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为促进科学传播、提升期刊影响力,探讨中国科技期刊试验开放同行评议的可能方式。【方法】 首先,从公开内容、参与范围、公开时间3个维度对同行评议机制的开放程度进行界定;然后,从同行评议本身的目标和需求出发,利用象限分析法对传统同行评议和开放同行评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支持措施以增强开放同行评议的积极作用,提出规避措施以消减其消极作用。【结果】 提出中国科技期刊试验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践建议:在继续优化传统同行评议机制的同时,引入某些开放同行评议的做法,从而提高同行评议的综合质量和影响。【结论】 研究成果能够为开放同行评议制度的制定以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开放注释理念下的出版后同行评议实践方案,为我国期刊完善评议形式、促进科学交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介绍开放注释与出版后同行评议结合的优势与适用性,分析我国相关实践及不足,提出改进对策。【结果】开放注释具有可发现、可关联、可重用的特征,有助于实现参与、互动、透明的出版后同行评议,我国期刊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优化平台建设与功能布局、规范角色协调与流程管理、重视内容监管与版权保障,发挥开放注释优势,推进出版后同行评议的发展。【结论】Web 2.0环境下,开放注释在民主知识交流、开放科研协作等学术出版流程中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可有效助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借鉴国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方式的研究、改革和实践。【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站调研的方法,介绍国际上第三方审稿平台的运行模式和发展状况,提出创新国内科技期刊审稿方式的建议。【结果】 独立于期刊的第三方审稿服务颠覆了传统模式中审稿人、作者、编辑之间的关系,具有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特点,既可以加快期刊内容的传播速度,又能提高审稿人的积极性,还能提高稿源质量和期刊质量。【结论】 由期刊集群建立第三方审稿服务平台,可规范服务流程,在我国科技期刊领域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参与开放科学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我国学术出版开放科学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梳理,对国外10家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实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其在科技期刊、科学专著、科学数据、同行评议等方面的实践举措与开放模式。【结果】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模式以金色开放获取为主,但开放资源占比各有不同。开放出版资金运作以资源处理费为核心,同时出现集体支付、众筹等可持续开放出版实践。国外学术出版机构通过弹性开放政策逐步推进科研数据、同行评议报告等附属研究成果同步开放,丰富学术交流生态。利用资源平台集成多种类开放资源,方便用户访问和使用。【结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应顺应开放科学发展态势,调整出版业务结构,推进期刊开放出版业务纵深发展,横向扩展不同资源载体的开放科研成果。关注以作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满足作者的开放出版需求。构建跨部门的开放协作网络,集成内容、资金、出版服务与资源平台,提升开放出版的集体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研国内外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的策略,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OPR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在30种科技期刊官方网站收集数据,总结OPR期刊的特点,比较各期刊在采取审稿模式、公开审稿人身份、公开审稿意见和给审稿人认可等方面采取的不同策略。【结果】 所调研期刊中绝大多数是出版集团拥有的开放获取期刊,其中50%是生物医学类期刊。在所调查的3种OPR模式中,70%期刊采取模式2,即公开评审结果模式;23%采用模式1,即审稿中增加公众评议环节;7%采用非主流模式3,即通过出版“同行评议书”的方式公开稿件评审过程。即使采用同一种OPR模式的期刊,其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71%的期刊采取自愿署名或匿名审稿政策,只有29%的期刊要求审稿人实名审稿。小部分期刊采取给评审报告添加DOI方式激励审稿人审稿。【结论】 当前国内外科技期刊对OPR的研究和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实施OPR的期刊总体数量偏少,今后还需要各期刊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索适合自己实施OPR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国际科技期刊在开放评议和双盲评议方面的实践,探索这两种评议方式的优缺点及对科技期刊质量控制的价值。【方法】对国际科技期刊实行开放评议和双盲评议的案例进行调研,如BMC系列期刊、F1000Research、Nature系列期刊等。【结果】有越来越多的期刊在尝试这两种方式,它们在减少传统单盲评议的偏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结论】开放评议和双盲评议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期刊。期刊应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学术定位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同行评议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评估,对之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国际大型出版机构和高水平期刊的同行评议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寻找可供借鉴的方面。【方法】 选取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科技期刊,包括商业出版机构Elsevier和Nature出版集团的期刊,学协会出版机构OSA的期刊,以及PLoS ONE和Cell期刊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 国际期刊的同行评议一般有相对比较完整、细致的规范,科学的组织流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评议结果更详细、透明,更具建设性,因此,也更易被被评议者——稿件的作者接受。