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具备人才成长中所拥有的一般规律外,还具备自己独特的规律。在分析人才成长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从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年科技人才具备的特有规律。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人才成长的一般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理论,论述了科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科技人才能力成长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深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断巩固.企业能否吸引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持续工作将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绩效.在对已有关于人才政策、产业人才集聚和组织吸引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建立了假设模型.然后结合问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概括出包括产业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在内的影响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据此验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析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归纳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所面临的问题,对制约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结合中科院的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措施建议,并对有关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临沂市不断加大科技人才服务工作力度,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举荐人才,大力实施"十百千"科技人才成长服务工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GERT网络模型.并以某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为研究对象设计参数,进行仿真求解,得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周期、实现概率等相关特征。在所构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GERT网络模型基础上,对人才成长的政府扶持政策进行政策实验,对比政府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各阶段给予支持时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到政策的最佳扶持点和程度:即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种子”的萌芽期进行政策扶持,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成功率;政策支持发展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则可以缩短培养周期。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国内关于青年科技人才群体成长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选取2012-2020年我国4 048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青年人才(以下简称“优青”)为研究样本,从性别、年龄、教育出身、学科领域、职业流动等维度分析青年科技人才的群体特征及其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优青的男女比例失衡,年龄主要集中在36~38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985”大学居多,工程材料学部的人数高于其他科学部,职业流动规模不大;表明性别、教育出身和学科领域对青年科技人才早期成长阶段有显著影响,职业流动不会影响人才成长速度,而年龄与人才成才时长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进而从有关人才项目设置年龄门槛合理性、对人才不问出身可能性、人才职业流动逻辑性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关键资源,企业核心知识型人才则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从企业培育环境的研究视角.通过对企业核心知识型人才的成长因素及成长机制分析,并尝试建立企业核心知识型人才可持续成长的人才培育模型,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包括培育硬件环境与培育的软件环境,实现企业核心型人才的可持续培育与成长。  相似文献   

9.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国家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对1994-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名获得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基金获得者的基本情况和成长过程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及其特征,完善机制、加强保障、促进交流,为掌握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动态、制定政府相关人才发展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撑。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分析了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发表SCI论文产出的总体概况、论文结构以及学术论文的国际影响,了解我国环境领域高层次青年人才成果的特征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基于Pajek软件进一步剖析了论文的合著关系,掌握该学术圈的主要科研合作网络状况,以期为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研究人员自身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工作环境是科技人才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对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我国的科研工作,必须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工作环境,激发潜能、鼓励冒尖的激励环境,真情关爱、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积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推动科研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品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会聚、培养过程贯通融合、教科产多主体开放协同、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新走向。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创业优势办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入研究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规律,从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为支撑育人目标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3.
高风险高回报(HRHR)研究是指科学研究问题的挑战性或失败风险很高但其成功后的突破性、变革性和原创性鲜明的科学研究类型,其体现科技原始创新能力,致力于产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成果,有利于加快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这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助于完善科技政策。深入洞明国际上该类研究的发展背景、概念内涵及特征,探讨构建“决策-资助-执行”三位一体的HRHR研究管理体系,并以国际典型科研机构的HRHR研究项目为例,系统分析、比较与归纳改进的同行评议、项目经理制和去评审化等代表性学术评议机制的基本原理、评审流程及优缺点等,可以为完善国家科研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借鉴国外HRHR研究项目资助的有益经验提出建议:制定促进HRHR研究的科技管理政策;完善遴选HRHR研究的项目评议机制;营造激励HRHR研究的卓越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是科技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具体举措与微观个体非理性行为的关联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行为公共政策视角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2007—2021年中央层面的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从情绪认知、行为引导构建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框架,重点从工具、叙事与反馈三个层面分析科研减负、评价引导、人才管理三个维度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正巧妙地运用鞭子型与助推型协同的政策工具、认同强化与社会规范组合的叙事效应、政府主导的单向政策反馈来塑造科技人才的情绪认知与行为引导。但是,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政策偏好与科技人才的行为偏好存在偏差,政策工具的缺陷、叙事效应的断层与个体感知的偏差促使了“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体系亟待完善科研减负的选项体系、人才评审的评定标准与微观个体的情绪疏导。  相似文献   

15.
白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82-1490
科技人才称号的管理与使用,事关科技强国建设战略大计。近年来,科技人才称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广为诟病,引发全社会对诸多科技人才称号管理问题的深沉担忧。因此,系统研究科技人才称号的历史渊源、内涵本质、异化问题,进而找到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回归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历史看,科技人才称号因科技人才计划实施而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存在合理性。从内涵本质看,科技人才称号是特定科技人才计划的入选身份标识、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赋予杰出科技人才的学术荣誉,更是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但现实中因科技人才称号使用标签化、终身化、商品化、权力化问题异化了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需进一步优化人才计划顶层设计、实施人才项目精细化管理、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强化人才责任使命担当、重塑社会人才价值观念,以回归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发挥科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科技人才发展实际,从科技人才规模、结构、投入、产出和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我国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11—2015年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发现广东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总体优势明显,居全国第三,且近年来综合竞争力在各省市中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从各主成分看,广东省科技人才投入竞争力和人才环境竞争力排名靠前,但科技人才资源竞争力明显不强,与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广东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评判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才聚集效应的新角度入手,在给出人才聚集效应的相关概念、特征后,分析影响人才聚集环境的因素,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了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青岛市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进行评价。从有利于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角度提出几点优化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科技人才的合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分析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及其对技术转移转化的促进作用,发现目前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存在团队合作交流方式和渠道单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仍有不足等问题,同时广东省技术转移转化存在顶层设计不足、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匮乏等问题.结合广东省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大力开展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交流,支持多学科跨领域团队合作,建立人才共享、灵活雇佣机制,培养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阮鹏  彭云  黄燕 《科研管理》2008,29(5):138-148
科学的评价科技人才不仅有助于人才的发现和任用,更有助于人才的成长进步。但如何评价一个科技人才?目前尚无科学统一的方案。本文以医学专业人才为例,结合影响因子法、加权平均法、多数据库法、布拉德福定律法、贡献法、同行专家评议法等评价方法,从医学科技人才科技论文、论文被引、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图书专著、发明专利、承担科研课题、学术任职、新药研发等主要科研活动项目出发,提出了定量评价人才的公式、指标,并初步构建了科技人才科技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0.
纵观当今世界大势,科技决定国力、科技改变国运的历史趋势更加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部分。而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无过于人才,因此能不能吸引、留住最优秀的科技人才,能不能保护、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决定着国家创新能力的高度。在经济转型升级、对原创性科研成果高度渴求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对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需求要求国家在高级人才选拔和引进方面视野更开阔一些,力度更大一些,动作更快一些,举措更可行一些。因此,文章建议放开国籍限制,在世界范围内以创新能力为准绳引进一流科技英才;改革具体政策,为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定居乃至入籍提供良好条件,让他们与中国出生的优秀人才一起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