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水泥生产中熟料成分分析速度是及时掌握生产情况的指标之一。用单独称样,盐酸(1∶1)溶解试样,在pH=2,加热70℃条件下以EDTA滴定测定Fe2O3。在测完铁后的溶液中加入EDTA标准滴定溶液,在pH=4.3,90℃条件下以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  相似文献   

2.
苯酚溶液在强酸性(pH=1)条件下降解率最高,随着pH值增大,降解率随之降低,在pH=9时,降解率到达最低点,而后随pH值增大降解率又开始逐步升高。K2La2Ti3O10对苯酚和邻氯苯酚的氧化去除率随着pH值的变化产生一定的波动,但其总的趋势是随着pH值上升而下降,在pH为9~13之间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EDTA螯合铜主要用于生产微量元素肥料。文章以碱式碳酸铜、EDTA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EDTA螯合铜产品。通过实验确定的EDTA螯合铜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催化剂硫酸加入量为硫酸:EDTA =0.03:1(摩尔比),碱式碳酸铜与EDTA物料配比为0.48:1(摩尔比),反应温度为80℃,中和pH值为3.25,在上述条件下合成的EDTA螯合铜产品中Cu含量达15.5%,可满足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要求。由于在实验中未进行母液循环,使产品收率较低为55%,有待进一步进行母液循环实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以酸溶白云石、生石灰的化验方法。试样用HCl分解后,钙镁等以Ca2+、Mg2+离子进入溶液,试样中含有少量铁铝等干扰杂质,滴定前加入0.2%镁试剂及三乙醇胺掩蔽干扰离子,以20%Na OH做碱性缓冲,以钙试剂羧酸钠盐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钙。同样的条件,用三乙醇胺及盐酸羟胺做掩蔽剂,加入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直接滴定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操作,精密度准确度高,大大缩短分析时间。  相似文献   

5.
铬铁矿试样经碱熔融、酸化后分离铬,用抗坏血酸掩蔽铁,用Na2HPO4掩蔽钛,在pH 5.3~6.3的溶液中,铬天青S与铝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70 nm进行比色。络合物稳定时间长、重现性好、准确性高,其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RSD5%(n=5)。  相似文献   

6.
本方法是在试液保持PH=4-5的酸度下,用六次甲基四胺-铜试剂分离Fe3+,Ti3+,Pb2+,Cd2+,Hg2+,Al3+,Bi3+,Ni2+,Co2+等干扰离子,在PH=10的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的合量,从中扣除钙量,即为镁量。  相似文献   

7.
230℃和250℃温度下溶液中CH_4和CO_2之间的碳同位素交换反应的实验初步证实它们在水溶液中要比在于系统中容易进行同位素的交换。不同条件实验的比较表明溶液的酸度(或pH)、CH_4/CO_2(摩尔)和反应容器的大小等都会明显地影响同位素交换的速度。文中描述了实验方法,并从机制上初步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电沉积法,在20#钢上制备Ni-纳米Al2O3复合镀层,通过将试验样片恒温25℃静态全浸泡在pH=3.5,NaCl的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中浸泡210h的方法。研究脉冲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超声波功率,纳米。Al2O3颗粒度等工艺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及测量复合镀层的断面厚度?利用理学D/max 2400型X射线衍射仪(XRD)确定镀层中含有第二相纳米Al2O3粒子。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考察在实际储存条件(室温)下,酚酞指示液的稳定性,以此结果确定酚酞指示液的储存期,以保证药品检验的准确性。酚酞作为一种常用指示剂,广泛使用于酸碱滴定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也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酚酞指示液变色范围为pH值8.3-10.0。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柠檬酸法合成钙钛矿复合材料LaFeO3,研究制备条件对其活性的影响,并测定该系列样品对不同水溶性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率.采用XRD、SEM、光声光谱图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柠檬酸加入量和焙烧温度一定时,反应体系的pH值在1-2、成胶温度为80℃时制备的LaFe03样品悬浮溶液中,亚甲基蓝溶液仅由光催化引起的脱色率迭48.17%.  相似文献   

