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白城市草原资源状况及原变化,总结白城市大力开展草原生态综合治理,突出发展草原畜牧业等工作经验,客观地提出了健全草原保护制度、转变草原使用方式,推行依法治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08,(5):15-15
任继周,草原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草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草业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任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国际草原学会常设委员会委员。新西兰梅西大学设有“任继周奖学金”。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08,(5):15
任继周,草原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草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草业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任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国际草原学会常设委员会委员。新西兰梅西大学设有“任继周奖学金”。  相似文献   

4.
中国十分重视草原旅游项目的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资金投入有限,开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开发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充分认识草原生态系统规律的基础上,加强草原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重视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确定草原旅游开发的合理模式,引导草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注重综合管理和多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呼伦贝尔实施效果及奖补资金落实情况、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草原生态恢复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牧区调研。经过调研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促进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恢复,牧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在落实过程中在管理体制、资金分配、草场确权等方面产生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设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长效机制,完善草原管护制度及产权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 生产方式亟须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草原由于长期以来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近50年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及草原畜牧业的成本效益核算,表明内蒙古草原生态上的不可持续性已经造成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生态损失远远大于经济贡献.因此其落后的以放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必须进行彻底改变,天然草原禁牧,发挥其生态功能,而以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人工草场,开拓现代化的畜牧业增长方式是草原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文章回顾了近些年内蒙古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与成效,探索建立定量化的草原生态补偿绩效评价体系,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给内蒙古生态、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较准确地评价了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认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满意度,从对牧户调查数据整理的结果来看,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满意度存在差异,认为提高补奖标准和延长政策实施期限是提高牧户对草原补奖机制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蒙草生态是我国目前草原生态建设方面唯一的上市公司,也是我国产业抗旱的龙头企业.公司致力于驯化干旱植物,并应用在草原生态环境建设、草原恢复和农牧业上,为社会造福.  相似文献   

10.
当雄县是拉萨市的一个牧业县,草地资源丰富,但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限制了畜牧业经济发展。根据当雄县的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及时把握我县草地资源和生态变化发展趋势,促进当雄县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利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数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压力严重超逾自我调整适应能力,引发草原大面积的退化沙化,草原水土资源涵养能力急剧下降。内蒙古地跨“三北”,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屏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不仅关系内蒙古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全国生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草原恢复与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草原总面积为392.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0.9%,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草原发生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退化。迄今,"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分析了我国草原恢复与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草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的对策,旨在为我国草原的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对自然的依赖性,从草原畜牧业生态经济特征、家畜的两重性、放牧劳动的连续性、专业化生产的必然性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阐述。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了研究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现阶段指导草原畜牧业发展和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个案,采用入户实地调研与基层工作人员的访谈等方法,对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相关内容及存在的保底标准过低、草原专职管护员少工资待遇低导致监管难度大、生态自然恢复区转移人口安置以及扶持政策难以持续等3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保护、改善草原生态,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增加牧民收入为目标,给博乐市下发退牧还草建设资金,用于建设高产优质饲草料地和养殖小区,对实现保护草原生态,改善牧区生产条件,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对博乐市退牧还草项目区条田进行了工程测量和规划。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植物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湖地区围栏封育二十年的高寒草原群落个体植株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了紫花针茅、冰草、早熟禾、猪毛蒿四种优良牧草个体和异叶青兰、披针叶黄华、狼毒三种杂毒草个体在放牧压力下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发现优良牧草个体对长期放牧的形态响应与杂毒草类不一致,优良牧草在长期放牧的条件下表现出“个体小型化现象”,但是杂毒草却是不明显,在地上生物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个体形态变异差异造成了植株个体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相对改变,各植物种群占有的生态位(资源空间)发生“形变”,优良牧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收缩”,杂毒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扩张”,草原群落中的各种群重新组织,优势种出现更替,是高寒草原群落退化演替在个体水平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是全国草原面积最大、草地类型最丰富的省区,全区天然草场面积为12.4亿亩,已利用面积6.4亿亩,占可利用的80%,是我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重要生态屏障。结合近几年从事草原鼠害治理工作的实践,全面分析了我区鼠害发生的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提出了鼠害治理的措施和建议,确保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草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草原生态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发挥草原优势,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草原畜牧业创新经营与牧民收入递增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畜牧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其从业者——牧民,依靠天然的水草及合理利用这些水草生存和发展。但由于人为破坏草场和超载过牧,恶化了草原生态环境,导致了草原生态——畜牧产业——牧民收入的恶性循环。因此,打破传统畜牧业经营范式,创新经营草原畜牧产业,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促使牧民收入的递增是一个便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放牧对草原土壤物理性质(容重、渗透率)、化学性质(有机质、N素)的影响。由于草原土壤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滞后性和弹性,放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尽相同。为了保护草原的土壤资源,应改变只注重草原的经济功能(获取各种畜产品)的观念,而更应注重发挥草原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使草原得到修养生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