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的时代特征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通过网络购买生鲜农产品。所以提高消费者对网络购买生鲜农产品满意度是企业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引入了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模型,提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七大因素,并且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数据,计算出消费者对网络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满意度指数,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和农产品营销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新经济下我国农产品企业的创新,并结合国外农产品网络营销,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5,(11):135-139
针对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时变性、模糊不确定性特点,构建了生鲜农产品"多供应点选择"与"最早分发"为优化目标的模糊决策模型;以江苏常州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为案例,检验分析了生鲜农产品配送的多目标模糊决策模型构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结果表明,对于时变及不确定性需求下的生鲜农产品配送问题,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与分发任务,有效解决市场需求信息模糊所致的生鲜农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时变需求或盲目过度配送引发的物流成本上升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其中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原材料供应紧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应用演化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在市场的原材料供应有限的条件下,农户和加工企业行为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论:市场的原材料供应约束是影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原材料供应紧缺可能会引发质量安全问题;在紧缺的原材料供应和放松的质量安全监管条件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必然会发生;通过加强对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的监管,可倒逼农户努力提高原材料质量,从而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水平。本文提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建议,为我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生鲜农产品的本质特征和生鲜农产品物流所具有的固有特征,通过剖析各自特征的特殊性深刻认识到生鲜农产品在连锁超市经营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难题。进而通过深入分析"农超对接"的重大社会效益,并提出几项通过现代物流推动实现"农超对接"的途径,解决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中面临的这些困难,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线下零售场景中尚待开发的蓝海市场。基于社群的生鲜社区团购,触达了传统电商无法准确覆盖的用户群体,成为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主力军。文章介绍了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的运营模式及优势、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并从构建全过程品控体系、加强团长管理与培训、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高效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为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超市的经营较农贸市场经营具有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优越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超市经营的农产品占总消费的80%以上,在我国占比例很低,特别是生鲜超市发展步履维艰。本文通过对农产品超市经营产生的动因及与农产品超市经营相适应的农产品的生产及营销模式分析,分析农产品超市经营实现的条件,进而得出我国农产品超市经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连锁超市纷纷加入了生鲜农产品的经营,超市已经成为了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试图以博弈论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完全信息合作博弈模型,结合不同的4种竞争形态,对采用农超对接运作模式的超市和生产合作社之间的竞合关系进行研究,最后,针对这4种竞争形态下的博弈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与措施.旨在为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中农超双方之间的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活方式,而生鲜农产成为大众关注的重要方向。以电商形式来营销生鲜农产品成为诸多生鲜农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重要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电商营销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新疆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促进新疆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现状,接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对专家进行调查访问,确定江西省农产品绿色冷链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方法对江西省生鲜农产品绿色冷链物流进行评价,发现江西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江西省生鲜农产品绿色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生鲜农产品的产出规模较大,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概念的出现,让"互联网+生鲜农产品"成为了现实,营销模式和供应链模式都需要完善。文章通过分析湖北生鲜农产品现存的模式,提出新媒体的营销模式,并例举了互联网模式、本地化+020模式。同时通过对现在的供应链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建设生鲜农产品的虚拟供应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能源消耗较大,其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在限制碳排放的条件下研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成为重要课题。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在约束碳排放量的情况下对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σ、β收敛模型分析省际效率差异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逐年提升,但整体效率仍然偏低,规模效率偏低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既存在σ收敛也存在β收敛趋势,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中游4省的条件β收敛,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可以显著促进下游地区的条件β收敛。据此,为提高长江经济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提出加强低碳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加大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可追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构建并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可追溯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重点对蔬果、禽畜及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等四类供应链安全可追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述,并对比了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可追溯的应用状况.最后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鲜农产品面临的流通和库存损耗问题,引入库存变质率,建立多周期下的生鲜农产品EOQ模型,研究多周期下的零售商最优订货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各个国家都时有发生,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国际贸易也逐步频繁。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而要打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  相似文献   

15.
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界定物流柔性能力,从"能力层面—能力要素—能力子项"综合考虑构建三层体系结构。对进一步改善"能力层面"、"能力子项"、"能力要素",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柔性能力,增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但斌  杨宇春 《软科学》2011,25(5):108-110,115
从现有生鲜农产品交易模式出发,结合嵌入式期权理论,提出生鲜农产品嵌入式期权交易模式,研究该模式的运行机理及特征并给出中国及日本两例实践案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该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以生鲜农产品为例,探寻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中,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被集成在信息平台中且不断更新;供应商和零售商参考供需信息,并通过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直接交易.农户也可以选择将产品销售给加工企业,或者只把产品的深加工服务外包给加工企业,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阐述该模式的运行机理、优势及其运作管理,给出发展该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开工为背景,总结了钦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和经验模式,分析了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挑战,提出:利用好平陆运河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移动式+模块化+集装箱式”的冷藏保鲜新模式,提升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处理能力、带动能力,构建江海陆铁联运冷链物流体系,解决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满足城乡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王冲  陈旭 《预测》2013,32(3):76-80,75
本文针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中损耗大的特性,引入期权合同工具,运用Stackelberg模型,研究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单周期两阶段供应链的定价和协调策略。在零售商只订购期权的情况下,得到零售商的最优期权订购策略和供应商的最优定价策略。以集中决策供应链为基准,给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4,(2)
在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现状与供需失衡程度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发展水平评价。以评价结果和供需失衡程度为标准,对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进行了分类及分层聚类。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类别的供需失衡程度及聚类层次不同,物流发展模式的主导模式存在差异,可供选择的模式存在多样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