11.
脱水苦瓜护绿和着色方法的研究和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苦瓜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的护绿、着色方法及其效果,确定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0.5cm厚苦瓜片,经0.20mol/L的Na2CO3浸泡1min后,于85-90℃水中烫漂2.5 min,充分快速冷却后,浸泡于200mg/L的ZnAc O.3?Cl2 800mg/L EDTA护绿液中或置于200mg/L的叶绿素铜钠盐溶液中,液压处理10-20min,沥干后先天85℃烘2h,再于50℃烘3h,成品色泽理想,同时对叶绿素铜钠着色和护绿的色泽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郑湘  郑可利  杜燕治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209-211,214
针对草珊瑚(三明)中反丁烯二酸的提取工艺的研究,采用超声波法进行优选,用液相色谱法(测量条件:Agilent 1200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比例为(2:98),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8nm,出峰时间为1.471min)测定不同条件下样品的吸收峰,以吸收峰大小为指标定性分析从而确立单因素设计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研究5因素(溶剂浓度、pH、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温度、料液比)对草珊瑚中反丁烯二酸的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最终确立了最优提取工艺:溶剂浓度70%;pH=4;超声波功率50w;超声温度50℃;料液比1:35,提取时间为40min。通过该实验确立最优工艺提取效果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浆液的pH值和焙烧温度以及反应过程中原料的水蒸气比例和反应压力对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异丁烯选择氧化生成甲基丙烯醛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PS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3.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异丁烯的转化率要明显高于在pH=1.0和pH=6.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的催化剂异丁烯的转化率最高,焙烧温度为500℃的催化剂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最高。加水可以提高异丁烯转化率和甲基丙烯醛选择性,而加压可提高异丁烯转化率,但降低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当前一个研究热点。许多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同时产生H2。本文选择了来自同一活性污泥样品的3株有较高产氢能力的发酵细菌,采用生化和电镜技术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并进一步比较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它们产氢量、细菌生长量、液相发酵产物组成的变化和差异。获得了三株产氢菌的单位体积培养基最大累积产氢量,提出了纯培养生物制氢的最佳条件,为混合培养生物制氢强化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鹏 《大众科技》2012,14(3):109-110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BaTiO3-CoFe2O4两相复合陶瓷粉体,并通过成型1200℃烧结制备BaTiO3-CoFe2O4两相复合陶瓷,测试XRD和TEM,并对其介电,漏电,铁电进行了研究。XRD分析制备的BTO陶瓷为四方结构,铁电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介电损耗,CFO陶瓷为尖晶石结构,复合陶瓷具有两相结构,同时具有铁电性和磁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且多呈离子型状态存在。随着稀土元素的广泛应用,确定一个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要求的分析方法非常必要。在PH=2.5的氯乙酸—乙酸钠介质中,三溴偶氮胂和稀土元素生成蓝绿色络合物,在25mL体积中,加入3mL 0.5g/L的三溴偶氮胂,稀土元素氧化物在0~12.5μg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以La为代表,稀土摩尔吸光系数为1.30×105L.moL-1.cm-1,有色络合物可稳定15h以上,其最大吸收峰在632~637nm之间。所测离子稀土氧化物总量结果与PMBP-苯萃取光度法及DTPA滴定法相比较,结果相符合。标准回收令人满意。用50g/L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为浸取液,沸水浴中浸出30min,即可使离子稀土的浸出达满意程度,且无任何干扰元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煤的灰成分测定的方法及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对煤灰中SiO2测定时一些注意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均相和非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UV/H2O2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及TiO2光电催化非均相氧化技术为例,选择硝基苯、4-硝基苯酚、喹啉和活性艳橙K-R等为目标化合物,对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UV/H2O2体系中产生的·OH是硝基苯、4-硝基苯酚和喹啉降解的直接原因,有机物的降解可用准一级动力学进行很好的描述.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氧化剂浓度及水体中存在的常见无机阴离子如HCO-3、NO-3、Cl-等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探讨了各有机物的降解途径.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光电填充床催化反应器,结果表明,三维电极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光催化氧化效率.外加电压和溶液中NaCl对活性艳橙K-R和喹啉的氧化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还研究了溶液酸度条件、空气流速及氧气对光电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conometric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at cross-country level. The paper aims not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robust estimates of investment elasticities (a doubtful task given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data sources and the modelling problems), but to develop and critically assess the validity of an empirical approach for characterising the production of science and its impact,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e employ and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a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to relate investment inputs to scientific outputs using a sample of 14 countries for which we have inform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ERD). The outputs are taken from the Thomson ISI® national science indicators (2002) database on published papers and citations. The inputs and outputs for this sample of countries have been recorded for a period of 21 years (1981-2002). A thorough discussion of the data shortcomings is provided. On the basis of this panel dataset we investigate the profile of the time lag between investment in HERD and research output and returns to national investment in science. We devote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analysing the presence of cross-country spillovers. We show their relevance and underline the international effect of the US system.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用预曝气+缺氧/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A/BCO)处理食品废水工程实例。生物接触氧化池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接种,水温20~25℃的条件下,培养驯化一个月左右。COD、SS、BOD5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4%、94%、94%和78%,出水可达一级排放标准,过滤消毒后的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