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劳动力流动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为了检验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劳动力流动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消费需求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多维产业升级指标并运用中国200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消费需求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抑制第三产业内部升级的中介效应显著。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1998-2008年人力资本及其结构进行了度量分析。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期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明显;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改善,但改善力度不大;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当期作用不明显,存在滞后效应;在人力资本构成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受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人力资本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鉴于目前对数字鸿沟的定义缺乏考虑信息和数据要素,且忽略了地理距离特征、经济距离特征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鸿沟产生的空间效应,为更全面地把握数字鸿沟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影响机制和效应,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和创新发展理论,将数字化创新技术的获取、使用、影响的不均衡视为数字鸿沟,多维度构建数字鸿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探讨上述3种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鸿沟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间的数字鸿沟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联系,数字鸿沟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经济距离因素是数字禀赋促进域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距离因素是抑制域外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在地理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鸿沟对域外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最大,主要通过区域开放程度对域外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间抑制作用;在经济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禀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在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鸿沟加剧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割据,主要通过城镇化水平对域外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与人力资本基础相互协同。这种协同关系决定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阶段、重点、路径和方式。山东省产业结构正在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模式的转化,人力资本的数量和结构对这一转化的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能力;其次,人力资本决定了技术进步的类型,从而也就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方式。三次产业区位商值的变化表明,山东省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丧失,而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开始逐步形成。所以,增加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选用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资本、劳动力市场要素价格扭曲现象普通存在;第二,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存在着负向关系;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升级为负向影响,而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对其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凤祥  张伟 《软科学》2017,(8):9-12
通过选取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进行了测算,并分析环境规制、民间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民间投资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环境规制也显著促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分区域来看,民间投资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区域性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民间投资的影响为负,中西部地区为正;东部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影响为正,而西部地区影响甚微.此外,研发投入、贸易、财政支出等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也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我国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未能为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支撑.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R&D溢出与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本门槛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Hansen(1999)对非动态面板数据门槛效应的处理方法,以不同层次人力资本为门槛,分别研究了国外和国内邻近R&D溢出对本地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外资和国内地区间购买技术的R&D溢出对本地技术创新的作用均存在不同人力资本门槛.在跨越门槛之后,高层次人力资本更适合吸收国外R&D溢出技术.而同时我国大多数省份尚未跨越有效吸收国外R&D溢出的高层次人力资本门槛,区域人力资本的配置以及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背景下,高技术产业集聚成为关注的焦点。人力资本积累是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2004-2012年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该结论。此外,还对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的集聚程度趋势进行了比较,并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了不同行业的影响因素差异。结论是,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有着显著正影响,应该优化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进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借助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这一准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方法,运用290个地级市2004—2019年面板数据,考察了新型城镇化下低碳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作用机制上,低碳试点的设立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FDI流入和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等路径,助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低碳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不同区位和特征的城市产生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邵文霞 《中国科技信息》2011,(9):284-285,290
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域的产业结构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受灾区域的劳动力流动对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合理利用流动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现代化农业,尽快恢复被毁坏的耕地;调整工业布局,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的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规模,使受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受灾区域重建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熊虎  田盈  田力 《资源科学》2016,38(11):2095-2105
本文从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的角度分析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度对地区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度量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时,利用系统理论和耦合理论,构建了匹配度的测算模型,对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整体较高,随时间变化有上升的趋势,但各省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度的提升能够提高地区投资效率。各地区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注重与其人力资本禀赋相适应,提高两者匹配程度,进而改善投资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产业智能化最显著的特征是降低企业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但随着“机器替人”现象不断深化,大量低技能和重复性劳动力会被替代,对高技能和创造性劳动力的需求提升,导致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重新配置,影响产业结构。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地区产业智能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估计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分析高低技能劳动力和男女比例等劳动力结构因素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地区异质性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产业智能化整体上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负;(2)劳动力结构作用于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高低技能劳动力比例的提高和男女比例的下降会促进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并缓解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3)产业智能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地域差异,产业智能化对东、中部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显著,但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劳动力结构调节作用强度不同。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也为科学评价产业智能化效果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吕明元  陈维宣 《资源科学》2016,38(7):1350-1362
