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科技新闻     
徐冠华:我国已初步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热潮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4日举行的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报告时透露,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全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已初步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的热潮,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徐冠华说,全国已有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部门召开了科技大会;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国务院所属部门都在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多数省(区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区市)的发展目标,大幅度增加了财政科技投入,辽宁、山东、湖北…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战略与科技中介组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德尚  孙远太 《学会》2007,(11):3-7
科技中介组织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由于存在着组织模式趋同、服务功能弱化、运行制度规范缺失等问题,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在自主创新战略导向下,推动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措施包括:建立专业分工与网络协作的组织模式;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科技中介人员业务水平;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推动科技中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3.
技术预见:城市科技创新的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已进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城市逐渐成熟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科技自主创新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当今,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自主创新都越来越依赖于技术预见。技术预见是城市科技自主创新的优先路径。为科技自主创新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也是技术预见的一个重要职能。在城市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制定中,技术预见提供了三方面机制:确定目标的机制、规划商议机制和规划实现条件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2003年~2012年广西财政科技支出与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探讨了政府财政科技支出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对带动全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财政科技支出水平高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财政科技支出比较低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则相对较弱,为此,提出了应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以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科技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中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科技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而科技创新也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关键在体制和机制,有了好的体制和机制,就会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学术生态,从而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一些影响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7.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关键在体制和机制,有了好的体制和机制,就会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学术生态,从而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较人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一些影响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制胜法宝,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地域经济发展中科技现状及影响创新能力提升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采取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非政府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自主创新战略是非政府科技奖励蓬勃发展的外在推力,非政府科技奖励则是深化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非政府科技奖励可以通过强化重点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规范和加强奖项的运行及管理,加大对个人的奖励力度,重视奖项的品牌建设等措施来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资。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系尚未形成。提出了构建多方位科技投入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仅需要资源要素的支撑,更需要有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的制度安排,需要新的模式来激发新的创造力。其中,对评价制度的改革在寻找科技体制新模式的改革关键举措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回顾过去,文章从科技体制与科技评价的关系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回归科技评价的本源出发,探究科技评价异化的体制问题。相应地,面向未来,文章从改革主线、改革结构、评价体系3个方面提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科技体制改革建议,为建成百年科技强国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管理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战略探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提出了科技管理中“三同步”的知识产权战略原则。从现代管理理论与科技管理的结合点入手,简要分析了知识产权战略对高校科技发展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成果转移的促进及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障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铁军  吴添祖 《软科学》2002,16(6):61-63
本文对浙江各地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障碍,将创新动力分为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政策激励四类,并归纳出对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推动最大的创新动力;同时,分析了阻碍创新的因素,把创新障碍分为经济方面因素、能力方面因素和其他方面因素,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金融融合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也有助于拓展金融资本的利润增长空间。随着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幅缩短,金融资本与科技的融合向创新链前端延伸,抢占创新链前端的制高点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文章从科技创新链的视角,构建了科技与金融融合的逻辑框架,分析了不同创新阶段的科技创新目标、产业发展特征、资金运行规律。基于中国金融与科技协同演化的过程研究,提出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科技宏观治理、攻关应急体制机制、科研人员全职业生涯、科研活动全链条、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主体、区域创新和科技创新全生态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改革近10年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了主要创新型国家在科技改革中呈现出的战略统筹加强、政府干预增强、重视颠覆性创新和未来技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注重开放科学与科技安全平衡等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面向未来的科技改革走向,提出了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改革思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存在着战略定位不高、顶层设计不具体等问题。建设科技强国,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其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综合体系,进一步协同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与金融、贸易等的协同,是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试论地方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定位--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方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定位明显不同,地方平台建设除积极配合国家平台建设外,更侧重于结合地方科技发展特点,强调为地方的支柱产业、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特别是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科技条件支撑,即为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服务.以福建省为例,就地方平台的定位、内涵、特点与构架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年科研队伍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是开展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的主力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青年科研队伍建设,切实建立有效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造能力、活力和动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文章在分析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过程中青年科研队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主干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的经验成效;从多措并举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营造青年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制度环境,以及打造多样性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3个方面,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背景下优化我国青年科研队伍发展的系统性思路,建议进一步优化推广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加快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合作,实现交叉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9.
韩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与中国同为赶超型国家,它在几十年内取得巨大经济和科技成就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对韩国在科技政策调整、国家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及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为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在经济领域的有效推广和应用.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发地,担当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源动力的重任.然而,我国当前高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数量、质量、规模、速度和效率相对较低.结合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和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