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期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对全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也使城乡之间的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单纯依赖于传统的土地调查越来越无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掌握,通过开展土地变更调查来测量和调查地块和界限变化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利用现状图来进行汇总,从而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有效分析,为国土地资源部门让对土地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文中从土地变更调查测绘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土地变更调查测绘方法,并进一步对土地变更调查测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土地更新调查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采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一务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巴彦县土地变更调查中,通过对技术路线研究和与传统方法的优势对比,引出了土地更新调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这种新趋势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由于开展土地详查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纸介质的调查成果难以彻底地实现因数和实地的同步变更;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土地资源调查成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建立并完善一年一次土地变更凋查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土地更新调查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内外业不能一体化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Windows Mobile系统的PDA的土地利用调查与变更方法,该方法能够完成变化图斑的属性核查、对土地利用与变更的数据进行采集、实时或准实时地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修改和编辑,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更新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传到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了土地利用调查的内外业一体化。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对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土地分类、数据建库和入库进行了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目的是便于今后的土地变更信息的录入,更好地维护和利用土地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刘娴 《科技风》2014,(17):83-83
为了保证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以MAPGIS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依托,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系统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该系统包括了图形查询、属性数据查询、信息检索查询、数据变更、统计输出、成批录入等主要功能,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了MAPGIS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的几点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籍调查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调查方法主要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归属问题、确认宗地的划分界限、统计宗地面积、用途等,从而为后期的土地登记以及合法土地属权证书提供科学依据。传统的地籍调查主要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测量持续时间长,登记、审批程序较多,难以满足当前土地管理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对地籍调查中的若干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浅谈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和受限制条件少的显著特点。本文首先阐述了遥感技术的特点,然后对遥感技术在农村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遥感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和主要调查方法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周期短等优点,可为今后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内江科技》2019,(6):26-27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本文通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动态监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项目,介绍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同时,也提出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数据格式和坐标基准一致性、数据误差、数据获取及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井冈山市为研究区,以1994年、2007年两景遥感影像、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比较准确地调查研究区1994年、2007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时空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井冈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井冈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人文因子可以归纳为旅游产业发展因子、农业发展因子、工业发展因子、林业发展因子和人口增长因子.上述人文因子对井冈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和强度各不相同,其中旅游产业发展因子与工业发展因子的影响作用较大,林业发展因子、农业发展因子和人口增长因子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期大兴安岭北段林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兴安岭北段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带。本文以MSS和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提取该区1976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林地变化的特征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林地相关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主体;伴随着有林地的快速减少、灌木林地的大体平衡,疏林地和其他林地快速增加;林地动态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灌木林地的区域差异最大;在林地整体变化的整体强度上,呼玛县处于较低水平;内蒙古部分及漠河县居中,塔河县相对较高。该区林地动态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人类活动和森林火灾,是驱动力和约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最后提出全球变化研究的两种基本模式:根据全球变化的特征分析全球变化的动力机制;根据全球变化的动力机制和动力要素的发展状态来预测全球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目视解译方式,利用SPOT5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地类光谱的可区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应用的精度水平。实验以浙江省桐乡市龙翔街道SPOT5影像为例,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为目的,通过针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分析,提出了基于地类光谱特性分析的分段线性拉伸方法;同时利用同期航测数据,对应用效果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对于光谱接近易混淆的地类,不仅可以增强地类界限清晰度,而且地类面积提取精度也可提高3.5%左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户的耕地质量认识及其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对陕西省横山县的107个农户进行了典型调查,旨在获取基于农户的耕地质量知识并研究其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民选用坡度、灌溉条件、土壤质地、产量、肥料投入、作物长势指标评价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土壤样品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将耕地分为高产地和低产地,发现农民在两类耕地上的种植结构、施肥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农民能够准确鉴别耕地质量并有合理的评价指标;现有生产模式下农民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行为会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将农户指标与基于遥感手段的耕地质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长城沿线风沙区与黄土高原交错地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框架,用以指导该区域耕地质量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农户尺度的耕地撂荒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撂荒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2010—2016年承包耕地的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影响因素,着重从显性撂荒和隐性撂荒两个角度研究其概率变化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①农户承包的耕地同时存在显性和隐性撂荒现象,隐性撂荒比例较大,但未来撂荒的现象均将逐渐减少;②一致性方面,种子农药化肥投入、农业补贴政策等对撂荒的抑制作用显著,但其边际效应都将减小;土地征用会促使农户选择撂荒,存在负面的长程作用;③显性和隐性撂荒的影响因素有差异,丘陵地貌区显性撂荒显著,耕地规模化和退耕还林还草补贴能减少农户隐性撂荒的概率;自然灾害发生将会导致显性和隐性撂荒,但自然灾害对显性撂荒影响的边际效用减少,对隐性撂荒影响的边际效应却增加;④在空间差异上,经济发达区域的耕地发生显性撂荒的概率仍较大,粮食主产区继续发生隐性撂荒的概率较大。未来应制定和完善相关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资和大规模开展土地流转等解决耕地撂荒难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专业特点和技术特点都很突出,不仅如此,还应在政策上有所延伸。本文从土地勘测定界和地籍测量的异同入手,对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开展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的两大因素,而人们的农业生产行为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人口众多,土壤资源有限,其80年代初以来的农地土壤肥力变化备受世人关注。同时中国农村的经济、制度、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利用80年代初和2000年的土壤肥力数据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调查数据,试图揭示自农村改革以来可能影响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壤肥力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耕地资源禀赋则相反。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壤肥力变化之间没有表现出某种明显的相关关系。20年来中国农地的复种指数变化没有破坏土壤肥力,反而因复种指数微略下降而改善土壤肥力。同时近年来秸秆还田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张家口市农用地格局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媛  许月卿  郭洪峰  吴艳芳 《资源科学》2012,34(8):1493-1499
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模拟与预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张家口市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利用地形、降水、道路、人口密度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数据,以草地为参照组,构建了张家1:2市农用地分布格局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并采用ROC曲线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坡度、降雨量、高程、人口密度以及至村庄距离是影响张家口市农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分布概率的ROC曲线检验结果分别为0.7732、0.8800、0.7432、0.6750。模型模拟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与2009年相应地类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拟很好地揭示了张家口市农用地格局形成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为张家口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及其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系统完整信息,实现多种地类的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系统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单福征  於家  赵军  钱光人 《资源科学》2011,33(8):1600-1607
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大城市郊区传统农业用地向工业及其他非农用地的转变,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碳源/碳汇和碳排放。基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1989年、2000年、2006年和2009年等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程度非常剧烈,89.3%的农业用地萎缩,其中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为主导变化类型,占所有变化面积的27.98%和19.01%;②区域工业用地扩张所带来的碳排放量显著增加,2009年碳排放量为82.018万t,而由于耕地等碳汇面积持续减少,碳吸收量仅为0.569万t,由此造成的碳赤字达906km2,相当于园区面积的36.24倍,是整个浦东新区面积的1.72倍  相似文献   

20.
陈志钢 《资源科学》2010,32(10):1972-1978
以广西阳朔县为例,在分析多期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利用相对变化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叠置与转置、空间自相关等测度典型风景名胜城市阳朔县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得出:①1993年来,阳朔县域建设用地是相对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②阳朔县域建设用地在空间上分布呈现从集中向分散的趋势发展;③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阳朔旅游基础设施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的需求;④在农业发展减弱反馈、工业发展减弱反馈以及旅游业发展加强反馈的影响之下呈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向旅游业用地转化的过程。文章最后认为建立旅游用地分类标准是深入探讨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互动机理的基础,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