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贡献的差异需要从结构演进方向上进行研究。本文将产业结构演进方向分解为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以劳动和资本要素生产率为基础重新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建立普通模型、增长模型与弹性模型实证检验产业结构演进方向对能源效率及其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方向对能源效率及其增长率具有显著影响,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降低显著地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且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者之间差距的扩大有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效应,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上升对能源效率提高具有正向效应。因此,本文认为未来产业政策的趋向应重点引导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降低其对能源效率的抑制作用,并同时缩小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之间的差距;而能源政策的倾向则应重点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投入来促进能源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马娜  钟田丽 《科研管理》2017,38(2):125-134
产业组织学视角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大多以企业同质性为前提,考察价格、产量、行业特征等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同于现有研究,本文在企业异质性前提下,以交易成本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具有专用特征的不同战略性资产投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是:战略性资产投资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不同战略性资产投资对资本结构的负向影响程度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声誉资产投资、技术资产投资、RD资金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关系资产投资。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产业组织学视角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优化创业板企业资本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12,34(7):1369-1374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 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人力资本, 是影响劳动力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采取耕地劳动比例法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 并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实证研究。分析显示,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陕西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且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②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③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因此, 改变陕西乃至全国经济过去多年形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 全面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既是体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 同时更是实现陕西及全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大策。促进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加强农村教育入手, 积极通过公共政策有效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劳动技能, 充分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资源的整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形成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途径。本文通过系统估计法中的3SLS 回归与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人力资本对不同行业产值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形成有促进作用,中高等教育人才对第二、第三产业贡献逐渐增大。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各级教育支出的投入,以此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索工业用电效率提升路径,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前沿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各省份1995—2016年间的工业用电效率值。通过全局莫兰指数检验和莫兰散点图分析发现,中国工业用电效率值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Tobit模型实证分析知识溢出、人均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电力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用电效率的影响作用发现,知识溢出对工业用电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人均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工业用电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电力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用电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乡村旅游运营效率评价与空间战略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燕玲  潘卓  潘美含 《资源科学》2016,38(11):2181-2191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14年乡村旅游运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乡村旅游资源投入数据和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数据,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考察分析重庆38个评价单元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及其空间分异,并回溯刻画了各评价单元效率损失主导因素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①从效率数理特征来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呈现资本、劳动力与服务机构投入不足状态;②从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都市功能区已处于规模效益递减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过量而导致的效率损失,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不足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主城近郊、渝西、渝东地区普遍存在由于非期望产出过量而导致的效率损失。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根据市域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及其损失的空间分异,提出了“一核一圈两翼七大板块”的乡村旅游空间战略格局优化方案,并构建了差别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省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彭建超  吴群 《资源科学》2014,36(10):2046-2056
本文在界定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内涵基础上,利用单要素DEA方法、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方法,系统研究了2001-2011年我国各省份及不同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与变化特征,检验了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企业所有制结构、工业资本构成与企业规模、工业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各省份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更高,广东和天津处于前两位;2在研究时段内高效率省份逐渐向东南沿海集中,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各省份效率水平逐渐趋同;3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间效率差异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省份间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并且东部和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于工业用地配置的不均衡;4我国各省份间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外商投资比重的增大能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作用,国有企业比重的提高会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产生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 《资源科学》2018,40(4):759-772
提升能源环境效率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199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非径向、非角度、双导向的窗口DEA模型测度出30个省份的能源环境效率,并利用VA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揭示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板块分析显示:东部省份主要位于“净溢出板块”,是中国能源环境效率提升的“发动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而西部省份主要位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地区差异与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呈显著相关关系,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及相近的技术水平有利于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能源环境效率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为中国节能提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能源环境效率跨区域协同提升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