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过去,由于地域辽阔,牧业经济发展落后,青海地区的牧民们一直沿袭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青海省牧区实行了草原家庭承包和牧畜作价归户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牧业经营体制。在此过程中,以"房屋定居、草场围栏、牲畜棚圈、人工种草"为主的"四配套"建设也在牧区各地推广开展,定居放牧成为"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在实行草原承包改革之前,全省牧区牧民家庭中实现定居放牧的比例不到总户数的10%,尤其是在气候冷、海拔高的玉树、果洛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地区牧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包括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技术要素作为投入的全要素牧业投入产出模型,并将之运用到科尔沁地区,以奈曼旗为例,对1949年至1980年集体所有制时期以及1980年至2003年包干到户时期的牧业生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1949年至1980年期间,牧业生产主要受到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牧业劳动力和6月末牲畜数量4项投入要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因子对牧业生产的驱动作用大过劳动力的作用。1980年至2003年期间,牧业生产主要受到牧业劳动力和牲畜数量投入的影响,该时期各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劳动力投入的作用得到加强,从而使牧业呈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究其原因,牲畜比例的调整与出栏率的提高是提高各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牲畜比例的调整方向,主要是从牧养型的牲畜向圈养型的牲畜调整。从总体上看,由于劳动力与牲畜的持续扩大投入受到限制,并且牧业生产过程中技术投入的作用不明显,因此,现有牧业生产方式和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才能满足科尔沁地区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寒牧区草地的恢复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寒牧区的草地因为超载,造成大面积的退化和沙化,严重影响西藏牧业生产,阻碍全面小康社会的速度,限制牧民经济收入的提高。通过两年的退化草地施肥试验,初步验证,施用化肥可以使退化的草地得以快速的恢复,其中施氮肥对草地影响最大,为高寒牧区草地的退化和沙化的恢复,为牧业生产,为牧民增收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为了使该技术更成熟,试验将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4.
雪灾作为牧区常见自然灾害之一,其主要对放牧牲畜采食牧草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牲畜采食不够而死亡,雪灾还会给广大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威胁牧民的生命安全。本文以青海省牧区为例,对雪灾的成因及防御对策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为相关部门和牧区牧民防御雪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镶黄旗地区气象为牧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镶黄旗气象局牧区气象服务需求调研汇总内容,对镶黄旗地区畜牧业发展、气象为牧服务工作进行了介绍,结合地方实际及基层牧民牧业生产生活,对牧区气象服务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镶黄旗地区气象为牧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气象服务工作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土地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半数以上,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历来是蒙、藏、哈萨克等善于经营放牧畜牧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区内的牧业经济,特别是放牧畜牧业经济,在区内外占有重要地位,11个省区占有全国80%的少数民族人口,89.5%的草地。48.6%的牲畜,以及丰富多采的畜产品。牧业产值占全国牧业总产值的28.1%,占西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1.5%,高于工业、低于种植业,位居第二,占牧区农业总产值的的80—90%。由于区内天然草地资源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够合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随着牧区各项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政府对畜产品购销政策的放开,牧区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牧业向商品性牧业转化。但由于一系列社会历史因素和政策方面的问题,牧区畜牧业商品经济仍然很不发达。  相似文献   

8.
陆涛 《青海科技》2012,(4):71-73
青海省地大物博,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自然环境处于原始或半原始状态。这里辽阔的天然牧场,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草质好的特点,适宜放牧各类牲畜,具有发展生态牧业的先天优越条件。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在全国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和新疆,居于第四位。牧区面积占到了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4.76%,可利用的草场5亿余  相似文献   

