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伊犁新垦区土壤全盐量和电导率定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尔琪  张红旗  许咏梅 《资源科学》2012,34(6):1119-1124
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是调查评价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两种指标,进行两者关系的定量探讨是解决土壤盐渍化快速诊断问题的前提。本文以伊犁新垦区为例,采用传统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等对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同时应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作为辅助数据对两者进行分区线性拟合,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随着全盐量的增加,土壤全盐量和电导率呈现一定的非线性关系,以土壤全盐量为阈值的分段函数拟合效果优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其RMSE小于后两者;以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辅助数据进行的分组拟合结果优于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效果,也略优于分段函数的拟合精度。该方法在宏观尺度上为快速、精确获取土壤盐分状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空间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分对农业发展和土地生产力有很大影响,土壤盐碱化会降低耕地质量并造成土地退化,及时了解区域内土壤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很有必要。地理加权回归是一种局部回归预测方法,其利用主变量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根据空间位置和距离特点,实现主变量的空间扩展。本研究目的即是探索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插值中的可用性,并与多元线性回归和协同克里格作对比来检验其精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所选择的环境变量包括NDVI,高程和距河流距离。研究结果显示,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扩展中效果较好,精度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均方根误差为0.305,相关系数为0.649,决定系数为0.421),该方法降低了协同克里格插值的平滑效应,又比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具有更多的空间细节展示,故本研究认为地理加权回归是一种较好的土壤盐分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土壤盐渍化的监测是合理利用盐渍化土壤的前提,采样点数量不同会影响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的表达。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垦利县为研究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抽取了12个样本子集,探讨不同的采样点数量对土壤盐分空间变异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分变异程度较大,随着样点数量的减少,对于细节的刻画能力也在减弱,样点数量过小时(<150个),不能很好地表达空间变异结构。不同采样点数量下的预测值均方根误差(RMSE)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说明克里格插值的准确度随样本量的减少呈现降低趋势,平均误差(ME)则随样本量的减小而没有明显的趋势。综合ME、RMSE和ASE 3个指标可以得出,满足黄河三角洲地区县域尺度土壤盐分空间变异表达的土壤样点数量不能小于150个,相当于每1000km2需采集107个样点。  相似文献   

4.
精确估计云顶高度可以在数值天气预报以及气候模型领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云顶高度首先影响着加受油机对接,影响着飞机通讯质量,其次降低对目标的识别,还会破坏电磁干扰与抗干扰。因此,获取更精确的云高信息,不仅节约了时间,还避免了错误估计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以训练样本集中日本葵花8静止气象卫星光谱通道数据为输入,以美国CALIPSO卫星的结果为输出,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针对葵花8静止气象卫星,建立葵花8卫星云顶高反演模型,使用检验样本集,对反演模型取得的云顶高反演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研究模型的云顶高反演能力、特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滨海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彤  何玲  张俊梅 《资源科学》2014,36(6):1298-1305
为了研究滨海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通过解译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个相同季节的遥感影像,得到三期土壤盐渍化程度分布图。使用Markov模型和动态度模型分别求出了盐渍化土壤转移面积矩阵和变化速度,使用CROSSTAB模块得到土壤盐渍化程度空间变化图,并分析了影响研究区盐渍化的4个主要因素,通过MCE模块得到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图集;将1990年、2000年两期解译影像输入CAMarkov模型得到2010年仿真图,同2010年实际解译影像相比,数量精度和空间精度均能接近或达到85%;进而模拟2020年黄骅市土壤盐渍化分布状况,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持续增加,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均有所减少,到2020年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26.50%、19.89%和14.79%。此研究可为当地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及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滨海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通过解译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个相同季节的遥感影像,得到三期土壤盐渍化程度分布图。使用Markov模型和动态度模型分别求出了盐渍化土壤转移面积矩阵和变化速度,使用CROSSTAB模块得到土壤盐渍化程度空间变化图,并分析了影响研究区盐渍化的4个主要因素,通过MCE模块得到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图集;将1990年、2000年两期解译影像输入CAMarkov模型得到2010年仿真图,同2010年实际解译影像相比,数量精度和空间精度均能接近或达到85%;进而模拟2020年黄骅市土壤盐渍化分布状况,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持续增加,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均有所减少,到2020年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26.50%、19.89%和14.79%。此研究可为当地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及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遥感估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阜康绿洲地区2003年8月野外实测53个样方的生物量干重数据和同期的陆地卫星MODIS的1通道,2通道250m遥感图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该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对不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中,三次方程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y=-5 593.3NDVI3 7 509.7NDVI2-1 268.9NDVI 191),是最适合用于监测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的监测;利用该模型进行反演同年4月~9月研究区的生物量,并分析得出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同一时期的空间分布特征;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不同时期生物量的独特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MDS和模糊逻辑的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丰富,但降水与蒸发严重失衡,土壤受盐渍化及污染影响严重。