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使用PatSnap平台对全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相关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收集、查全、查重处理后得到分析样本,对样本进行整体概况分析、专利权人及发明人分析、技术分析,得到专利地图及专利高频关键词,剖析全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对我国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应用领域技术创新及专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今,水系锌离子电池因为具有环境友好性,安全性,低成本和可接受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产品。其中钒基化合物由于其拥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是一类重要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增多,具有优越性能的锂电池自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容量相对偏低,它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1-x-y)O_2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正极材料,它与锂镍钴材料相比,具有容量较高、热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设计和制备高性能正极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一切影响材料中电子和锂离子传递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正极材料的性能,其中,材料形貌是决定电子和离子传递路径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近几年报道的正极材料的形貌类型,主要分析了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形貌的制备方法及不同的形貌对材料可逆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势,理论比容量为170 m Ah/g,由于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安全性好,循环性能好等特点,被认为是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之一。美国威伦斯技术公司是较早对磷酸铁锂进行研究的企业。本文将对威伦斯公司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对其申请现状和技术发展脉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郎丰饶 《科技通报》2013,29(2):37-38,41
正交LiMnO2以其独有的特性,作为正极材料有着优良的表现,本文针对其缺点进行掺杂改性研究,使用凝胶溶胶法制备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比例掺杂镍元素对其作为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4):519-519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官轮辉研究组与其合作者,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将多壁碳纳米管填充在空心的多孔碳纳米管中,合成出一种新型的管中管复合碳纳米材料。作为硫的优良载体,该材料有效提高硫的导电性,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并提供大的孔体积来提高硫的负载量。合成的碲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表现出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和优异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还是以石墨为主,但是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较低(为372 mAh/g),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 200 mAh/g,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材料在锂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电极材料破裂和粉碎,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且硅的电导率不理想,也限制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用石墨烯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有望缓解其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差的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提升机理,期望对未来石墨烯改性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3)
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新能源,锂离子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以镍钴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制成容量为1300m Ah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电池经过1C倍率测试循环性能达到1000次以上,经过针刺安全测试后没有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淀粉、柠檬酸作为有机碳源,配合液相分散混合、高温固相处理以及雾化造粒工艺,制备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就不同碳源包覆改性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有机碳源中,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从小到大依次为柠檬酸(139.4mAh/g)、淀粉(144.4mAh/g)和聚乙烯醇(153.8mAh/g)。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27-27
用化学方法合成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的新型高电压高容量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Li(CoxNiyMn1-x-y)O2.试制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高功率8 Ah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研究了该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以LiCoO_2,LiFePO_4以及85%LiCoO_2/15%LiFePO_4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复合正极材料与单一正极材料之间安全性与电性能差异。通过针刺、挤压安全性测试以及循环、倍率放电等测试表明,85%LiCoO_2/15%LiFePO_4复合材料既能表现出类似LiCoO_2的优异电化学性能,同时具有LiFePO_4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与良好的循环性能,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60.21%,效率接近100%。应用XRD、RAMAN等方法对其充放电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充放电过程中,多硫化碳炔中无Li2S生成,有可逆的新相生成,碳基体也发生了可逆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高度可逆性是多硫化碳炔循环性能优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3)
在人类探求出的已知金属当中,锂元素的原子量不仅是最小的,而且里面的金属也是最轻的。因为锂元素自身拥有的电极电位以及电化学当量是非常高的,而且锂元素电化学的比能量拥有着相当高的密度,因此,若是将锂元素与一些适当的正极材料进行匹配,就可以得到高能量的电池。自从锂电池被商品化之后,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七种:即锂电池的硅基材料、锂电池的氮化物、锂电池的石墨化碳材料、锂电池的锡基材料、锂电池的新型合金材料、锂电池的无定型碳材料以及锂电池其他方面的材料。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锂电池当中的这些负极材料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优势、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简要介绍了青海省围绕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所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复合包覆掺杂技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纳米化合成和表面修饰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建成了万吨级磷酸铁锂生产基地,解决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性能差、制造困难、批次稳定性差的难题,为青海省锂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6.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用中热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氟离子含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yFy,采用XRD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导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中热固相法制得的Li1+xV3O8-yFy产品较纯,没有杂质相存在;当y=0.1时产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52.08 mAh/g,以0.2c倍率循环25次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210.93 mAh/g,容量保持率达92.72%.  相似文献   

17.
石永伉  谢秋  李栋 《内江科技》2011,32(11):57-57,83
对尖包覆氢氧化铝前后的晶石型LiMn,O。进行XRI.I)、容量、循环测试,包覆后,品格结构无变化,初始比容量为113.5m/g,20次循环比睿量衰减至87.6mAh/g,容量保持率为771%其循环性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包覆一层薄而稳定的阻隔物,使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隔离开来.可有效阻止二者之间的相互恶性作用.抑制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2)
锂离子电池诞生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文章采用了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为正极材料,人工石墨为负极材料,制成18650型大功率锂离子电池,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其中5C放电容量可以达到95%以上。1.0C循环300次以上仍可以保持90%以上的容量,显示电池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新型材料     
正导电无机正极材料助力高能量密度有机电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E01组索鎏敏研究团队,利用具有优异电子电导的无机正极材料来代替非活性的导电碳。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该导电无机正极材料的加入,不仅可以为整个电极的反应传导电子,而且提高了电极中活性材料的占比,降低了孔隙率和吸液量,从而提升了有机电池的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