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创新驱动战略是从经济结构供给侧发力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途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保障,创新型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主体力量。以通用电气创新发展历程为历史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中演进和形成的创新机制,分析创新机制的构成要素,理解创新机制的运行原理及实际运行状况,分析企业创新发展与行业、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构筑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乡村创新系统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创新领域对乡村创新关注不足的问题,首次提出乡村创新系统的概念。乡村创新系统是围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与创新相关的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地理要素和时空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政策和文化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本文对比了乡村创新系统和城市创新系统的异同,提出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网络组织建设"三位一体"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简述了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挑战,通过总结乡村创新系统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案例,对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同时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精准扶贫方略,完善国家创新与扶贫政策,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有着多方面的关联性: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驱动的平台环境;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相关各方利益的联接点。企业在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下的创新驱动,有几个方面: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把握技术和市场发展大局;产品和服务是创新立足点;做好品牌建设和运用;建立合适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培育有利于创新驱动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驱动最根本在于人才发展,人才资源在国家发展各项资源中占据首要位置。通过分析我国国家发展、创新驱动以及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对"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制度需求,研究我国创新型人才发展当前存在的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激励等制度问题,分析影响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制度主要因素,其中,积极因素有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国家政府对人才发展的支持,消极因素有"重物轻人"的科研现象和对人才发展法律保障的缺失;进而提出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制度设计、加大财政投入等相关制度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处于核心的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文化,是实现科学创新目标的保证。在科学创新诉求下,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从基本保障制度、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重构和完善,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6.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处于核心的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文化,是实现科学创新目标的保证。在科学创新诉求下,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从基本保障制度、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重构和完善,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是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逐步确立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技术、人才、资本、文化等领域出台系列创新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已成功转型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新型国家。广东作为中国沿海省份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借鉴新加坡经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力量,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8.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中国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相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目的是使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9.
基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视角,系统梳理和分析经济增长、双轮驱动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关系、理论演进以及中国的实践。综合国内外经济增长与创新发展的理论演进历程分析,逐渐凸显微观创新筑基、中观制度赋能和宏观战略驱动的多层次协同趋势。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轮驱动、国家创新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作为双体系支撑协同于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双轮驱动+双体系支撑"创新发展模式,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深化创新驱动强战略支撑"和"深化全面改革促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路径和实践逻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探索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技术经济范式与制度体系优势协同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技术经济环境,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成为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的核心内容,多主体参与、多层级互动、多中心、网络式的创新治理格局以及全方位、系统性、协同型的失灵现象综合治理模式亦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因此,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双轮驱动+双体系支撑"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特色创新理论,为深入推进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冲击提供保障,也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基金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有效推动科学发展而制定的战略性举措。探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追溯其申请制度、评审制度、复审制度等制度创新的演变发展脉络。NSFC的制度创新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塑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形成了文化积淀,促进了文化传播,已然成为科学文化建设与传承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创新友好的素质发展环境是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外生动力,创新素质持续发展理念是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优化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外生动力,激活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形成创新素质发展的强大活力,促进国民创新素质在创新实践中快速提升,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根本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企业(innovative enterprise)已经成为我国各省市实现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成为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股票指数"。山东省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在企业规模数量、经济效益和创新绩效等方面成效显著。本研究从体制机制、环境政策、财税优惠、项目平台和人才融资等方面入手,分析作为区域创新主体之一的政府部门围绕创新型企业建设实施的政策措施,并加以总结。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过程的阶段特征及其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创新驱动是我国城市发展长期面临的课题。借鉴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历程,提出创新驱动阶段的进入条件,深入研究了创新驱动过程的规律,并就我国城市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的战略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孙喜 《科研管理》2021,42(9):24-3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流行语言。但长期实践表明,这种流行仍然浮于表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倒逼升级”等竞争性认识在更深层次影响深远。这使得有限的政策资源并未充分且恰当地用于企业创新需求。因此,本文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整个讨论的核心议题。我们认为,当代创新表现出日益强烈的多技术、动态性、以科学为基础和以组织为载体的特征。正是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更能够适应当代创新的这些要求。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创新型企业所需的战略控制、财务承诺和组织整合,也不是市场机制“倒逼”的自然产物,而必须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在非市场机制的支持下实现。这些回答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企业本位论”,文末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56-61
随着全球竞争的高端化,创新愈来愈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建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立足点。作为能耗、碳排放大省的江苏,城市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尤为迫切,此时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理论进行梳理,对江苏创新型城市的现状、特征、问题进行总结,对于把握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加速江苏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载体是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提高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育核心载体需要以构建创新驱动核心动力为目标,从加强创新要素保障、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生态环境、提高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等方面,强化更高级别、更深层次的自主创新发展基础,不断激发核心载体创新潜能.以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为例,在分析其打造核心载体的基础条件及面临挑战基础上,提出构建更有创新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式创新驱动体系,壮大创新型企业规模,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形成惠州创新引领区、先导区和示范区,成为带动惠州经济实现后发赶超的主引擎.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系统中的激励反应,创新响应是创新策源行为的必经之路。为明确细化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的创新响应机理,以促进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提出包括创新发起者、创新响应者、创新综合属性和响应媒介的创新响应四要素,建立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创新响应模型,以灵敏度分析为切入点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创新的综合属性是前提,增强创新发起者的发送能力是关键,提高创新响应者对知识的敏感度是核心,响应媒介在创新发起者与创新响应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因此,要激起创新行为者对创新的响应,增强创新发起者知识发送能力和提高创新响应者的需求参数、降低创新响应者知识失效率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大多数人的引擎,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包容性创新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发展一脉相承,因此,如何驱动包容性创新已成为创新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包容性创新概念、内涵与特征进行界定,并归纳其与精英创新的不同;然后从商业模式、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影响因素、影响作用等5个视角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的评介;最后,在指出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创新的涵义及其类型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收集了创新有代表性的定义及其主要的类型划分,结合当代实践的发展,对其进行辨析,以期澄清创新的涵义及其基本类型,为创新研究的深入和理解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在新产业革命背景下高校以应用新技术为导向助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地方促进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选择和途径。浙江具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好政策条件、创新环境和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应用新技术为背景,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在于把握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中各个要素的协同机制和激发各主体的创新动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助力地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