为获取该地区土壤质量现状,本研究选取了多个物理和化学指标,利用最小数据集理论,构建适合于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逻辑模型对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估,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土壤等级上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筛选后,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包括pH、TN、AP、AK、有机质和土壤盐分;评估结果显示在空间上土壤质量内陆高于沿海,以中部黄河与刁口河相交处为最优;土壤质量整体上以中等级为主,其中三级类型占比最大为31.22%,农田、园地、林地等主要分布在三级以上土壤,但有部分在低级土壤上存在,而且优质土壤上也存在较多的闲置土地,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定量遥感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实验区域,利用实测的土壤全盐含量数据,结合中国产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CBERS-02B)多光谱遥感影像,分别应用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含盐量反演建模,并对2种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明显改善了反演精度;且该反演模型更适宜于高盐度区域(全盐含量>1%)土壤含盐量反演制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分布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GIS定位取样分析、Kriging插值和GIS处理,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非盐渍土的面积为80.8%,轻度盐化土壤占17.0%,中度盐化占2.2%,重度盐化土壤的面积仅占0.04%。有7.2%的土壤表层(0∽10cm)虽无盐化现象,但20cm以下次土壤含盐量超0.1%;黄淮海平原盐渍化目前已主要分布于沿渤海湾低平原、河北省的衡水以北和山东南四湖地区,其它地区已无大面积盐渍土分布;从宏观而论,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化程度正在减轻,土壤正向脱盐方向发展,大部分地区已经脱离了土壤盐渍化的困扰。但是,在上述三地区及周边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治理与次生盐渍化的防治仍是近期农业管理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GNSS-R技术在海洋遥感领域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海量的GNSS-R数据。针对基于时延-多普勒相关功率图(DDM)实测波形与经验模型反演风速复杂性高、计算量大和精度低的问题,采用两种神经网络方法,基于NASA CYGNSS的DDM数据,分析了DDM与海洋表面风速的关系,首先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建立风速等级分类模型对海洋表面风速进行分类反演,但效果不理想。为获取精度更高的反演风速,对DDM进行特征提取,改用BP神经网络完成了风速反演。反演风速与实际风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58、均方根误差为1.86 m/s、平均相对误差为2.66%,证明了基于DDM使用神经网络反演风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作物生长期内,根据卫星过境时间,野外同步实测作物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等作物长势关键参数.通过卫星接收的环境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作物的NDVI.然后,根据获取数据,建立地面实测数据LAI与NDVI经验模型;建立地面实测LAI与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指数,根据作物类型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等,对研究区进行玉米作物分类,实现基于环境卫星数据的玉米长势监测,并根据野外实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将植被叶片高光谱数据与实测植被叶片叶绿素数据相结合,通过对相关性分析,获得红边参数及不同植被敏感波段,作为不同因子对各研究植被建立反演模型。分析所得结果可知,以敏感波段为因子的模型总体预测能力优于以红边位置为因子的模型,且随着小麦生长成熟,不同因子所建立的反演模型精度均有所下降。而时序分析表明,利用小麦叶片光谱数据对其不同物候期叶绿素含量进行反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热惯量法建立干旱监测模型。通过确定参数,得到热惯量指数,同时,利用阜新地区的气象站点提供的地面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建立热惯量-土壤含水量(ATI-SWC)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和2007年预测分析,得出结论,ATI-SWC模型适用于阜新地区初春春的干旱监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实现对阜新地区的整体旱情状况快速,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序和回归预测方法,对同一数据建立BP、RBF神经网络及小波神经网络(WNN)模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预测,比较实验结果,指出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仿真实验表明回归预测法高于时序预测精度,但回归预测法要求一定规模的数据且规律性好,它需提供各影响因子数据才能进行并行递推预测;时序预测一般精度较差,但数据采集方便,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好,适用于数据信息少的环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聚合物质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将组合神经网络用于聚合物质量预测的方法.由定量数据建立的单一神经网络模型往往缺乏泛化能力,而使用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则可以显著改善模型的泛化能力.由于在建立组合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合适的组合权重对模型是否具有良好预测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采用了岭回归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组合权重.所提出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PVC颗粒特性的预测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神经网络模型相比,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佳的模型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为典型研究区,实地采集53个土壤样品。首先,在野外利用地物光谱仪测量土壤的光谱反射率,然后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并测定土壤中砷(As)、铜(Cu)元素的含量;其次,对土壤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学变换;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As含量的最佳估测模型是基于反射率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特征波段与土壤As含量实测数据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建模的决定系数R~2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9425,验证R~2达到了0.79,RMSE值为0.831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303,符合RPD2的要求,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As元素含量的能力。土壤重金属Cu与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构建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建模R~2为0.80,RMSE值为2.1360,验证R~2达到了0.79,RPD为2.304,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Cu元素含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和昆  缪士毅 《科技通报》1996,12(6):368-371
海水倒灌可导致水田土壤严重盐渍化。盐渍水田的盐分组成较接近于海水,因犁底层阻隔,土壤盐分分布、运动主要在耕层,是“无根之盐”,易于脱除。采取排水、翻耕、泡田洗盐、冬种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可加速土壤脱盐,应用抗盐栽培技术,可获得灾后冬种、早稻生产的好收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沁北电厂1#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层RPROP算法的神经网络,对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的实时污染状况建立了监测模型,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完备的在线灰污监测系统。模型利用电站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的实时机组数据,经规一化处理后组成样本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以较准确地实现锅炉对流受热面的积灰状态的在线监测,从而为优化吹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MODIS亚像元积雪覆盖率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雪覆盖区域,在全球能量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较常用的积雪覆盖率算法主要是利用雪盖率与雪盖指数(NDSI)间的关系建立统一的回归模型,但这种方法在完全雪盖区及稀疏雪盖区的反演精度较差.尝试通过分段建立模型反演雪盖率,并利用ETM+数据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分段模型可以有效提取亚像元尺度的信息,并且对NDSI高值区的雪盖率反演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