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众创空间是支持新创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探讨众创空间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经科技部备案的已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1902家众创空间作为研究样本,采用R语言工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的平台合作环境、创业培训环境和金融支持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人才绩效和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供给环境对新创企业的资金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入驻团队类型在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其中大企业高管离职创业类型显著正向调节技术供给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的正向影响;科技人员创业类型显著负向调节平台合作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的正向影响;留学归国创业类型显著正向调节创业培训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大学生创业类型显著负向调节金融支持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从新创企业绩效提升、创业团队选择众创空间及众创空间建设方面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更高效的高校创业环境,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对我国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环境影响初创企业绩效的机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山东、浙江、广东三省32所高校众创空间的初创企业共计417份样本数据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初创企业资源整合能力;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初创企业绩效;初创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初创企业绩效;初创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在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环境与初创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位置、跨界搜索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正德  魏唯  顾晓青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04-1316
为破解开放式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困境,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搜索理论,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313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跨界搜索在网络位置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不仅在跨界搜索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且正向调节了跨界搜索在网络位置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网络位置影响效果研究,进一步澄清了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对制造企业利用跨界搜索突破资源局限,快速推进服务创新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结合资源依赖理论,探讨资源投入与众创空间运营绩效的关系,并考察服务支持的中介效应。基于2016-2019年广州市众创空间火炬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众创空间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投入能显著提升运营绩效,但物质资源投入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服务支持在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与运营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众创空间“资源投入—服务支持—运营绩效”关系的内在作用机理,结论对于众创空间的提质增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鉴于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动态能力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还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韩莹 《科学学研究》2020,38(8):1436-1443
创业拼凑对于突破初创企业创建和成长中的资源约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拼凑过程与新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尤其是从网络关系视角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因此,基于创业拼凑理论和创新网络理论,构建了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310家众创空间中的初创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初创企业的创业拼凑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强网络关系在创业拼凑对其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但弱网络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除此之外,探索式组织学习在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研究从实践角度剖析了初创企业创业拼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所得结论对提升我国初创企业的创新绩效以及众创空间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校企研发联盟,其驻属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注重整体定性分析,多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为视角,实证研究较为鲜见;企业吸收能力不同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热点。通过高校作为外部知识注入源,以45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所驻企业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变量及其不同组合动态共演进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不同变量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与单因素相比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企业研发活动、外部知识源在组织环境和沟通机制协同作用下效应值显著提升,并显示出明显的路径机制。研究结果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校企研发联盟,其驻属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注重整体定性分析,多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为视角,实证研究较为鲜见;企业吸收能力不同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高校作为外部知识注入源,以45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所驻企业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变量及其不同组合动态共演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不同变量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与单因素相比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企业研发活动、外部知识源在组织环境和沟通机制协同作用下,效应值显著提升并显示出明显的路径机制。本研究在基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以及企业研究生站建设方面有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弥补关于众创空间人财物整体资源投入与整体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引入国家备案作为调节变量,探讨资源投入、服务支持对众创空间运营绩效的影响。将资源投入细分为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运营绩效细分为孵化绩效、创新绩效和筹资绩效,以广州众创空间为例,基于2016—2019年火炬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众创空间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投入显著提升运营绩效,而物质资源投入则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服务支持不仅显著正向影响运营绩效,还能比资源投入更有效驱动运营绩效提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是提升孵化绩效最为关键的因素,帮助入驻团队和企业享受财政政策则是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活动,而开展投融资服务则是提升筹资绩效最为有效的活动;国家备案对资源投入与运营绩效关系的调节存在“双刃剑”效应,但对服务支持与运营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最后从资源投入和服务以及响应政策号召等方面为提升众创空间运营绩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爽  陈晨 《科研管理》2022,43(6):113-120
  随着工业5.0来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我国技术型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严峻的现实挑战。知识吸收能力反映了企业识别新知识、吸收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目标的过程,能提高组织创新性与灵活性,也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推导,提出创新氛围、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技术型企业中收集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成果为技术型企业提升员工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柏洲  曾经纬 《科研管理》2021,42(6):120-127
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企业知识搜寻与知识吸收能力契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将“搜寻-吸收”契合分成“搜寻-吸收”契合程度和“搜寻-吸收”契合强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4种配对情况。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对327家企业问卷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搜寻-吸收”契合强度处于“高搜寻-高吸收”契合状态时,企业创新绩效要优于“低搜寻-低吸收”契合状态下的企业创新绩效;当企业处于“搜寻-吸收”不契合状态时,相较于“高搜寻-低吸收”不契合状态,“低搜寻-高吸收”不契合状态下的企业拥有较高的企业创新绩效;“搜寻-吸收”契合程度越高时,企业创新绩效越好;知识整合在“搜寻-吸收”契合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邹波  张巍  王晨 《科研管理》2019,40(1):32-41
吸收能力是如何从个体层次上升到组织层次的,一直是理论关注的焦点。与既往研究采取相对静态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基于个体间互动的视角,提出个体间知识共享是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275家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本研究部分证实了这一假设。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知识交流平台和组织共同愿景正向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组织决策集中化程度负向影响组织吸收能力。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合ICT产业及制药产业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基于网络特征差异及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索和验证专利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同组合的四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中,虽然高合作广度低合作深度、低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以及高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三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曲线效应作用差异。企业网络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企业吸收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通过网络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的作用差异。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优化专利合作行为来动态调整专利合作网络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周键  王庆金  周雪 《科研管理》2021,42(5):70-78
创业战略多样性实现过程中,创业认知和知识基础是关键性前因变量,现有研究尚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本文从社会认知和知识基础理论出发,探讨创业认知对新创企业战略多样性的影响,构建创业认知通过知识多样性影响战略多样性的研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吸收能力对知识多样性与战略多样性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188份创业者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创业配置认知、意愿认知和能力认知能够显著提升战略多样性水平,知识多样性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知识多样性与战略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芮正云  马喜芳 《科研管理》2022,43(9):176-184
本研究探讨并验证了反思性知识重构与即兴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196家科技型企业为样本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思性知识重构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反思性知识重构可通过培育组织即兴能力间接地促进创新绩效。当环境动荡性较高时,组织即兴能力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还发现技术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创造性”维度的影响,而市场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即时性”维度的影响。本文打开了反思性知识重构影响创新绩效的“黑箱”,并且明确了反思性知识重构提高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9.
范群林 《现代情报》2016,36(2):12-19
基于对重庆市文化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中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的外部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吸收能力在外部知识提升创新绩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一旦只考虑文化型企业时,这一结果就不绝对成立了。对于文化型企业,外部知识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此时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就显得非常微弱。研究表明,吸收能力的测量还需进一步深化,以便使其在缺乏内部研发的文化型企业中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