【结论】 国内科技期刊应制定详尽的同行评议政策,充分发挥编委在同行评议组织中的作用,提供有效的保障手段,为审稿人提供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国际组织的相关政策和指南,通过这些途径进一步提高国内期刊同行评议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可检验规范最佳实践,为国内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际高水平期刊同行评议的案例分析,总结其经验和特点,以此为借鉴,针对国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的问题,形成最佳实践。【结果】 围绕同行评议的三方主体——审稿人、编辑、作者,详细阐述各自的最佳实践。审稿人、编辑、作者这三方主体在同行评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因此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同,每一方主体在评议前、评议过程中及评议完成后都需要遵从一定的规则、完成一定的工作,以维护学术诚信,保证同行评议的科学、客观、公正。【结论】 同行评议可检验规范最佳实践建立在对国际高水平期刊同行评议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具有详尽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有利于改善国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我国科技期刊实施开放性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在同行评议中增加开放性,进一步符合科学开放性精神。【方法】 对PLoS One、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F1000Research、The Semantic Web Journal和《心理学报》的开放性同行评议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5种期刊表现出许多相同的OPR特征,但都没有以相同的方式实施OPR,体现了OPR实践过程的多样性特征。【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效地将开放获取及OPR的优势与传统同行评议优势相结合,优化OPR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作为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开放同行评议以其公开、透明的优势日益受到关注.试图探究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践进展与实践现状,为我国学术期刊实践开放同行评议提供借鉴.[方法]在实践进展方面,通过梳理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脉络及其出版流程,明晰开放同行评议的特性;在实践现状方面,以欧洲地球科学联盟旗下 3 种开放同行评议期刊为例,从数据的角度揭示开放同行评议的现实状况.[结果]实践开放同行评议的期刊、参与开放同行评议的科研群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与传统同行评议期刊相比,开放同行评议期刊仍为少数且开放程度偏低,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科研人员不愿实名参与.[结论]建议我国学术期刊从公开匿名审稿意见开始尝试开放同行评议,在此过程中需要正视开放同行评议的不足、重视专家的意见与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JME学院直播实践为具体案例,通过总结直播活动传播实践各节点的经验,为科技期刊开展直播活动提出建议,为我国科技期刊同行的融合出版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用户调研、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以JME学院开展的直播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活动定位、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探究学术媒体直播活动策略。【结果】JME学院通过直播活动积累私域流量,使期刊的服务水平得以提升;通过构建新型“期刊-用户”关系,与用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传播关系。【结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需要不断革新传播观念,坚守融合出版理念,以直播活动为推手加大全媒体运作力度,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并稳步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推动科技期刊开放性同行评议的研究、变革与实践。【方法】 将开放性同行评议与传统的封闭式同行评议进行比较,对开放性同行评议的优势进行论述。【结果】 开放性同行评议的评议过程具有透明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的特点;使同行评议系统的层次性质平坦化;提高期刊内容的传播速度;为评议人员赢得声誉与尊重;进一步提高稿源质量和期刊质量;有助于科技期刊吸引更多的开创性、冒险性的作者;创造自由讨论的公共学术研究环境。【结论】 开放性同行评议给作者、评审人员、科技期刊、读者和学术界都带来大量的利益,科技期刊应该更新办刊理念,尝试探索开放性同行评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技术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模式对现代科学建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应对方式。【方法】 根据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分析开放获取期刊出现后的代表性事件及其后续的影响。【结果】 开放获取期刊代表了数字技术与知识共享理念的结合,对现代科学建制产生深刻影响。开放获取期刊不但把新的角色引入科学建制,带来科学建制中行动者的重新定位和分工,而且使传统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和质量控制机制受到冲击和挑战。【结论】 科技期刊开放获取运动要在继承科学知识公有性的理念之余,维护同行评议机制,保障科技期刊对科学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应对开放科学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挑战,提出构建开放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并以平台思维运营之,以期为中国学术期刊在开放科学下的发展提供理论建议和实践参考。