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震惊中外的太湖蓝藻危机事件暴发,太湖富营养化及其蓝藻水华治理成为国家和全民关注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对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蓝藻水华暴发的科学解释和未来十年太湖水环境的治理及生态恢复等,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自建站以来对太湖进行了全面、长期的监测,开展了浅水湖泊系统研究、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环保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在太湖站野外科学平台的支撑下,联合院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步创建了湖泊现代过程物理、化学、生物多学科协同的野外原位研究方法,发展了湖泊科学环境要素过程与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新局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湖泊关键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阐明了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特征、区域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作用机理;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及生态恢复的方法与策略,应用于太湖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填补了大型浅水湖泊湖沼学研究的空白,不仅使我国的湖泊科学研究在国际湖泊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崭露头角,也使得太湖站成为了无可替代的野外科研支撑平台和国际知名的湖泊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2.
位于江苏与浙江两省之间的太湖,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泊面积2400多平方千米,湖中有大小岛屿51个。太湖极其周围地区,物产丰富,风光旖旎,人杰地灵,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与旅游胜地。 别看太湖面积挺大,湖的深度却很小,平均水深只有1.89米,最深的地方才2.6米;被洞庭东山隔成的东太湖,平均水深仅0.9米。水面辽阔烟波浩淼的太湖,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那么,太湖是如何形成的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太湖是大海的弃儿 一些人认为,太湖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片低洼的平原。大约在6000年前,由于海水上涨,被海水淹没,成了一个海湾。这里正处于长江与钱塘江之间,两条江江口泥沙的不断淤积,年深日久,长江南岸与钱塘江北岸的淤积物逐渐连接起来,把海湾与大海的联系隔断,使它成为大海的弃儿——一个新的湖泊。地理学上把这种由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称为泻湖,太湖就是一个泻湖。 还有人主张,太湖是地质构造形成的。他们从太湖的形态特征分析,这里是一个地质构造上的下沉盆地,低地积水自然成湖。由于沉积物不断填充,所以形成了这样一个大型的浅水湖泊。 ...  相似文献   

3.
湖泊是我国地表水资源库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湖泊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结构与功能较为清晰,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紧密,是开展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优良场地。湖泊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野外观测、受控实验及数值模拟。而浅水湖泊环境容量小,湖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敏感。比如,风浪等物理过程能显著引起湖泊沉积物悬浮和内源营养盐释放,影响上覆水光环境,进而影响浮游植物生长乃至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受制于野外受控实验系统的条件限制,目前我国湖沼学实验大多停留在数立方米体积的水池试验和条件较难控制的湖体中试,大尺度受控模拟试验装置缺乏,重要湖沼学过程和关键条件参数获取困难。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在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建成了浅水湖泊物理-生态过程模拟平台,以高仿真湖泊物理模型实验平台为核心,配套大型生态实验平台与数值模拟平台,可以开展波浪、湖流、河道脉冲式输入等湖泊物理过程影响下的湖体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生物生理与生态系统响应过程,以及水体鱼类、高等水生植物、浮游藻类、底栖生物等生态系统模拟试验。利用模拟平台开展了重要水体生态过程研究、工程技术参数确定,极大增加了野外站受控实验能力和数值模型参数精度,提升了支撑国家生态修复与管理需求、国际湖沼学理论前沿探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湖泊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主要基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开展的全国性湖泊调查和典型湖泊长期监测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重点阐述了我国五大湖区典型湖泊的生态环境状况,系统呈现了中国湖泊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与保护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湖泊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保障湖泊与流域水安全,支撑湖泊流域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水环境安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发生在无锡的太湖蓝藻危机是我国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标志。我国虽然有很多湖泊,但是绝大多数淡水湖泊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这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水环境总体水质在下降。使得许多以湖泊(水库)为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既有人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由于像太湖等湖泊是发育在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上的,营养背景较高,加之这些湖泊水浅,沉积物常常因为悬浮而释放,即使外源污染控制止了,由于内源污染的存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将依然存在。这会大大加大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难度。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该遵循控源、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由于各个湖泊类型不同,因此,各种治理的技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即应该先诊断、后治理。  相似文献   

