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了基于Box-Cox和Box-Tidwell生产函数的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并考虑了国家特征对生产效率和信息技术价值的影响,从国家层面分析了信息技术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特征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强化了信息技术的价值。但是无论在Box-Cox还是Box-Tidwell生产函数下,信息技术资本都没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反而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2.
标准存量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介绍标准类别和标准机构,分析各国国家层面上的标准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研究基于生产函数法测算标准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分析测算我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方法。将发明专利和国家标准作为测算我国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扩散程度的指标,使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专利和标准的有效存量,并根据我国1985-2017年数据分析资本、劳动、专利和标准等要素的年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本驱动,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需要研究新的要素驱动模式。建议通过鼓励创新和制定标准的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两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效率,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验证IT培训因素对IT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IT培训时间对IT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并且随IT投资效率的提高,人均IT培训时间对IT投资效率的贡献逐渐增大;而人均IT培训费用对IT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丽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2):173-179
标准存量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介绍标准类别和标准机构,分析各国国家层面上的标准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研究基于生产函数法测算标准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分析测算我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方法。将发明专利和国家标准作为测算我国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扩散程度的指标,使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专利和标准的有效存量,并根据我国1985—2017年数据分析资本、劳动、专利和标准等要素的年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本驱动,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需要研究新的要素驱动模式。建议通过鼓励创新和制定标准相关政策,提高创新驱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FONT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本武 《科研管理》2011,32(1):10-14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1996-2007年31个两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知识生产函数理论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实现对中国工业行业知识生产函数的估计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中存在无效率;各工业行业研发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并没有表现出随时间提升的趋势。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3-2009年低碳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对数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低碳企业平均技术效率为0.751,企业间技术效率变动存在较大差异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国低碳企业产出增长主要是基于资本驱动的,劳动力的贡献较低;资金运用能力对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能力、企业规模均与技术效率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资本结构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无效率程度有不断减弱趋势,但这种趋势还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TLPF为基础,通过引入能源要素对传统的生产函数进行扩展,之后基于1978-2009年期间能源、资本与劳动力各要素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RR方法,定量分析了各投入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79-2009年间,能源要素对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平均贡献率达到38.9%。文章认为应在发展低碳新能源的同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这对于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Solow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的推广应用是一国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Solow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用简便实用的形式描述了资本、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本文基于Solow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模拟并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指出了我国经济仍依赖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出我国应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五系统的Network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测度研发效率并进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基础上,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判断在各阶段是技术赶超还是技术创新支撑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有利于沿线各国找到提升研发效率与加快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发现:(1) 从专利生产阶段到新产品生产阶段全要素研发效率指数明显提高。各国研发效率提升主要依靠的是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非技术进步;(2)研发资本投入均对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人员对研发效率表现为负向不显著的影响;(3)专利生产阶段的中间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新产品生产阶段的最终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相比技术效率的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的贡献更大。第二阶段,相比科技论文数,申请专利有效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第三阶段,相比工业增加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0.
将文化资本作为重要投入要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构造了扩展的MRW模型分析框架。在测算我国31个省份2004~2009年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存量基础上,研究各资本投入要素在稳态经济运行和实际经济运行情形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还未达到稳定增长阶段,现阶段经济增长仍为物质资本推动型,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作用有限;当经济增长达到稳态时,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将得到调整,物质资本的贡献大幅下降,而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投资绩效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且受到国家特征的影响,但当前的研究往往忽视了国家特征对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影响。本文在传统局部调整模型的基础上,假设调整速度是动态变动的,且是国家特征的线性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调整速度的局部调整模型。该模型可以分析统计期内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与调整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息技术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后,导致经济绩效的下降,中国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计算结果,运用空间计量、协整回归及因果检验实证分析异质劳动与资本集聚对我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资本集聚通过影响生产规模中的要素再配置而与规模效应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以调整技术进步速度和方向;生产率的提高不在于技能劳动集聚,而在于技能劳动集聚对技术效率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资本集聚与技能劳动集聚的非协调演进导致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匹配失当是规模效应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最大掣肘因素,宏观上表现为规模经济扩张与规模经济效率下降共存。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是当今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投资亦是各个国家提高经济效率的主要手段和投资方向。本文旨在分析信息技术对传统资本、劳动力的交互作用是否会随着投资强度和发展阶段而改变,通过Copula贝叶斯估计法,利用经验数据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在信息技术,资本、劳动力投资交互作用的结构性特征,经过对比发现,我国信息技术对我国资本、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明显弱于美国,且呈现中心区域增强的替代作用。信息技术投资替代性的结构性差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免过高或低的估计信息技术价值,对于国家层次的信息技术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两次农业普查对农村主要基础设施的调查资料,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公路、码头及铁路三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水路和公路的普及程度对中国各省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铁路运输网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改进效果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增长中合理投资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高的投资率和低的消费率问题,建立了一个确定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合理投资率模型,并用该模型估算了我国合理的投资率及相应的消费率。分析表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投资率高低取决于经济自然增长率和技术上可行的投资生产率,但主要取决于后者由于不同经济组织具有不同的投资生产率,估算结果表明,更高效率的个体、外资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提高,会内在要求投资率下降,收敛于18%-25%区间内。在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下,合理投资率或储蓄率不应该超过32.4%,相应地,消费率不应低于67.6%。  相似文献   

16.
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是江西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本文建立了江西省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要素投入效率评价模型,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对园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1)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其中技术进步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属于增长型园区;(2)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增长表现出惯性特征,资金与劳动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劳动的影响弹性大于资金的影响弹性;(3)园区企业个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弹性为负,盲目招商引资并不会显著带动经济增长。最后,本文依据研究结果对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资本、劳动和资源三投入要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面板模型,考察了1990~2008年中国省域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研究表明:资源的产出弹性为正,并逐年递增;东部地区的生产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外资因素和出口对生产效率有正影响,而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为负;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其次是生产效率变化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98-2008年中国29个省市高校与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为产出变量,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探究了“模式Ⅱ”情境下应用导向、跨学科研究、参与者异质性、组织多样性对知识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区域间知识生产的平均效率及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知识生产效率水平的格局为:东部>中部>西部;“模式Ⅱ”情境下企业的人才与资金投入对知识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校知识存量对产学合作中的知识生产贡献度更高,并且该过程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属性;应用导向等影响因素对知识生产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存在区域与时效上的差异性,应用导向与参与者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边际影响较大,东部地区企业参与知识生产的边际效果高于中西部地区,政府介入产学合作对中西部地区知识生产具有长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分析科技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总投入占GDP的比例、公共科技金融占市场科技金融的比例、风险投资投资额占科技资本市场筹资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风险投资投资额占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总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并无显著相关关系;科技资本市场筹资额占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总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