【方法】通过采用文献调研、网络分析、案例分析、思辨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开放科学实践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法提出构建一个以平台思维运营的开放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结果】中国学术期刊在具体的开放科学实践中存在多元出版格局未建立、重传播渠道建设轻知识内容服务、开放同行评议任重道远、学术期刊平台运营思维欠缺等不足。【结论】以平台思维运营的中国学术期刊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包括多元融合出版、开放学术交流、科研全流程支持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有效的同行评议能加速成果出版、学术交流与科学传播。为加快科学交流,我国期刊出版界应改进评审制度。【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基于同行评议的论文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国际著名生物医学类期刊eLife的最新出版模式eLife assessment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优势和不足。【结果】eLife assessment可实现对现有论文评审制度的变革,公开同行评议内容,恢复作者自主权,实现论文发表后的互动评论和随时修改。【结论】我国的期刊出版业可借鉴eLife assessment模式,尝试对论文评审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如适当提升对有争议论文的宽容度,尝试开展开放同行评议,建立论文实时评价和修改机制,探索基于论文质量的期刊评价体系和构建有学科背景的强大编辑团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影响开放式同行评议实践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掘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以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中开放式同行评议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取相关数据。采用变量分类赋值的方式,对影响开放式同行评议的相关定性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采用多重对应分析图展示开放式同行评议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不同类别的内在关联;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揭示相关影响因素对开放评议类型的影响程度。【结果】开放评议类型与评议专家身份的公开类别具有极密切的关联,评议专家身份对开放评议类型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重要性程度值非常高。【结论】评议专家身份是否公开成为开放式同行评议实践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透明性同行评议是当前开放评议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实现有效同行评议的策略。【方法】 针对我国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外期刊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从顶层设计出发,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在改善同行评议制度中可采取的措施。【结果】 提出加强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完善评审专家队伍,优化审稿方式和健全评价与反馈制度,提高学术出版质量的具体方法。【结论】 上述四步措施有助于实现同行评议在学术监督与把关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环境下科技期刊应对变革的发展策略和实践建议。【方法】 以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环境变化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调研法、数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对科技期刊所在的数字化环境进行了阐述。【结果】 分析了由科学研究范式和学术交流模式的演变带来的期刊在出版业务和出版内容上的转变,以医学科技期刊为例,提出了科技期刊应对变化的发展策略和实践建议。【结论】 数字化的大环境,科技期刊应该从出版业务流程和出版内容多方面转变思路,构建更加健康的信息服务生态,顺应趋势加强期刊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借力于技术平台,更好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9.
张玲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122-1126
【目的】 研究同行评议网络平台构建方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新模式。【方法】 参考国际上新近出现的Peerage of Science、 Publons、 The Winnower等平台模式,提出基于开放式网络平台系统的构建方法,并总结其特点、工作流程及运营方式。【结果】 开放式网络平台系统由独立于期刊社的第三方组织搭建。借助新平台,同行评议工作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从面向单个期刊社变为面向科研整体,从封闭式评议变为开放式评议。【结论】 基于开放式网络平台系统的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新模式可有效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同行评议效率,是同行评议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国内自动化领域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现状,展开调研与分析,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以我国自动化领域作者群和评审专家群为调研对象,分别设计并发送了针对作者和评审专家的调研问卷。【结果】 通过统计和分析调研结果,总结了论文作者和评审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结论】从国内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角度出发,探讨了改善目前国内期刊同行评议现状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