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厚攀  严贤春 《大众科技》2014,(10):137-139
嘉陵江流域亭子口电站库区鱼类资源丰富,在此地开展鱼业发展研究,有利于摸清渔业资源状况,为合理利用、保护、增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库区渔业资源及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鱼类组成特点和渔业发展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库区渔业养殖模式及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琦  韩立民 《资源科学》2016,38(6):1088-1098
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在查阅文献和组织专家讨论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市场、技术、政策和外部保障5个层面,详细识别出影响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17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结果表明:17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4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渔获物市场分布及需求、渔获物市场价格和渔获物市场流通体系完善水平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渔船及配套设施技术水平、捕捞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渔获物加工及产品开发能力、渔场作业环境、新鱼种开发潜力等构成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公海渔业资源量、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能力、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国家及地方远洋渔业扶持政策和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国家参与水平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晓琳 《资源科学》2010,32(4):606-611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是目前全球渔业管理的新理念,其要求从海洋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制定渔业管理决策,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加强各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目前东海渔业管理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对内,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不断衰退;对外,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后,近海捕捞作业压力因大量渔船回归而进一步加大.因而,探索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对于解决东海渔业问题应该是一种有益尝试.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首先在立法上应修订现有渔业法规,增加有关生态系统管理的规定.其次在实践中应采取多部门协作、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建立海洋保护区和生态监控区、加强与日韩合作等措施,切实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在东海实施.  相似文献   

4.
多准则渔业管理政策优选研究——以东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已建立的东海EwE模型基础上,采用EwE中的"渔业政策优选"模块,根据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模拟系统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准则下对多种渔业管理政策的响应,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从政策方案中选出"最理想的"东海渔业政策架构.模拟的时间尺度为41年,备选方案包括3个单准则方案、1个多准则方案和31个"复合准则方案".结果表明:单准则方案和多准则方案将导致各种渔具捕捞努力量发生较大变化.35个方案间的比较分析结果为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EBFM)和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①单一准则的渔业管理策略和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多准则渔业管理策略不能实现EBFM总体目标;②就东海目前的渔业经济和社会状况而言,不宜过分地抬高生态系统准则在渔业管理中的地位,经济和社会准则仍然重要:③东海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减少拖网和虾拖网作业、控制围网和流刺网作业、大力发展外海渔业.  相似文献   

5.
探讨广西渔业生态资源和环境现状。从江河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养殖模式、养殖生产管理方面提出广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渔业创新发展亟待链条设计与原创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渔业是对传统渔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定位,与农、林、牧业共同构成陆海统筹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发展现代渔业对实现新空间和新资源拓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近海环境、渔业资源以及捕捞、养殖、加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渔业发展现状,阐述了通过贯穿产业链、问题链、创新链、任务链和价值链的全链条设计,实现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创新兴业的发展理念;从重大科学问题、重大技术瓶颈和四大创新工程等方面,阐释了通过原创驱动实现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的途径;提出了现代渔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意识理念得到了提高。生态学理念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诸多方面,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通过高校对渔业生态学这门课程进行探讨,可以从一方面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生态学的研究现状。渔业生态学是一门以水生生物资源为主体,研究人类渔业活动及与之相互联系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开设和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增养殖和管理。结合渔业生态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以及课程教学实践,本文针对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为国内水产渔业院校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调查数据与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渔业捕捞对其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渤海生态系统最关键的功能组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高营养级游泳动物食性鱼类,转变为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等营养级的底栖大型甲壳类;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波动中显著下降;渤海生态系统的规模、成熟度、总能流量、费恩循环指数、生态网络的聚合度等属性指标均波动剧烈,表明渤海生态系统目前并不成熟,尚处于不稳定期。渔业捕捞是渤海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降低渤海渔业捕捞的强度,防止发生持续大强度捕捞导致的渤海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系统崩溃,以实现渤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对建设现代渔业的认识也在深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从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发展的步伐与日俱进。关于现代渔业的标志,比较有共识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方法、金融保险技术和装备为支持,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从业者素质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渔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世界渔业捕捞量达1.31亿吨的最高纪录。但是,在世界15个最主要的渔区中,有11个渔区的捕捞量下降,主要鱼类资源60%已被充分捕捞或过量捕捞。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安妮·普拉特·麦金撰写了一篇题为《网下留情:保护渔业资源和就业机会》的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养殖期短且品质低劣的鱼类的捕捞,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大量出口鱼类以及渔业养殖的快速发展掩盖了海洋渔类资  相似文献   

11.
Jack mackerel Trach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 is an important fishery resource in the coastal waters around southern Japan. They spawn primarily in the shelf-break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south of 28 N. latitude. Riding on the south-to-north movement of the kuroshio and its branch currents,  相似文献   

