影响;知识整合能力会部分中介市场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完全中介市场知识的内隐性与特异性对于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此外,市场知识的多维度特征还对知识整合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获取和应用不同维度的市场知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一飞 《软科学》2012,27(7):15-17,42
针对住宅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和市场缺失问题,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住宅产业创新个案分析,提出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路径模型:通过低碳住宅产业的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的互动合作以实现产业的破坏性技术创新;在破坏性创新的商业化方面,一方面从低端市场入手,即以当前的我国保障房大规模建设作为切入点,持续培养低碳住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低端市场为平台逐渐进入高端市场;另一方面着手新市场的创建和培育,实现低碳住宅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薛捷 《科研管理》2019,40(3):10-20
为厘清技术推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基于技术和市场领域中探索与利用的组合分别探讨了单一探索、单一利用、技术双元、市场双元、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六种可能的双元性组合策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低端破坏性创新和新市场破坏性创新的影响。通过对佛山地区364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技术利用×市场利用”组合的单一利用策略和基于“技术探索×市场利用”组合的技术开发策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低端破坏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基于“技术利用×市场探索”组合的市场开发策略和基于“技术探索×市场探索”组合的单一探索策略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有文献对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展开论述,但都缺乏一个综合的理解。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观点间的分歧和内在联系,归纳出破坏性创新的动态过程概念、主要特征以及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的三种不同的市场侵蚀模式,并对破坏性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和事前识别框架进行了探讨,从而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薛捷  张振刚 《科学学研究》2011,29(1):154-160
 破坏性创新为新进企业冲击和侵入在位企业的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作为轿车领域的新进者,面临着领先的合资品牌轿车的激烈竞争,长城汽车作为自主品牌轿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创新战略符合破坏性创新的特征。通过对于长城汽车的案例研究,分析了长城汽车轿车产品的特点、破坏性创新的思路以及产品的市场侵入模式,对于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问题开展研究的理论文献相对比较分散,因而系统且全面地综述已有的研究文献显得格外必要。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依次从破坏机理、成长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后发企业通过破坏性创新进入市场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几点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产品差异带来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困难。美国界定相关市场的合理替代性原则以及需求交叉弹性标准被广泛适用,但案例法反映,适用的结果大相径庭。这些原则和标准成为法院任意使用的工具。美国1992年《横向合并指南》的相关市场界定标准和方法虽然将重点放在对市场力量的评估,但仍然只将分析集中在最接近的替代品之中,使得相关市场划定趋于狭小,从而导致高估市场力量的结果。中国在借鉴中要结合自己的司法实情作出务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网络市场新产品互补战略实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文奇  郑文哲  惠淑敏 《预测》2007,26(3):15-20
近年来涌现出的网络市场具有与传统市场不同的消费者响应模式和市场竞争动力学,管理人员需要运用新的战略才能在网络市场取得成功。本文首先提出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出发实施新产品互补战略以赢得新产品成功;接着指出如何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渗透两个阶段实施互补战略。新产品开发阶段的互补战略需要考虑与市场上已有的互补产品协同以及与将来最可能出现的互补产品协同。市场渗透阶段的互补战略主要通过产品捆绑和搭配销售来降低消费者感知到的新产品采用风险和利用已有的安装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贤裕  钟胜  王虹 《软科学》2001,15(1):79-82
本文引入了企业内部市场和企业内部市场管理这两个概念,并就企业内部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市场管理的内涵及管理方式作了一些探讨。本文认为企业存在内部市场,企业是在内、外部市场双重作用下开展其经营管理活动,因而企业应将市场机制全方位地引入企业管理,开展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我们认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概念的提出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段艳玲  张婧 《软科学》2014,(4):38-41,52
实证考察了市场导向、战略柔性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及环境变动对市场导向、战略柔性与新产品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我国238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市场导向和战略柔性对新产品绩效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战略柔性在市场导向和新产品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的动态性对战略柔性和新产品绩效关系均无显著调节效应,对市场导向与新产品绩效关系有不同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需求规模、市场竞争与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科研管理》2009,30(6):9-15
摘要:本文建立数学模型并实证检验了新奇产品的需求规模、市场竞争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产品需求规模推动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增强,却阻碍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应当充分利用巨大的市场需求规模,同时培育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怀峰  郭玉杰 《软科学》2011,25(4):27-30
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内市场需求对自主创新的作用路径是不同的。对于国内已有市场需求,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获取市场对该产品的最新需求进而研发生产新产品来达到自主创新;对于国内潜在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先研发生产出产品进而诱导国内市场需求的产生,从而实现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外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关组织内跨功能单位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以中国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跨功能单位合作及其对新产品创新性和上市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知识整合机制和高管参与在上述影响中可能扮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跨功能单位合作对新产品创新性和上市速度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2)知识整合机制对跨功能单位合作与结果变量(新产品创新性和上市速度)的影响关系起积极调节作用;(3)高管参与对跨功能单位合作与结果变量(新产品创新性和上市速度)的影响关系起积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颖  顾远东  高杰 《科研管理》2020,41(4):140-150
众多研究将服务化视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伴随着对商业模式过度创新的质疑和对硬科技的持续关注,服务化究竟能否促进产品创新并最终塑造长期竞争优势亟待研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服务化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基于中国239家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表明:1)服务化与产品创新度之间呈U型关系;2)技术动态性和市场不确定性负向调节服务化与产品创新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制造企业全面认识服务化作用,明确服务化对产品创新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有效推进服务化实践。  相似文献   

19.
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 《科研管理》2005,26(3):129-134
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是理解市场导向和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基础。市场导向的三个子构件——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和职能间协调分别促进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创新,即产品线延伸、仿制产品和全新产品。市场导向能够提高产品——企业匹配度,增加产品利益,促进职能间团队作业,进而改善了产品创新的市场绩效和项目影响绩效。此外,由于服务的独特性质,市场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对于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臣 《科研管理》2007,28(3):186-191
在市场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地竞争压力。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创新过程的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管理的角度,以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分析企业文化对于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机制,探讨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