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部投资的规范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轩 《软科学》1997,11(3):25-28
中西部投资的规范性思考西南财经大学王守轩一、东、中西部现状透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同中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表A、B可以看出:①1978年东部人均GDP是中部的1.49倍,西部的1.83倍;1993年是中部的1.89倍,西部的2.21倍。②1978年中...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这种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从1978年到199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上升到5.76万亿元,增长近15倍,人均国民收入由379元升至约4753元,增长11.5倍。17年的改革进程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处于工业化初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5--2007年各行业人员平均收入和各年人均GDP数据,根据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计算并度量了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并由计算的基尼系数和我国实际人均GDP的变动特征建立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且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取决于行业收入差距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阻滞作用。研究进一步估计和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短期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并提出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一、四川农村经济及购买力现状四川是地外内陆,幅员广,劳动力多,经济尚不发达一大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总产值,1978年~1986年由131.06亿元增长到338.04亿元,产值年均递增7.66%,林牧副渔业产值增长速度高于种植业的1—3倍。产植的增长,带来经济收入的增长(见表1).经济收入的增加又推动购买力的相应提高。表2所示为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购买力构成变化.1978~1986年人均购买力支出由71.15元,增加到263.6元,年递增17.7%。其中人均生产费用支出由1978年的38.19元增加到1986年的83.85元,占购买力的53.6~31%,1984~1986年人均用于购买生产性固定资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西部地区一般为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尽管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以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发达地区一般在10万元左右,而西部不发达地区仅有2万元左右;从城镇人口收入上看,西部地区大约为北京的1/2,上海的1/3,深圳的1/4;而人均财政收入的差距则要更大一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缩短中西部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青  陈志刚 《资源科学》2019,41(12):2274-2283
城乡差距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特别是农地违法非农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乡差距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1999—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差距扩大会导致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显著增长,尤其是随着财政支农支出占比的下降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增幅明显。具体地,在省级层面,财政支农支出占比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会增加近25 hm 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每扩大10%,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也会增加约15 hm 2;而城乡土地产出效益差的扩大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则小得多。此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乡差距变化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有效遏制农地违法非农化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相关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地区差距过份扩大,如果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将会损害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还会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最终影响到我国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计委陈耀邦副主任在题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文章中,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主要矛盾,提出了防止差距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本刊全文发表,在第5、6两期连载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各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加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等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 ,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这是大国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过去我们一向注重协调发展。而真正的协调恰恰是在不平衡中实现的。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在承认我国东西部存在差距、承认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前提下提出的。地区差距是客观存在 ,任何国家都有地区差距。因为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不平衡是绝对的永久的。正因为有不平衡才会有不断…  相似文献   

9.
王宝琛 《软科学》1999,(1):20-22
一、四川工业化进程落后于全国反映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以及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表1可见,1996年四川人均GDP为364545元/人,仅为全国的647%。表11996年四川与全国人均GDP、GDP构成及...  相似文献   

10.
《预测》1983,(1)
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调查资料》预测:到1985年,按充分留有余地的估计,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现金收入,按每人提高5元计算,全省将增加1.25亿元。从家庭副业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均51.8元,比1980年提高一倍。1985年,全省农村居民购买力将增加8亿多元,增至27亿元以上,高于前五年增长数(7.3亿元)的10%。城镇居民购买力增长的主要原因仍是就业人数增加,到1985年全省累计新增就业人口将达100万。部分职工调整工资工资额约增加一亿元。城镇居民购买力将增加6亿元,增至24亿元以上,约低于前五年增长数(6.7亿)的10%。尽管紧缩行政费用开支.但到1985年社会  相似文献   

11.
编者絮语     
我国区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不争的事实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间、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发展差距扩大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将会损害我国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还会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39-39
我国甜味剂生产企业主要是从20世界8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甜味剂行业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企业数量飞速增长,产量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从1991年到2000年,高倍甜味剂总产量由1.68万吨增加到了3.72万吨,增加2.2倍。  相似文献   

13.
晏艳阳  宋美喆 《软科学》2011,25(9):24-30
利用面板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库兹涅茨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两者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呈"倒U"型变化,并且在人均GDP 15,527.3元处存在拐点。据此推断出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总体及绝大部分省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将随着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持续扩大,在人均GDP值达到转折点后随之缩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主要有四大突出问题.一是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渐扩大.如河南省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82元,比广东省3654.48元低1668.66元,2011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虽上升为6604.03元,但比广东省同期的9371.73元相差扩大为2767.7元.  相似文献   

15.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如果地区差距过份扩大而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将会损害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还会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最终影响到我国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计委陈耀邦副主任在题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论文中,全面、深刻地回顾了我国地区推济发展的历程,剖视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提出了防止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本刊全文发表,分两期连载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泰尔熵与Kaya因子分解技术,测度并分解了1990-2009年我国人均CO2排放区域不平等程度。研究表明:(1)中国人均CO2排放的区域不公平程度的下降,主要源于区域能源强度公平因子的贡献,而区域经济差距与产业结构因子的影响呈反向作用;(2)我国人均CO2排放不公平因子的贡献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东部人均CO2排放公平主要受经济差距的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受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公平因子的影响,而西部地区主要受经济差距与产业结构的影响;(3)区域内部人均CO2排放差距扩大的速度要快于区域之间差距扩大的速度,其中东部地区的不平等程度总体上有所降低,而中西部地区的不平等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认为,未来碳减排目标的分解应综合考虑各地区的未来发展需求与现阶段的减排能力,其关键在于加强共生性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建立区域能源技术方面的共享机制和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理论框架下,利用中国1994~ 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体系资金运用的“掠夺之手”、金融发展对中国地区人均GDP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掠夺之手”抑制了金融发展促进人均GDP增长作用的发挥,并且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即到2000年时,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将比一九八○年增加3倍,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亿元增长到二万八千亿元左右。这是一个既实事求是又宏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二十年经济发展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是指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而言。由于产业部门和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由于资源开发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正在迅速地透支着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约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0%。然而,从20世纪50到90年代,每年沙化土地扩大面积从560平方公里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据报导,我国18个省的  相似文献   

20.
《预测》1997,16(1):26-28,11
1996年江苏省经济形势分析及1997年经济展望江苏省经济信息中心11996年江苏经济发展形势分析1996年,江苏努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上半年实现GDP为2758.57亿元,预计全年GDP为6226亿元,可比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