6.
吞吐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志侠 《资源科学》2005,27(3):140-144
湖泊最小生态需水是协调社会经济用水和湖泊生态用水关系的核心.本文研究了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根据水文循环原理,吞吐型湖泊生态需水由入湖生态需水、湖区生态需水和出湖生态需水3部分组成.湖区最小生态需水分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湖区最小生态耗水两个方面.入湖最小生态需水是为了满足湖区和出湖最小生态需水而必须对湖泊补充的水分.湖区最小生态需水是为了维持湖泊最低生态水位而必须保留和消耗的水分.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不仅要满足湖泊自身水量更新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根据河流连续体原理,用湖泊出口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作为湖泊出湖最小生态需水.提出湖泊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各个部分均有其不同的生态作用,其中某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湿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湿地保护面临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湖泊的污染日趋严重,湿地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减少,淤积和沼泽化速度加快、生物入侵在威胁湿地生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协调江苏湿地保护的对策加强湿地保护法规建设、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湿地监测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湿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湿地保护面临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湖泊的污染日趋严重、湿地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减少、淤积和沼泽化速度加快、生物入侵在威胁湿地生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协调江苏湿地保护的对策加强湿地保护法规建设、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湿地监测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14,(11):5-8
<正>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以"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针对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功能退化的局面,以及在湖泊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出了"关于加强湖泊生态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各方专家也畅所欲言各展宏论,积极为湖泊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李天淳通过对江苏省主要湖泊过去十  相似文献   

10.
富营养化对三湖影响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而导致水环境恶化,从而使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扰乱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环境和阻碍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时也影响了社会稳定。为此,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探讨湖泊富营养化原因是解决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该文在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太富营养化、太湖、巢湖、滇池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目前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他们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从保护对象,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等方便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概念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并得以接受的背景下,自然资源法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法律"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自然资源立法和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光伟 《资源科学》2001,23(2):93-96
美国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构成了美国的资源和环境的法律体系。总的来说是它的资源环境立法来自应用和服务,美国的资源立法和管理经历了3各阶段:1、为自由经营阶段;2、为调整兼容阶段;3、为环境超越阶段。除了联邦立法外,还有州的立法,城市的立法,形成纵横交叉的体系。资源与环境的立法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竞争,资源的分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体法律的制定要考虑其目的性、复杂性、公平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公开性,要保护所有利益相关集团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了多宝山经济开发区自然环境特征,论述了该区的矿产资源的种类、质量(品位)、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对矿产资源开发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保护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略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吉义 《资源科学》1998,20(2):28-33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环境、经济等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转、资源开发伦理等指导思想与原则,系统的区域开发布局与战略部署等总体设想。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开源节流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保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自然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完善配套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系统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杨令宾 《资源科学》1997,19(1):18-22
当前世界上人类面临的粮食、人口、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都直接和间接地涉及到水资源问题。人口的增加,造成生活、农业、工业和其他方面对水资源数量需求的急剧增长。各产业的发展又给自然界的水分循环、水量平衡和水污染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水资源、系统、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世界非燃料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世界非燃料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阐述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虽然非燃料矿产有巨大的消耗,但是世界储藏量所而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新矿脉的勘探、采矿和金属回收技术的提高、替代产品的不断涌现;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改变限制了一些矿场的开采。在不同发达适度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和BEHD的粪肥资源评价及其利用的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粪便是一种宝贵的肥料资源,但若管理和处理不当,就会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将畜禽粪便加工成生物有机肥是实现其资源化,促进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畜禽粪便的运输距离是有限的,为因此,畜禽粪便资源评价成为实施生物有机肥工程的关键因素。同时,生物有机肥工程的选址又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为案例区域,探讨运用GIS技术和粪肥的盈亏平衡运输距离原理对猪粪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机肥厂用工程空间布局评价的方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村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潜在粪肥资源分布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交通、法律法规、自然环境等指标对生物有机肥厂布局进行综合评价。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猪粪的最经济运输距离原理,对案例区域新罗区的猪粪资源量及分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生物有机肥厂用工程空间布局方案。结果表明,该区域具有充足的猪粪资源,主要分布在城郊附近,具有可以实施生物有机肥工程的有利条件。根据在粪肥资源评价基础上,综合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评价结果确定6个备选厂址。该研究结果可为管理者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生物有机肥工程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同时,对于环境管理部门来说,粪肥资源分布研究方法也可以成为识别畜禽粪便污染严重区域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8.
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害与资源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钟兆站 《资源科学》1998,20(3):32-39
本文论述了山地平原交界带的概念、分布与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山地平原交界带不仅是自然资源丰富、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而且又是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过渡带,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景观。研究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9.
输油气管道工程对资源与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输油气管线的修建对于沿线地区的资源及其环境具有的一定的破坏作用。本文应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等方法,评价修建油气管道对环境资源影响的经济损害程度。以陕-甘天然气输气管道为例,从农作物产量损失、林地和草地资源的损害、水土流失损失以及沙漠化对土地资源的损害4个方面评估了修建该管道对资源的经济损害。结果表明,管道施工对林业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危害程度最大,影响力也比较长久。同时也表明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容易忽视管理工程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潜在因素,往往低估了对资源环境的经济损害程度,这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在近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环境的恶化也对资源的开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发展更是如此。在近海很多区域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海洋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导致海洋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发,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前景堪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远离岸边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到深海大洋寻求更多的资源,同时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解决相关的科技支撑问题,实现综合管控海洋的目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