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萌  朱安红 《科技广场》2012,(12):21-24
本文以科普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科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结合江西省科普实际情况,构建包括科普投入、科普社会环境、科普活动效果和科普综合产出效果等四个模块在内的科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特点,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在2011年的科普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并据此作出客观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2.
何丽 《科研管理》2015,(1):465-469
在科普能力指标体系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科普创新的角度,构建了包括科普创新的投入能力、科普创新的管理能力、科普创新的产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普活动能力6个方面、16项指标的企业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建立企业科普能力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地区科普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国家科普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对地区科普能力进行界定,构建了地区科普能力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河北省11个城市的科普能力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为我国掌握各地区科普能力的实际状况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国家及全社会提高了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科普立法和规划工作,加大了对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加之科协组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科普工作呈现日趋活跃、创新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是学会这个最重要的科普资源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和整合,从而影响了科协科普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这是科协工作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为发展和评价我国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以全评价体系为理论框架,探讨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的概念和特征,搭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提炼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的相关指标。【结果】构建包含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3个一级指标,学术影响、新闻传播等9个二级指标及其下属33个三级指标的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实现对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系统、全面、专业的评价。【结论】所构建的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能够对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领域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6.
根据科普能力的内涵,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结合静态和动态研究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2014-2017年科普能力进行测度,得出湖南省区域科普能力发展呈现出四个明显区域特征、科技经费和人才投入是衡量科普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等结论。最后提出促进湖南省区域科普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科普能力的内涵,从科普参与人员、科普基础设施、科普经费、科普宣传和活动等方面构建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CRITIC法进行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普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普事业发展并不均衡,各省科普能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大致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科普工作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普能力是科普工作好坏强弱的重要体现,能力评价一直是科普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针对云南省科普现状,通过Spearman法与条件广义极小法筛选出包括科普专职人员、科普兼职人员等11个影响科普能力的主要指标,再利用博弈论组合赋权将变异系数法与优序图法所求得的主客观权重综合进行研究,得到指标的分配权重。最后使用VIKOR法测算了云南省各州市的科普能力,分析了优势和不足。同时,对构建合理有效的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做好云南科普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科普基地相关运营管理理论展开理论研究,对国内外科普基地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科普基地运营管理的一般规律,在现行广州市科普基地认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设计、修改和完善。同时通过专家访谈并借鉴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构建广州市科普基地认定和评估指标体系,为提升广州科普基地运营管理能力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专职人员少、科普经费不足、科普平台建设薄弱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学会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该文结合中国声学学会科普工作实践,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包括:转变观念,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加大科普经费支持力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安全科普学研究与发展,进而提升安全科普实践效果,针对目前学界对安全科普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基于学科建设高度,开展安全科普学的创建研究。首先,从安全科学视角,基于科普的定义,提出安全科普的定义;其次,提出安全科普学的定义,并深入剖析安全科普学的内涵;最后,系统探讨安全科普学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基础5个学科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科普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科普规律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其研究可为安全科普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科普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已迈入公众理解科学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文章在归纳上海科普事业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之后,根据科技评估和科普评估的一般理论,对上海科普工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基本理念进行了初步设想,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已成为决定国家物质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创造力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优秀代表,在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积极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知识爆炸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推动科普理念转变、实现高质量科普供给、构建大科普格局、谋划大科普战略,以高质量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院士群体开展科普(以下简称“院士科普”)的特征分析和实践经验,从新的历史方位重新理解院士科普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更好发挥院士作用推进科普事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东省科普宣传受众抽样调查"对科普受众展开研究,采集特征数据并绘制受众统计图谱,旨在分析全媒体环境下广东科普宣传受众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启迪新媒体环境下科普宣传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为科技主管部门、科学技术协会、科学中心等科普机构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宣传策略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刘亚频 《科教文汇》2014,(7):159-160
科普剧作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重要的一环,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科普剧对于今后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科技资源和科普资源的概念、分类、区别与联系,提出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在对全区科技资源、科普资源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区科技资源科普化的一系列建议,为促进我区科技资源的科普化,发挥科技资源的科普效用,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受多种因素制约与影响,目前中国区域科学普及基础薄弱,而国内基于数理分析方法探讨科学普及发展情况的研究较为稀缺,因此探索采用数理分析方法对中国各地区科普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中国科普工作明确方向与抓手提供参考。从科普人力、物力、参与力3个维度构建科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有关数据,采用熵权法-TOPSIS-灰色关联法组合评价方法计算各省份科普水平相对贴近度;并从社会发展系统影响、经济发展系统影响、城市发展系统影响、教育发展系统影响4个维度入手,通过使用CatBoost模型对地区科普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东部省份科普水平整体相对较高;北京科普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其他地区科普水平提升空间较大;除北京外,其他省份之间科普水平存在较小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人口聚集水平、网络普及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是地区科学普及关键性影响因素,地区科普水平是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教育发展影响交织下进行的。因此,中国各地区今后发展科普事业要重点关注经济落后、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突出地方特色科普,发挥区...  相似文献   

19.
刘琼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09-116
基于2008-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公共服务效率评估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市科技公共服务效率,并通过静态、差分GMM和系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公共服务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公共服务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向滞后效应;区域创新能力本身存在累积效应,前期创新能力是当期创新的基础;市场化程度、城镇化和人力资本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替换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后结果依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持续提供有效科普产品和服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科学文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支撑创新发展的综合实力。文章基于我国科普能力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不足和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普能力发展方向,尝试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