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资源定价改革是今后改革的重点突破领域。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定价方式变革将推动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路径和走向,是整个天然气市场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在经典的古诺模型基础上,通过变分不等式转换揭示了生产商、销售商与消费者这三个市场主体在天然气网络市场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并由此建立了天然气市场均衡模型;进而探讨了在成本异质性、多气源竞争以及政府限价三种不同情景下均衡价格与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最后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看,中国天然气均衡价格受到上游竞争程度、管输成本、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推动上游企业降低成本并不能有利于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政府限价的长期均衡结果是导致需求的膨胀,进一步加剧了短缺;2定价方式的改革对于天然气均衡价格和均衡量影响程度不一。自由竞争的定价方式将驱离成本最高的气源。而中国当前采取的净回值定价改革发挥了需求函数的作用,有利于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的平稳发展;3天然气净回值法定价与市场自由竞争定价的效果相等,说明在目前天然气供需存在缺口、市场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净回值法是一种有效的价格改革的过渡方式。过渡的条件是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形成区域节点价格。  相似文献   

2.
“原材料案”和 “稀土案”的败诉,迫切需要政府采取更为合规有效的关税替代性政策,推动金属矿产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但现有研究只考虑了资源税对关税的替代,且用税收转嫁模型分析替代效果时,相关参数值也都是外生给定的。本文以战略性矿产资源稀土矿为例,从全生命周期的完全成本视角出发,测算出稀土外部性成本的理论税率区间为28.5%~48.0%;构建变换后的勒纳指数和SMR模型测算出中国稀土上游企业三个时期的市场势力值分别为1.0、0.8、1.2,下游企业分别为0.1、0.2、0.4。将测算出的稀土外部性成本、市场势力内生于税收转嫁模型中,发现稀土外部性成本的传递机制、转嫁幅度以及等效替代税率与中国稀土出口企业的市场势力、稀土上游企业供给弹性以及外国进口企业的需求弹性有关。本文得出的结论为中国政府制定更为合规的资源政策和环境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构建的分析框架也为其他战略性矿产资源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分析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张峰  程雪 《资源科学》2022,44(3):583-594
水生态文明建设下,工业用水价格的有效调控关系到水资源管理成效的质量。基于2003—2019年的省级年度面板数据,利用联立方程解决内生性问题,估算中国工业用水需求的价格弹性。研究发现:①三阶段回归结果估计所得工业用水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329,验证了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即工业水价上涨,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将会呈现更为显著的下降;②当前水价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提升水价的杠杆作用可显著缓解工业用水需求的紧张度;③分区域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工业用水价格弹性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宏观空间分布格局;④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与水价不成正比,需求量不能完全决定价格,水价难以正确反映水资源价值等问题,抑制了东、中部地区工业水价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本文可为中国工业水价政策制定和水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福利  达庆利  陆伟东 《预测》2006,25(6):64-69,80
基于企业集团面临不对称的竞争环境,研究了企业集团的中间产品的转移定价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上游子公司的边际成本小于上游竞争公司的边际成本,则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既可能大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也可能小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取决于上游子公司和上游竞争公司之间的不对称程度及下游子公司和下游竞争公司的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程度;如果上游子公司的边际成本等于上游竞争公司的边际成本,则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小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并且随着下游产品替代性的增强而降低,与Hirshlcifer提出的边际成本转移定价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转移定价策略为优。  相似文献   

5.
沈俊杰  黄书培 《资源科学》2022,44(5):994-1008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近几年国际铜价出现频繁而剧烈的波动,成本的变动将影响中国工业经济的平稳发展。为了探究国际铜价对中国工业经济的结构性冲击,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MSVAR)和波动率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AR-SV),将国际铜价格结构性冲击分解为供应冲击、总需求冲击、投机需求冲击、特殊需求冲击,然后利用2004年8月—2019年12月的LME期铜价格数据,分析了国际铜价波动对中国工业经济指数(包括工业品进口价格指数IMPI、工业增加值IAV、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国际铜价冲击在相同区制、滞后期、特殊时期对中国工业经济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总需求冲击是对中国工业经济指数中IAV和PPI的影响作用最强;供应冲击在不同区制下都对工业品进口和出厂价格上涨都起反向冲击作用;投机需求冲击加剧工业品进口和出厂价格波动,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更加明显。②铜价格结构性冲击对工业经济各个指标的影响程度呈现工业品进口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此外,各种冲击产生的影响维持时间限于短期(4个月),中长期影响较弱且影响方向与短期作用效果相反。这些发现有助于市场监管者防范国际铜价波动风险,为工业部门生产和工业品价格调整及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鑫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8,40(5):1026-1039
食品消费需求通过食品供给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QUAIDS模型的居民收入影响人均食品水足迹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水足迹变化,其次对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进行测算与地区比较,最后模拟居民收入和食品价格对人均食品水足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①随着收入增加,各类食品消费量不断增长,而瓜果、乳品等高水足迹食品消费量增速较快,二者使得2012年人均食品水足迹达到521.0m3,其中东北和中部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速度最快;②西、中、东北和东部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分别为0.754、0.726、0.708和0.670,其中粮食、肉类和瓜果水足迹价格弹性相对较大;③居民收入和肉类等食品价格同时增加一定比例,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水平较低,表明收入增长下部分食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2016年人均食品水足迹实际值和模拟值对比表明,较大样本量下利用QUAIDS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7.
