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构成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一、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制约因素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过去有所提高,但从整体素质来看仍然较低。据…  相似文献   

2.
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扩大就业,落实中央再就业对策、法规,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和组织形式.通过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改变原来存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劳动就业体制发展的因素,促进新的就业机制的建立完善就业服务的保障制度,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开放,营造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化就业.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随着广东省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男性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多数是妇女。从广东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偏低的原因,论述了要加快广东城市化建设,就必须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广东农村妇女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职业技能欠缺,是当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造就农村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入手,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信息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不对称下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出现农民工和普通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同单位不同保障等现象,信息不对称成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谐转移城市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增收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2000~2004年全国31个省份的农民纯收入总量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的面板数据,建立联合回归模型,验证了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总量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在对1800多个农户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看,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选择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减少是客观经济现象。劳动者的家庭身份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是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增收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2000-2004年全国31个省份的农民纯收入总量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的面板数据,建立联合回归模型,验证了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总量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重要问题之一。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劳动力数量长期供大于求,供求矛盾突出;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地位的下降,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给城镇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大力促进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城镇化道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就业,失业没有一套合理的测量体系,无法真实的反映农村地区的就业,失业状况.文章分析认为,农村地区的就业者应该界定为: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调查时点前3个月中在该户平均每周工作不低于15小时的无酬劳动者.同时提出运用"户均需劳动力投入"的方法估算出被调查户的劳动时问,与该户实际拥有的劳动力数量相比,判断该户是否存在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11.
十百千科技星火工程是配合实施国家星火计划,提高西宁市乡镇企业水平的科技工程。其目的和意义是引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起以科技为先导的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推动乡镇企业重点行业的科技进步,培养农村适用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一、指导思想实施该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科教兴市”为动  相似文献   

12.
《科协论坛》2005,20(12):11-13
增城市有农业人口54.2万,占人口总数的60%。近年来,增城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统筹城乡发展、以“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以提高农村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全面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广人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这两项工作,促进全市农村劳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重点转移到经济科学技术领域,加快了知识经济的步伐,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作为世界人口资源第一位的中国,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只有依靠教育。发展教育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措施。为此,作者采访了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张养利,就陕西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途径、农村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农村职业教育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农村职业教育的方法、对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长谈。陕西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张养利校长谈起农村职业教育来如数家珍。他说,…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党和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发展方向。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星火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培育星火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96年,在国家科委的指导下,在省、地(市)、县科委及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全省各级科委共投入培训经费445万元,举办各种培训班3664期,培训各类星火管理和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农广校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就农广校重新确立培养方向、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特色培训、打造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品牌及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农广校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就农广校重新确立培养方向、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特色培训、打造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品牌及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如国家扶持政策不到位、农村劳动力培训内容不全面、农产品产销信息不畅通等,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措施,如落实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平台等。  相似文献   

19.
卢梭说过:“人是生而平等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群体歧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却是普便存在的。歧视夺走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夺去了人们的尊严,甚至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是广泛存在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行为不仅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本文首先给出了劳动力就业市场上歧视的概念,即对劳动者与劳动生产率无关的个人特征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设置壁垒,使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受到不同的待遇;然后探讨了歧视的来源问题、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以及歧视所带来的经济成本,最后提出了政府在减少歧视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罗贵勇 《今日科苑》2007,(16):245-24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是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村的就业矛盾极其突出。如何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这是关系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了我省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