9.
西藏那曲地区气候变化与牧业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卓嘎  杨秀海  罗文红 《资源科学》2009,31(3):485-492
根据那曲地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不同时段牧业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社会统计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牲畜存栏、牲畜饲养、经济效益收入等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地气候变化与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增高,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增加,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那曲地区牲畜总头数、不同牲畜数量、牦牛出栏数(率)、羊出栏数(率)、仔畜成活数量呈增加趋势,牲畜死亡数呈减少趋势;总收入与牧业收入均有急剧的增长。那曲地区牧业生产与气象要素(最高气温除外)存在着密切联系,即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与各牧业要素呈正相关,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数与牧业要素呈负相关。总体来看,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有利于牧业生产,根据气象条件建立的拟合方程基本可以拟合出牧业要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1基本情况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是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业旗,地处大兴安岭南端支脉,科尔沁沙地西缘,浑善达克沙地接壤地带,全旗总土地面积142.67万hm2,草牧场面积120.28万hm2,其中,沙地面积为24.9万hm2,阿鲁科尔沁旗共辖11个苏木乡镇和一个社区,其中纯牧区苏木镇5个,农区及半农半牧区乡镇6个,辖245个嘎查村,现有人口29.9万人,总户数8.9万户,2005年末全旗大小畜存栏133.86万头只,牧民人均收为1 965元。牧区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以来,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养畜积极性,牲畜存栏头数发展较快,但是,随着草原沙化退化,草畜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33个牧区旗县市进行定量聚类分析,即将相似的旗县聚为一类,最终将33个牧业旗县分为3大类,并分别对3类牧区进行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青南牧区牧业科技示范村项目的实施情况,论述了项目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实施科技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我国草原牧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面向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的多元化和高品质需求,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生态草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为我国广大草原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草原牧区通过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全国已有不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扶贫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在贵州省水城县开展"黑山羊草畜一体化"示范项目,并为云南省永善县肉牛养殖提供科技支撑,项目成果为草山草坡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国面积广阔的草地资源不仅是广大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发展生态草牧业,不仅是牧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出路,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及内蒙古"三牧"问题等因素限制,内蒙古牧区发展面临的信息化建设成本上升、信息化服务体系缺乏针对性、政府及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困境,提出了建议完善政府职能并加强信息化投入力度、树立企业品牌并创牧区信息化建设机制、加强信息引导以提高牧民信息化使用程度等,旨在加强内蒙古牧区信息化发展进程,提高牧业信息一体化建设,铸牢牧民中华民族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推进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多种原因导致我国牧区集体资产流失严重、集体经济弱化,甚至出现空壳化状态,严重影响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阿拉善左旗集体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边境牧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发展壮大牧区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牧业现代化和牧区振兴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青海牧区暖棚蔬菜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本元  尹卫  张宪 《青海科技》2005,12(5):14-15
本文介绍了我省牧区利用牲畜越冬暖棚进行夏季暖棚蔬菜种植的栽培技术,为牧区暖棚蔬菜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伟娜  闫慧敏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3,35(5):1075-1083
气候变暖与高强度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影响到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牧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策略上不同.为掌握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生计状况,认识不同草原区牧民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本文选取锡林郭勒盟东部典型草原区的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和锡林郭勒盟西南部荒漠草原区的正镶白旗(以下简称白旗)为案例区,通过对牧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应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草原区牧民的生计资产配置状况.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区西乌旗地区牧民的人均自然资本是荒漠草原区白旗的1.9倍,经济资本是白旗的1.8倍,物质资本是白旗的2.0倍,社会资本是白旗的1.3倍,人力资本也略高于白旗.两个草原生态区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经济和物质资本的差异.典型草原区牧户在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本的基础上,积累了相对丰厚的以牲畜为主的经济资本,巩固居民住房、牲畜棚圈和牧业机械设备等物质资本是该区牧民增强抵御气象灾害能力的主要生计策略.而荒漠草原区牧民自然生计资本薄弱,经济资本积累不足,由此引发的对草地的生计依存性下降削弱了该类区域改善牲畜棚圈和增加牧业机械设备为主的物质资本的增长动力,牧民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以及牧区的可持续能力因此更加脆弱,寻求第二职业、发展生计多元化成为该区牧民改善生计状态的主要策略趋向.  相似文献   

19.
牧户是草原牧区的最基本经济社会单元,对气候灾害极为敏感。基于问卷访谈获取的第一手数据,本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区主要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和区域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雪灾发生几率自东向西递减趋势显著,多次雪灾和多次严重雪灾分别主要发生在以锡林郭勒盟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中东部与南部和以呼伦贝尔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而降水量居中的内蒙古中部区域旱灾发生的几率略高于干旱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中部和东部牧区更易受到干旱的威胁;②旱灾发生时,牧户主要通过灾中转场放牧、购买草饲料、出售牲畜等措施应对,而雪灾应对措施则主要以购买草饲料为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当比例的牧户采取了在秋季备足草料的预防措施;③政府采取以尽快恢复生活为主的实物帮助和以增强恢复生产能力为辅的资金帮助对应对旱灾和雪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气象部门作为服务保障“三农”工作的重要部门,气象科学素质也是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部分。文章基于对内蒙古农村牧区气象科普工作实施情况的调研,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气象科普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内蒙古农村牧区气象科普工作需要细分人群,将农村牧区受众放宽放广;融入业务,推进气象科普纳入农业气象服务工作领域;优化供给,多方面提升农村牧区气象科普基础设施水平;创新形式,依托“互联网+”拓展农村牧区气象科普覆盖面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