王勇  王丁玉  陈彦汝 《资源科学》2021,43(12):2503-2513
碳市场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降低碳排放量的有效方式,不同配额分配方式对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碳交易市场为例,选取北京、天津、广东、上海、福建和深圳6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动性比率指标、对数收益率指标、随机游走过程以及双重差分模型,对不同配额分配方式下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历史法下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好于基准线法,提高拍卖法在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中的占比也能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②基准线法、历史法和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下碳交易市场的波动性均较小,提高拍卖法在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中的占比会稍许增大碳交易市场的波动幅度。③混合配额分配方式比单一配额分配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碳交易市场的信息有效性。④基准线法下的碳交易市场减排效果较好。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不同配额分配方式对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影响,对制定更加科学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8,(4):140-144
通过均衡分析讨论了不兼容和单向兼容两种情况下的无差异顾客位置、平台定价和利润。结果表明单向兼容使得市场结构更加不均衡,优势平台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竞争,却不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扬  李桦  薛彩霞  黄蕊 《资源科学》2018,40(2):427-438
基于福建429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林业产权、市场环境对农户不同生产环节林业投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户抚育环节投入大于种植环节;② 林权主体改革通过稳定产权对农户种植和抚育环节投入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造林补贴和林业贷款分别对种植投入和抚育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但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对两环节投入的影响均不显著;③ 市场环境中,农户造林意识的增强以及种植环节对劳动力的刚性需求,导致林业雇工价格越高,种植投入越多,林地租赁价格的提高则抑制了农户抚育投入的增加,而木材市场价格对两环节投入影响也均不显著。因此,为调动农户投入积极性,应进一步落实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推广森林抚育补贴,加大林业贷款支持力度,培育健康活跃的林业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史常亮  张益 《资源科学》2022,44(4):647-659
关于土地确权会促进还是抑制农村劳动力迁移,现有研究尚无定论。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将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分解为失地风险降低效应和土地投资激励效应,利用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宏观视角对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引入面板门槛模型探讨该影响效果在不同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土地确权主要发挥了失地风险降低效应,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迁移,尤其是对常年外出和省外迁移的促进效应更大。②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南方地区较强,而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则不显著。③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存在以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为前提的门槛效应,当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时,确权对劳动力迁移无显著影响;只有当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门槛值后,确权才会对劳动力迁移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以确权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迁移,除了明晰产权以外,还须同步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国际视角量化分析了国际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天然气价格改革现状,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和定价机制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页岩气革命导致了当前国际油气价格呈现"分离"态势,这也是天然气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然而,油气价格之间的弱联动性仍然存在,且在当前国际低能源价格的态势下,我国应抓住契机,进一步推动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周茂荣  祝佳 《资源科学》2008,30(4):572-577
近年来全球天然气需求和价格的不断增长促使欧盟开展天然气市场改革以确保天然气供给安全和相关产业竞争力。但欧盟相关改革指令的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从而导致欧盟天然气市场改革进展缓慢,各成员国天然气市场仍处在分割的状况。欧盟天然气市场改革这种差强人意的状况引发了欧盟官方和学术界的各种讨论。本文对各方观点进行分析,揭示了欧盟指令效力的不对称、基建能力不足、监管和处罚措施不力以及贸易联系刚性是阻碍欧盟天然气市场改革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对欧盟天然气市场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认为欧盟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进程将会出现以下趋势:①欧盟内部天然气市场发展呈现多层次性的特点;②欧盟天然气基建设施进一步发展,LNG在欧盟天然气市场中地位显著上升;③天然气短期交易发展迅速,长期合同虽减少仍占据重要地位;④欧盟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多样化,但石油价格仍然对天然气价格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韦佳慧 《大众科技》2014,(3):189-191,196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势在于,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具有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先进、淘汰落后的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分工和协作的社会生产的机制,通过市场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机制,从而引导资源配置的优化。因此,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要求,就是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和贯彻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文章跳出传统研究路径依赖的惯性,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宏观背景,将广西国有林场改革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认为市场化是国有林场改革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钟帅  沙景华  沈镭  刘立涛  柯文岚  张超  沈明 《资源科学》2015,37(12):2421-2429
中国水资源问题表现为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严峻,而城市化过程是今后水资源需求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对水资源定价系统的改革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将3种水资源定价系统分别引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城市化过程为模拟背景,比较了不同的水资源定价系统中水价变动、水资源部门间分配状况以及宏观经济变动水平。研究表明,在控制水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农业部门和城乡居民的用水需求增加,其它生产部门的用水需求减少,相对用水价格在不同系统中变化显著;不同系统对于GDP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对城乡居民的福利有显著影响,平行定价系统将使农村居民获得最高的福利水平;进一步改革的统一定价系统将使城镇居民实现最高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5.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铁矿和钢铁生产特征出发,基于产业竞争理论探索铁矿石供需的特殊规律和价格机制,并以供需曲线拐点区分其弹性区间和市场状态。得出的结论是,在供需公共弹性域内,铁矿石贸易遵循市场机制形成价格;在该区域外,处于买方或卖方市场状态,市场定价机制失效,优势一方易于操控价格。实证认为我国钢铁业过度膨胀是卖方市场的成因,也是铁矿石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涨价预期的自我实现起增强作用。调控铁矿石价格的关键是改变铁矿石的卖方市场状态,通过实施遏制进口、投资海外采矿、"扶小抑大"和发展转型等互补措施,让供需落入公共弹性域内,再让市场机制自发调控价格。如此有效调控,铁矿石周期预期价格三年内可以降至85美元/吨。  相似文献   

16.