12.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从渔业资源的特性出发,结合它的经济特性,才能分析渔业资源衰退的本质。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855年黄河改道山东入海,结束了长达800年夺淮入海的局面,苏北海岸的发展也因之从淤长变为蚀退,此次改道使苏北自明清以来的煎盐业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渔业的兴起。历史发展轨迹类似的滨海与射阳县则在渔业兴起之后,前者因为海岸持续被蚀,近岸沙洲南移等因素,渔业发展以淡水为主,后者则海岸则持续淤积,滩面广阔而以海洋渔业为主,1855年黄河改道深刻的影响了二者的渔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骆马湖渔业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马湖是典型的人工控制型过水性湖泊,文章对其资源、环境特征进行了讨论并针对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过水性湖泊渔业资源开发整治的一些方法和保护对策,以期为我国过水性湖泊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菹草资源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富亿 《资源科学》1993,15(6):39-47
菹草是松嫩平原湖泊、水库等渔业水域较重要的资源植物。本文根据1984—1992年试验研究的部分成果,初步报道了该平原区渔业水域菹草资源现状和菹草型渔业水体生态系统特点,探讨了菹草的渔业经济价值,并提出菹草资源的渔业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睿  韩震  程和琴  江红 《资源科学》2010,32(4):600-605
本文根据国际水生资源管理中心网站的东海区生物资源数据和历史资料数据,利用Ecopath模型对东海区生物资源能量流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海生态系统存在4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碎屑和浮游植物;第二营养级是一些草食性的动物;第三营养级为第一级肉食动物;第四营养级为第二级肉食动物,并且大多为杂食性鱼类。东海区生态系统分为32个功能组。东海区Ecopath模型基本参数主要有:生物量(B)、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P/B)、消耗量与生物量的比值(Q/B)和生态转移效率(EE)。Ecopath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总捕获为5.761t(/km2·a)、总消耗量为2621.630t/(km2·a)、总输出为106.339t/(km2·a)、流向碎屑总量为1303.487t(/km2·a),总生物量(不包含碎屑)为73.478t/km2,系统总流量为5393t(/km2·a),数据表明东海区的营养水平、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初级生产力与呼吸量的比值为0.825,说明东海区生物资源栖息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生态系统连接指数和系统杂合度分别为0.172和0.199,表明东海区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捕食活动复杂性还比较低;捕获平均营养级为3.1,较往年有所降低,说明东海区的生物资源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9-1992年第二松花江流域水产资源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流域水产资源的优势,探讨了资源合理利用途径,并在生产实践基础上,提出渔业辅助资源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李晨  李昊玉  孔海峥  冯伟 《资源科学》2021,43(6):1166-1177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转型要求,面临着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迷及影响生态环境等诸多挑战。渔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是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渔)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从根本上推进中国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扩展Kaya恒等式,对2002—2017年中国渔业生产系统隐含碳排放变动趋势及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①中国渔业生产系统隐含碳排放整体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渔业第一产业始终处于渔业隐含碳排放首位,但渔业第二与第三产业的隐含碳排放占比在逐渐上升。②渔业养殖与捕捞、水产加工和水产流通是渔业隐含碳排放的主要产业;渔业三大产业及所包含的12个细分产业的单位产值隐含碳排放水平都呈现下降趋势。③渔业经济增长、一般渔业技术进步对渔业隐含碳排放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渔业经济增长是拉动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渔业人口和低碳渔业技术进步效应对渔业隐含碳排放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低碳渔业技术进步效应是抑制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的最大因素。因此,调整渔业产业结构,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提升渔业低碳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有效抑制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实现渔业低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渔获统计的西北太平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琪  陈新军  李纲  方舟 《资源科学》2013,35(10):2032-2040
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基础.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0年西北太平洋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营养级,探讨61年期间西北太平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判定其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研究认为,西北太平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1950-1961年,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基本保持不变,稳定在3.40~3.45 间;1962-1973 年,平均营养级呈振荡上升并达到历史最高值的3.58;1974-1987年,平均营养级由最高值下降至历史最低值的3.35;1989-2010年,平均营养级出现了先下降后稳步上升的趋势,并稳定在3.41~3.45间.若仅统计营养级大于3.25渔获种类的产量时,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从1988年开始出现稳定下降,从1988年最高的4.05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3.84,并在2006-2010年稳定在3.84~3.86间.营养级平衡指数(FIB)在1950-1973年持续上升,1974-1987年间出现下降,1988年则大幅上升,1989-2010年间在波动中下降.研究认为,西北太平洋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已经出现“捕捞对象沿着海洋食物网向下移动”的现象,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降低表明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且平均营养级的下降主要是由过度捕捞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