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海龙  吕耀  焦雯珺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51-1056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 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 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征用,致使我国的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所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是保证耕地的总量动态的平衡主要的手段,但是由于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可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导致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进行探讨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国家对耕地量进行有效补充,且保证整理土地质量的具体安排.主要分为土地开发补充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指标.土地开发整理是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没有开发的,且可利用的土地以及被废弃的土地进行开垦或再次开垦.土地开发整理要根据现阶段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土地开发整理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率.本文对土地开发整理分类和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对土地的保护中,土地开发整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模式,有助于对土地进行有效的开源。因为我们在建设中难免会造成一定耕地面积的减少,我们只有积极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和整理,积极增加我国耕地的面积,有效地提高我国耕地的质量。在增加耕地中,需要应用到现代测绘技术的支撑。在本文中,笔者就从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阶段和内涵、土地开发整理的各个阶段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现代测绘与一般性专业测绘的比较,这几个方面给予分析阐述。其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综合性的土地整理工作,对耕地的保护及城市用地的合理化进行具体的规划,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所主要对未来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等方面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合理的规划。其中土地整理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应。文中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指标的建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效益分析评价的技术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效益分析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刘涛  曲福田  金晶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08,30(10):1511-1516
尽管中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数量仍不断减少,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选取耕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产出率两个指标来表示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74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地细碎化、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导致农户复种指数的下降,并阻碍了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的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复种指数和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低于没有转出土地的农户,而转入土地农户的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高于没有转入土地的农户。因此,建议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的土地工程的开发整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在很多的方面仍需要进行创新和改善。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口较多,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较少的状况。我国的耕地面积也不多,时有发生被占用的现象,土地的开发和整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我国耕地总量的平衡。现就我国土地工程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探究,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目前我国的耕地状况进行分析,认为保证其整体动态平衡的主要项目是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本文可以依照我国战略中耕地项目的重要性为根据,划分成三个讨论主题。第一部分对我国的耕地平衡占补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讨论;第二部分就现存土地开发整理模式进行讨论,分析我国对土地开发整理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第三部分笔者是对土地的整理开发和市场化推行提出规划。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互动、协同发展。土地开发与整理是现阶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搞好土地权属管理,保障农民利益,确保开发整理后土地的有效利用是巩固开发整理成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耕地整理的潜在效益评价——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耕地的潜在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耕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大兴区耕地整理效益农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等,分别对大兴区耕地整理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耕地整理的潜在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土地污染、不合理开发、耕地地力退化等现象,需要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本文阐述了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的内涵,并对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以便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最佳选择,对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产量的大幅增加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顺利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则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管理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管理规范,积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凤凯  张凤荣  朱泰峰  李灿  高阳 《资源科学》2013,35(7):1398-1406
作为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重要手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挂钩”)在各地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尤其在用地指标短缺、村庄空心化严重的平原区效果显著,而在都市山区特殊的资源条件和土地覆被、利用形态下能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结合遥感影像、GIS分析和实地调研,从土地覆被和耕地利用的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①由于地类调绘的影响,山区农村居民点和采矿用地地类统计面积和地表覆被面积的不一致,造成增减挂钩实施过程中建设用地的“拆小建大”和生态用地的面积损失;②山区耕地后备资源少,且坡度大质量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会加剧耕地占补质量的差距,同时,种植业比较效益的低下和耕作半径的扩大也会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造成耕地撂荒,致使增减挂钩的社会效益也难以保障.最后,提出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关键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资源优势、村庄产业类型和发展趋势,优化建设用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测算——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土地整理具有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及社会保障价值,针对这3种价值,本文分别提出3种测算方法即传统市场法、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法、替代市场法。传统市场法即采用收益还原法;生态功能价值系数法是根据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来测算土地整理实施的生态服务价值;而替代市场法则以土地作为农民社会保障的替代物,以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计算一次性投保所需的资金作为土地整理社会保险的价值。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全面、科学地测算了区域土地整理带来的价值,研究表明:该区域自1999年以来,土地整理效益总价值达9.98×108元,其中经济产出价值达5.57×108元,社会保障价值达7.10×108元,达到了增加有效耕地,改善经营生产条件的目的;然而生态服务价值却损失2.69×108元,表明土地整理的生态风险防治还没有纳入土地整理的内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测算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为综合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并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测绘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土地测绘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土地测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先进的测绘仪器逐渐应用于土地测绘工作中,但是由于操作方法或者客观条件的限制,会对测绘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对于土地开发整理中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原则已经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土地测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文  王雄  万涛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2):171-172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就目前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只重视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往往忽视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这一实际问题作了分析,并就此问题从制度上和技术上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杨艳艳 《内江科技》2011,32(3):11-12
本文以沁水县为例,总结了沁水县土地开发整理的经验和不足,指出了晋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晋城市实际提出了搞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专项规划、搞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严格执行计划及落实补充耕地方案和加强项目管理及提高工程质量四个方面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京  杨钢桥  汪文雄 《资源科学》2011,33(12):2271-2276
运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农地整理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探讨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②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③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的参与意愿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应继续实施农地整理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整理的力度,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后期管护阶段保障农地整理的质量,还应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农地整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并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机制,从而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乔磊 《中国科技纵横》2011,(14):245-245
随着各地依法行政意识的增强和执法力度的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各专项资金的征收隋况越来越好,特别是中央又将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的资金逐步增多,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如何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