严良  熊伟伟  王小林  王腾 《资源科学》2019,41(9):1655-1664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和能源消费现状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能源供给结构和需求变化的不平衡制约了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形成一套从底层引导供给端价格形成和产能更替机制的政策工具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视角下,基于能源间需求的价格替代机制及各能源内部的产能更替机制建立动力学模型,模拟了2017—2050年中国能源替代趋势并作为基准情景,在此基础上从供给端设定了价格、市场、成本、补贴、碳交易等情景。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煤炭依旧是主要消费能源,且结构调整和减排压力较大,而在补贴策略和碳交易策略下,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因此,必须提振天然气激励水平保障平稳过渡并降低新能源获取成本,增进能源定价机制改革,拓宽碳交易价格变化空间,以便有效达成供需协同的能源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美娟 《预测》2012,31(3):76-80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n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接入定价与电信竞争问题.当存在n期竞争时,如果接入价格大于接入成本,将会导致电信运营商网络规模的大小与其在零售市场产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同时,若某一运营商在竞争初期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用户基数,且在第一期新用户加入该运营商网络的比例大于其初始市场份额,则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通过n期竞争后将产生马太效应.研究结果得出:当存在n期电信竞争时,规制者应以低于接入成本的方法进行接入定价,这样不仅有利于电信竞争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可以改善消费者福利;若电信运营商的通话流量平衡,为在实践中更便于操作,可采取免接入费制度进行接入定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炭资源消费状况与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衍伟 《资源科学》2008,30(4):554-559
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已成为国家制定的“2020发展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煤炭价格形成方面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化的问题,致使煤炭价格出现了绝对价格较低。比价不合理等严重阻碍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煤炭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措施,但均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煤炭成本核算不完整,其价格并不能反映资源成本与费用。为此.应在明确改革和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国内煤炭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推进煤炭产、运、销、需企业的改革发展,有效缓解煤炭供需压力,保障有关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9.
苗珊珊 《科研管理》2019,40(9):85-95
突破传统经济学的中性技术进步假设,基于2000-2016年粮食产量、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等相关数据,采用技术进步福利效应模型从分配效应与产量效应视角实证分析粮食生产技术有偏演进的福利效应,探讨技术有偏演进---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农户福利变动这一链条的作用机制,试图揭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不同主体福利变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从2000年的658.77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243.25亿元,但这种改善随时间推移达到拐点后呈逐渐递减趋势。经济剩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采用不同生产要素的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具有非均衡性,消费者与采用生化型技术的生产者获得了绝大多数剩余,采用机械型技术的生产者是遭受福利损失的主体。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差异使得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三大主粮福利分配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尤喆  成金华  吴桐  王然 《资源科学》2020,42(8):1604-1613
中国是世界铁矿石第一进口国和消费国,然而长期以来面临着定价权缺失问题。通过定价机制改革,掌握铁矿石定价权是保障中国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2009年铁矿石由长期协议定价机制向短期协议定价机制改革为参考点,采用以断点回归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7月至2019年3月的相关月度数据,对铁矿石定价机制改革与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波动的因果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短期协议定价机制的引入与国内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密切相关,在短期内能有效抑制价格的大幅上涨,经测算,定价机制转型能够降低国内进口铁矿石价格6.06%~18%;②短期协议定价机制改革在短期不能抑制国际铁矿石价格;③在定价机制冲击铁矿石进口价格过程中,内生性因素影响较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应继续加大对短期定价机制的创新力度;发挥中国铁矿石短期定价机制改革的羊群效应,以协同增加同铁矿石供应商协商的议价权;针对国际市场变化情况灵活调整定价机制,强化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